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百度,搜索圖靈,相信大家會得到很多結果:他是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有名的「計算機之父」和「人工智慧之父」。他也是計算機邏輯的先驅,還首次提出了「圖靈測試」和「圖靈機」等一些重要的概念。還有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圖靈獎」被稱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也是他二戰時,破解了德國著名的密碼系統,使得二戰提前結束兩年。接下來,小編來給各位介紹一下這位很多標籤的人工智慧之父——艾倫·麥席森·圖靈。
圖靈出生在倫敦一個科學世家,家族裡的成員還有三位當選過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毫無疑問,圖靈是一個天才。他小時候就表現出不一樣的創造力和對數學強烈的喜愛。1931,圖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並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取得了博士學位。劍橋,是他非凡成就的開端,也是讓他數學天賦充分發展的夢想啟迪的地方。
談及圖靈,他在二戰時的貢獻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電影《模仿遊戲》正是以他為原型,講述了他協助盟軍破譯德國密碼系統「Enigma」,從而扭轉二戰戰局的經歷。當時英國和德國之間籠罩著戰爭的陰雲,大戰一觸即發。德國人用一個叫做「恩尼格瑪」密碼機,重要的信息加密和解密。這臺機器外觀上看很普通,但功能極其強大,在鍵盤和顯示屏之間有三個齒輪,每個齒輪上都有26個字母,機器旁邊的插孔可以將字母兩兩連接。經過排列組合,每封密文的加密方案足有1億億種,這樣的計算量實在太驚人了,人工計算是不可能完成的。面對這種局勢,圖靈大膽提出了以機器對機器的設想。1940年,圖靈和他的團隊組裝了一臺名為「炸彈」的機器,成功破譯了德軍的密文。但是「炸彈」所使用的計算機技術並沒有那麼先進。它是一種使用繼電器開關而不是真空管和電子電路的電氣裝置。隨著圖靈對機器的不斷改進,1943年12月,他們成功造出了第一臺「巨人」機,它裝有1500個電子管和光電管閱讀器,採用電子管雙穩態線路,並利用穿孔紙帶進行輸入,執行計數、二進位算術及布爾代數邏輯運算。圖靈用這些機器出色地完成了密碼破譯工作。許多歷史學家認為,這一偉大成就在兩年前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挽救了至少1400萬人的生命。1945年,政府授予圖靈個最高獎項-大英帝國榮譽勳章(O.B.E.)。
1936年,圖靈權力倫敦數學雜誌投一篇論文,題為「論數字計算在決斷難題中的應用」。在這篇開創性的論文中,圖靈給出了一個嚴格的「可計算性」的數學定義,並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機器的概念。圖靈不是一臺具體的機器,而是一種思想模型,可以用來計算所有可以計算的函數。1950年圖靈發表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在文章中裡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測試」。圖靈指出:「如果一臺機器在一定的實際條件下能很好地回答一個問題,那麼發問者就會長期錯誤地認為它不是一臺機器,那麼機器就可以被認為是會思考的。」這是圖靈對機器思考能力的預測,這一思想為人工智慧科學提供了開創性的構思,是人工智慧的直接起源之一。這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工作,使圖靈被稱為「人工智慧之父」。
還有一部關於他的電影《模仿遊戲》,雖然其中有些情節不符合歷史,但是他的成就確實功不可沒的。小編感到遺憾的是,他的成就被燒掉了,他的自尊心被世界拆毀了很多年。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同齡的許多朋友在使用電腦時對圖靈一無所知。在我看來,圖靈很好,統計計算無法計算,無法計算。在影片中,這句話「我到底是誰,讓人悲傷,或一臺機器」。電影最後,他關上燈,一歪一歪地走進黑暗中以他戀人命名的Christopher,他的記憶,他的珍寶,他的自我,我也一下明白這是他就要對這世界做出告別,火光跳躍,一切成灰。電影在他臉上淡淡的笑容中落下帷幕。
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了解著名的人工智慧之父——圖靈,雖然一生中因為個人問題遭受著不一般的經歷,但是在人類進程中時時還有著他的身影。著名的蘋果科技的圖標也是出自於圖靈。不知道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與小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