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打造「生命銀行」 守護萬千家庭健康
——專訪中源協和細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旭
中國網訊 在天津高新區,坐落著一家存儲細胞資源的「生命銀行」——中源協和旗下天津市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在這裡,近20萬份臍帶血造血幹細胞被精心地呵護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中,默默為生命守護。17年來,一次次的「生死時速」在這裡不斷上演,超過1300份肩負著救人使命的幹細胞從這裡「出發」,奔赴全國各地,為需要它們的人帶去了生命的希望。
作為一家以「細胞+基因」為主營業務雙核驅動發展的生命科技企業,中源協和細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紮根產業十七年來,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積極推動著中國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與進步,以科技造福大眾健康,用愛心與責任溫暖回饋社會。6月9日,中源協和將攜手天津高新區工委等單位舉行一場愛心公益活動「臍心協力,為愛發聲——2018中源協和首屆名家公益朗誦會」,為白血病兒童獻上一份愛心。記者特別採訪到了天津高新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源協和細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旭,和他聊聊中源協和多年來踐行公益背後的故事。
「生命銀行」為健康護航
2018年3月26日,在北京某醫院的移植病房中,一份在天津市臍血庫中珍藏了近兩年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由醫護人員緩緩輸入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兩歲男童明明體內。這份明明在出生時保存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在危難中化身救命「臍」兵,又一次點亮了生命的希望。而明明的故事只是十七年來,中源協和眾多救助案例中的一個縮影。
「這麼多年來,中源協和人一直奔跑在治病救人的路上,我們最值得驕傲的就是用我們的生命科學技術,用我們肩負的責任和使命,為許許多多的患者創造了」重生』的希望!」李旭介紹,「臍帶血」是採集於新生兒娩出斷臍後,殘留於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在「臍帶血」中發現了巨大的寶藏——造血幹細胞。大量臨床研究表明,造血幹細胞具有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的「神秘力量」,在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難治性疾病的治療方面展現出了令人驚豔的效果。
隨著臍帶血應用價值的不斷凸顯,存儲「生命資源」,為人類戰勝疾病、提升健康帶來了新的曙光。2001年,中源協和敏銳地捕捉到了全球生命科技發展的這一新趨勢,由旗下協和幹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設立並運營了天津市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開展新生兒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儲存業務,在國內提出「存儲健康」的全新理念,成為了國內生命資源存儲行業的先行者。
行業領先的細胞存儲技術、世界一流的存儲設備以及諾貝爾獎得主領銜的科研團隊保障……這些優勢使得中源協和細胞存儲的專業性和安全性始終領先行業。經過17年的發展,中源協和已經在天津、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陝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江蘇、上海、福建、重慶、貴州、雲南、海南、甘肅建立起了全國性細胞資源存儲網絡,細胞存儲量已經超過30萬份。截至2018年4月30日,中源協和已經為臨床提供了1324份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挽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
產學研融合 助力生命科技產業發展
以「發展生命科學技術,提升人類健康」為己任,中源協和始終致力於通過前沿科技成果的研發、轉化及應用,真正地為大眾健康造福。
「圍繞」細胞+基因』雙核驅動發展戰略,中源協和目前已經形成了覆蓋細胞資源存儲、基因檢測及診斷試劑、美容抗衰老、生物治療技術、藥業、生命大數據等業務的全產業鏈發展業務模式,實現了從產業鏈上遊存儲到下遊應用、從國內到國際全產業鏈、全球化的發展。公司承接了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細胞產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國家幹細胞工程產品產業化基地項目,已經成為國內重要的細胞技術產品研發及轉化基地。」
李旭表示,中源協和正在積極打造一個匯聚最前沿的技術、最一流的人才、最有潛力的公司和項目的「精準醫療」平臺。
為此公司積極落實國家科技創新驅動戰略,大力吸引海內外高端人才落戶。目前中源協和不僅建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同時還有由諾貝爾獎得主、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天津市131人才專家、天津市千人計劃專家等人才領銜的研發團隊,這些資源都成為了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堅實力量。
此外,中源協和還與國內眾多科研機構、高校和醫院建立了合作關係,共同開展研發等項目合作。「就在前幾天,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海外平臺、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海外轉化研究中心正式落戶在了位于波士頓的中源協和美國公司,未來雙方將藉助這一平臺共同開展技術成果轉化及人才培養等項目,為未來更多的轉化研究發揮實質性作用。」李旭說。
中源協和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多年來在細胞及基因工程領域的技術研發、臨床研究等多個方面開展密切合作。雙方已經在海外人才引進、診斷試劑研發、CAR-T治療技術轉化、幹細胞臨床研究、區域性細胞製備中心建設等多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2016年4月,中源協和以5800萬購買了血研所的CD19、CD33兩項CAR-T技術,並正在共同開展治療復發難治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治療復發難治B細胞淋巴瘤的兩項臨床試驗,而且已經有多位患者因此受益。目前我們也在聯合申報CAR-T藥物,爭取成為國內第一款獲得批准的CAR-T藥物,希望免疫治療技術能夠早日惠及中國癌症患者。」李旭透露,坐落在中源協和大院內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華苑院區預計將於年內正式啟用,雙方攜手搭建的「產學研用」創新平臺,將在全國起到積極示範作用。
踐行公益 企業的責任和情懷
作為國內生命科技產業的「金字招牌」,中源協和多年來在專注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更是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不斷回饋社會。
多年來,中源協和不僅救治了諸多患者,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德福更是在2014年捐贈1億元創立了國內首支由個人發起的聚焦生物治療方面的公益基金——「中源協和生物治療公益基金」,旨在「促進再生醫學發展,提高人類健康水平,承擔社會救治責任,構建和諧社會」。
2018年3月,中源協和常務副總經理李旭當選中國農工民主黨第十六屆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當選後,李旭第一時間向青委會提交了工作提案。從建立遺傳病大數據平臺、為預防兒童先天性疾病及遺傳性疾病發揮重要作用的「智能基因雲」,到推動全國公益性產前遺傳病基因篩查的普及與實施,以及為遺傳病和白血病患兒提供救治的公益行動,李旭的提案聚焦兒童的疾病預防和救治,「我希望能夠匯集更多的力量,推動細胞和基因技術的發展,讓更多人可以通過生命科學技術而受益。」新的身份,也賦予了李旭更多的責任和使命。
「作為前沿生命科技企業,中源協和在做好社會大眾的知識普及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2015年9月,全球首個以幹細胞技術為主題的生命體驗館——中源協和生命體驗館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該館以大量詳實的數字和真實案例,向人們普及以幹細胞為代表的生命科學技術在治療疾病、提升人類健康、美容抗衰老等方面的應用知識,積極地向社會傳遞發展生命科技的重要意義。開放兩年多來,該館已經累計接待參觀人數近10萬人次,成為大眾科普生命科學知識的重要平臺。中源協和生命體驗館也因此獲得「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濱海新區級「青年文明號」等多項榮譽稱號。
6月9日將舉行的「臍心協力,為愛發聲——2018中源協和首屆名家公益朗誦會」活動,將邀請著名朗誦名家誦讀經典,為愛發聲,此次公益朗誦會門票款項將全部捐出,用於救治白血病患兒,為更多「白血病天使」點亮生命的希望。「我們想幫助更多人,為更多人帶來健康。」李旭說,這也是企業多年發展的一份責任和情懷。中源協和將不斷強化自身綜合實力,提升創新能力,持續推動生命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為更多人的健康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