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4月1日,中國在軌正常運行的氣象衛星數量為7顆,包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捕風一號A/B衛星,中法海洋衛星CFOSAT、風雲衛星(2H、4A)、海洋一號C星、海洋2號A星。
中國地面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建設成型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不斷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目前,我國已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最全的地面綜合氣象觀測系統。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2017年,中國自動氣象站點數量基本保持穩定,2018年,中國在運行的自動氣象站點數量為53395個,同比2017年下降了7.0%。這主要由於根據2017年6月中國氣象局公布的《國家地面天氣站布局優化方案》,從近6萬區域氣象觀測中和行業部門觀測站中遴選出8174個站點,補充進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隊伍,導致區域自動氣象站點數量下滑。
初步預測2019年,中國區域自動氣象站點數量為53430個左右。
2018年,得益於區域自動氣象站補充進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隊伍,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數量出現大幅增長,達到10602個。初步預測2019年,中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數量達到10610個。
新一代天氣雷達和風廓線雷達數量保持增長
天氣雷達是監測、預警突發災害性天氣最有效的手段。2012年,我國建成了由178部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組成的雷達觀測網,實現6分鐘一次的數據實時傳輸和拼圖聯網,加強了暴雨等突發性災害天氣的監測預警服務。
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經完成233部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中國氣象局統籌建設的的X波段天氣雷達共有42部,由地方自主建設的X波段天氣雷達約200部。天氣雷達近地面1公裡的覆蓋範圍約220萬平方公裡。
風廓線雷達被用於檢測風在人煙稀少或在某些情況下偏遠地區的垂直分布。風廓線系統較其它風測量系統的一大優勢是,它能夠對風場進行持續監測,也可以用於檢測降水、測量垂直速度場的主要特徵(重力波和對流系統)、估算紊流度和測量大氣穩定性,還可以通過加裝無線電音響探測系統(RASS),提供有關大氣虛溫垂直廓線的詳細信息。
根據《中國第三產業統計年鑑2019》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中國氣象部分風廓線雷達觀測站點數量達到123個。通常每個風廓線雷達觀測點配置風廓線雷達一部。則2014-2019年,中國風廓線雷達建設數量如下所示:
近地軌道小型氣象衛星為主要發展方向
根據憂思科學家聯盟(UCS)衛星資料庫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1日,中國在軌正常運行的氣象衛星數量為7顆,包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捕風一號A/B衛星,中法海洋衛星CFOSAT、風雲衛星(2H、4A)、海洋一號C星、海洋2號A星。
其中,4顆為地球同步軌道衛星,3顆為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目前,全球氣象衛星主要以太陽同步軌道為主。典型的太陽同步軌道通常高度為600-800km,屬於近地軌道LEO(高度小於2000km),而地球同步軌道高度為35786km,為高軌道GEO。
太陽同步軌道經過南北極,與赤道平面垂直,能夠觀測到全球任意地點氣象數據,同時由於處於低軌道,能夠獲得更高解析度氣象數據,因此氣象衛星主要以太陽同步軌道為主。
截至2020年4月1日,全球136顆氣象衛星中,近地軌道衛星(包括極軌太陽同步衛星和非極軌衛星)123顆,地球同步衛星僅為13顆。
根據氣象局發布的《氣象觀測技術發展引領規劃2020-2035》,未來主要發展小型化標準化的天基基礎氣象觀測載荷,充分利用低軌衛星平臺的搭載機會,加快構建高時空解析度的天基觀測網絡。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氣象探測系統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