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而舞蹈?」
這個問題引出了
今天所要探討的話題
「環境舞蹈」
它是一種舞蹈藝術表演形式
不苛求技巧的完美
不強調肢體該如何舞動
是一種
打破約定俗成和欣賞習慣的即興表達
風格更具個性化
▲ 大理舞蹈季宣傳片
環境就是舞蹈
走進山水間
在我們生活的每個空間起舞
模糊臺上臺下、表演者和觀賞者的界線
這種舞蹈藝術實驗
被看作是「打破第四堵牆」
(張耀 攝)
第四堵牆(fourth wall)屬於戲劇術語
指在傳統三壁鏡框式舞臺中虛構的「牆」
它使觀眾在戲劇、電影、電視節目中出現
讓觀眾看見戲劇中的「觀眾」
帶著你的疑惑、好奇
一起期待這場戲劇化的觀影體驗吧
大理舞蹈季「雲」劇場
今日直播預告
【直播時間】9月26日 17:30-19:30
【直播地點】壘翠園—南門—市博物館廣場—洋人街十字路口
【人物嘉賓】鄧涵彬、楊麗燕、梁戈邏
【直播主題】大理舞蹈季之打破第四堵牆
【直播內容】古城巡遊路演、參加劇目路演、鄧涵彬導演環境互動戲劇《大理莎翁客棧》
巡遊人數:
30餘人(巡遊舞團-東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鄧涵彬環境互動戲劇《大理莎翁客棧》團隊+大理舞蹈季直播拍攝團隊)
巡遊流程:
17:30-17:50,壘翠園—古城南門——巡遊隊伍前進;
17:50-18:00,古城南門—市博物館廣場——巡遊隊伍前進;
18:00-18:15,市博物館廣場—洋人街十字路口——巡遊隊伍前進;
18:15-19:30,洋人街十字路口——鄧涵彬環境互動戲劇《大理莎翁客棧》直播。
鄧菡彬
演員、劇場導演、科技裝置藝術家、表演研究學者。
北京大學與伯克利加州大學聯合培養博士。
曾任教於上海戲劇學院,是餘秋雨教授在上戲的關門弟子。
也曾在紐約大學跟隨謝克納導演學習。
現為海南大學副教授、海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海南人藝話劇院藝術總監,兼任中央美術學院數據藝術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研究員。
作品在國內外廣泛上演和展覽。
著作有《當代表演藝術的發生:1920年代到現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等三種。
實驗劇場作品《莎翁客棧》2017年獲南海文藝獎。與龍星如、吳庭丞合作的人工智慧藝術裝置《人類情緒測謊儀》2019年在北京798藝術區個展,並參加了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40周年大展、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明當代美術館的《腦洞——人工智慧與藝術》國際藝術家聯展。
東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
創建於2000年,當時根據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在東北師範大學音樂系增設了舞蹈編導專業。
2002年東北師範大學音樂系撤系建院,成立了東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並正式成立舞蹈系,是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中最早設立的舞蹈學科之一。
經過二十年的建設,舞蹈系已經擁有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培養層次。舞蹈系現有一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開設三個研究方向,即:舞蹈編導理論與技法研究、舞蹈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舞蹈文化學。並於2011年成功獲批「音樂與舞蹈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在教育部辦公廳公布的2019年度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中項目團隊所建設的「舞蹈編導」專業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獲得「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稱號。
直播活動每天有2-4場
將持續至10月2日
(點擊「大理髮布」公眾號主頁菜單欄「大理舞蹈」
原標題:《【大理舞蹈季•直播】體驗環境舞蹈的魅力》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