生產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使得萬鑫精工不僅在產品質量上佔得優勢,在生產效率上也贏得了先機。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志偉 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登輝
減速機、控制器和伺服電機被稱為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其中,減速機是核心中的核心,它就像一個節拍器,設備的精準度、承載力、靈活性等都與之密切相關。
長久以來,受制於減速機的短板,我國機器人的發展在核心零部件上一直依賴進口。然而,湖南伢子周清泉不甘於此。他創辦的萬鑫精工(湖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鑫精工」),通過自主研發和設備引進,多款產品已達到國際一流水準,而且價格相比進口大幅降低。
如今,萬鑫精工的減速機不僅應用到了工程機械、畜牧紡織、人工智慧等多個行業,而且在對自己生產環節的智能化改造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動化升級 幾分鐘完成一件高精度齒輪
雖然訂單源源不斷,生產任務緊張繁忙,但萬鑫精工的生產車間裡,工人並不多,各種自動化設備取而代之,成為生產主力。
在一臺自動選料機器人旁,工人正在熟練地放料、取料,機器手從託盤中準確抓取零件,只需幾分鐘,一批齒輪就完成了加工。
「要是以前的傳統工具機,每臺機器都要專人操作,而且對工人的業務能力要求很高,沒有一年半載的培訓,不可能獨立操作。」萬鑫精工負責管理生產的總經理助理常小兵介紹,在提升自動化水平之後,現在日常的生產環節,一個工人就能負責四五臺設備,而且工作強度大大降低,操作更簡單,「誇張一點說,只要認識字,就能操作」。
更讓常小兵感到自豪的是,這些自動化設備都使用了萬鑫精工的減速機。他指著設備上的一個黑色裝置說:「我們萬鑫的設備,具有高耐用、高效率、高輸入轉速、低噪音等一系列優勢。」用自己生產的設備提高自己的生產效率,萬鑫精工走出了一條「智能反哺」的升級路。
生產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使萬鑫精工不僅在產品質量上佔優勢,在生產效率上也贏得了先機。「現在交貨周期更短了,簡單的產品7天就可以交貨,複雜的不超過30天。」常小兵告訴記者。
性價比提高 性能比肩進口產品,價格便宜一半
2017年營業收入1.4億元,2018年2.5億元,今年預計達到4.5億元;團隊從幾十人發展到400多人,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領跑,還出口印度、泰國、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智能製造領域的核心設備,萬鑫精工的減速機,究竟厲害在哪裡?
研發部項目經理王永務以萬鑫精工的核心產品行星減速機為例,介紹了其幾大優勢。「首先是高穩定性,我們採用高強度合金鋼材,整個齒輪經過硬化處理,在保持精度的情況下,可以確保使用壽命。」王永務舉例說,「平常我們都覺得頭髮絲很細,但我們的齒輪間隙,可以達到它的四十分之一。」
在傳動效率方面,萬鑫精工的行星減速機達到97%,而且低噪音、高轉速,承載能力強。產品性能足以比肩日美產品水平,但價格普遍只有進口產品的一半。
記者了解到,減速機的應用非常廣泛,工業機器人只是其中之一。「比如現在很多城市都在建設的立體停車庫,通過升降裝置把車子抬高或放下,這就需要減速機控制速度。還有物流倉儲或者生產流水線上的傳送帶等。」王永務說,京東、三一等大型企業都在使用他們的產品。
研發投入增加 集中精力搞研發,不惜重金納人才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萬鑫精工高度重視研發的理念。雖然創始人周清泉僅是中專畢業,卻有著過人的眼光與見識。他經常對團隊人員強調:「企業賺錢了,資金要優先用在研發和創新上。」
例如在生產基地的建設方面,萬鑫精工把有限的資金優先投入到科研樓和廠房,而行政辦公樓則延後建設,集中精力發展研發生產。
與壓縮行政支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萬鑫精工的研發投入一年比一年高,2017年為500萬元,2018年增至1200萬元。去年6月,萬鑫精工在日本設立研發中心,每年的投入在1000萬元以上,聘請日本研發人員開發諧波減速機、直線導軌等新產品,進軍高端市場。
周清泉十分重視人才,不惜重金聘請優秀人才從事產業研發創新。1985年出生的舒贊輝是北京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的博士,本來在長沙一所高校任教。周清泉慧眼識珠,把舒贊輝請了過來。「我每開發一款新產品,都跟自己的業績與報酬相關,也相信自己能給企業帶來發展。」短短幾個月時間,舒贊輝就研發出了多個系列的新品。
目前,萬鑫精工擁有專利72項,有研發人員41人。自主研發能力的不斷壯大,讓萬鑫精工更有底氣實現企業目標——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國傳動品牌。
稿件由長沙市臺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