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未來某天地球氣候惡化黃沙漫捲農作物死亡,人類掙扎求生。前太空人庫伯在農場種植,與女兒墨菲、兒子和老丈人生活在一起。墨菲和女兒在女兒房間發現了奇怪的重力場,進而誤入了宇航局秘密基地。
庫伯和教授布蘭德的女兒艾米莉亞以及其他三位太空人一起搭載飛船前往宇宙去考察更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他們登上了其他星球幾個小時就相當於度過地球幾十年,接到了多年前落地休眠的太空人卻因分歧而不得不坐視其死亡,最後只剩下庫伯和艾米莉亞兩人,庫伯獨自穿越黑洞也穿越時空幫已經成年的女兒解開了重力場秘密,後被其他飛船救回見到已經晚年即將死去的女兒和女兒的家人們。影片結尾,庫伯再次登上飛船去茫茫宇宙中尋找艾米莉亞。
以下簡評:
近日熱播的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與五年前的電影《星際穿越》有些交叉的地方,比如男主都是丟下年幼孩子上太空一去不復返,流浪地球是為救地球和兒子最後男主犧牲,星際穿越是男主穿越時空與老邁將死的女兒終於再見,自己還是青春模樣。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都在飛船上帶了生物樣本和受精卵準備了拋棄地球另尋新球的B計劃。不同的是流浪地球還是三維的,星際穿越四維五維的去發展延伸,更多聯想和思考。
據說《星際穿越》邀請了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等為影片顧問,最大化的將影片內容與科學相靠攏,而非一意孤行沉溺於完全脫離實際的幻想,該片還得到了物理學家霍金的肯定。所以給我的感覺是不管這是不是一部商業片,也不管票房和獲獎情況如何,起碼製作團隊是儘可能的認真、嚴謹,展開科幻的翅膀,給觀眾以啟迪和思考,這種態度值得讚賞。
看完影片開腦洞。首先汽車飛機應該自動駕駛。其次人類繁衍在實驗室和醫院,不需要孕母及自然生產過程。再次是不需要學校,知識靠晶片植入大腦存儲即可。還有不需要上班,大部分工作可以網上完成。再者就是沒有了夫妻制度。衣服可以隨意設計製造取用。器官損害可以直接換新。死亡人口的記憶可以用影像方式存儲。
人類可以去其他星球觀光甚至定居。財閥世家會壟斷政治金融話語權,並且率先給自己的子孫做基因優化定製。還有人的容貌膚色眼球色發色身高體態均可自由定製一鍵更換,人與人之間的辨識主要靠編碼識別。人與人之間有一部分溝通不需要語言和文字,心靈感應可以交換大部分信息。很多工作機器人完成,被解放的人類和勞動力只要從事創作和外太空探索,時光穿梭旅行等。
我一直在想,也許這個世界上有些國家已經有了一定的探索太空的能力,並且得到了一些第一手的珍貴資料,出於某種原因並未對全世界開放和分享。那些科學雜誌和宇宙探索頻道上偶爾爆出的蛛絲馬跡背後,也有可能是完全顛覆我們認知與想像的奇妙真相。
我們看螞蟻的世界,螞蟻並不知道我們的存在,我們可以隨意決定螞蟻物種的存在與否,但因為對我們影響甚微所以到目前我們也沒有去真的大規模消滅螞蟻。但螞蟻是不是有情感,思想,我們不知道,在人類利益面前相信大多數人的決定都是忽略螞蟻所謂的生存權利,就像我們會毫不猶豫的朝蚊子噴藥水一樣。宇宙空間裡,地球的存在會不會就像一個微不足道的螞蟻窩呢?我們所謂的文明、秩序、情感,在另一些宇宙生物看來是無關緊要還是可以隨時隨意處置?
在我們目前的認知範疇裡,生死是最難以跨越的邊界,因為誰也說不出自己出生之前在哪裡,死亡之後去哪裡,肉身隕滅的同時,靈魂和記憶、情感的載體沒有了,載體沒有了就等於一切不存在了嗎?有沒有那種一鍵恢復的功能?有沒有可能存儲或轉化到另一時空之中?未來有一天,我們能否跨越時空去了解未來,或改變過去?在不同時空裡真的存在無數個自我嗎?好比一段一分鐘的錄像裡有幾百張照片一樣,分布在不同的時間節點,而照片是平面的,在多維空間裡,每個自我卻都是立體的生活進行中的?星際旅行有一天會像買張機票去海南那樣方便嗎?
《星際穿越》撬開了禁錮思維的一角,光束打進來,眼光看出去。該片當然是以情感為內核的,男主從未放棄回家的承諾和努力,而女兒也終於理解並相信了他。這樣貌似冰冷的太空科技又回歸了工具屬性,我們是情感生物,情感使我們有方向有勇氣有意義。
而所謂的,放棄情感到另一個星球去繁衍數萬個受精卵以保證物種延續,我認為,其意義遠遠小於返回地球陪家人吃最後一頓飯。許多物種都滅絕了,恐龍、始祖鳥、劍齒虎什麼的,又有一些新物種誕生了,在地球,也或者別的地方。
(本文已開通原創保護,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每日情感兩性教育親子文章更新,請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