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淘到5張抗美援朝烈士證 歷時十年送"回家"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這是一個關於回家的故事。

  這一次,回家的路如此遙遠:從鴨綠江那邊的朝鮮,回到中國。寄託著4條鮮活生命的烈屬證,經過58年,終於到達家鄉,到達家人的手裡。他們是被一個陌生農民送回來的,這似乎不太合「規矩」,而這些沒有結婚,沒有後人,甚至連照片都沒有留下一張的烈士,幾乎已被家人遺忘。58年來,家人並不知道他們的死活,甚至並不知道他們當了兵。

  把烈屬證送回去,不就等於送烈士回家

  2009年4月,李紅旗帶著媳婦去四川。

  從河北老家保定鄉下出發,經過石家莊,坐上火車去成都,有將近兩天的旅程。這是李紅旗第一次出遠門,此前這個37歲的男人最遠只到過北京和天津。一路上,他都背著一個黑色背包,裡面裝有2000元,還有一張薄薄的藍色紙片——一份抗美援朝烈屬證。證書的主人周明星,四川中賢縣獅子村人,曾在339團九連服役,1951年2月犧牲於楊子山戰鬥中。

  幾個月前,成都一家報社來電話,想跟蹤採訪李紅旗尋找周明星。對李紅旗來說,去四川的路費是一筆很大的開銷,相當於他半年的收入,他一直猶豫不決。一周前,報社記者又來電話,說一家民營博物館願意贊助李紅旗去四川的路費。附帶的條件是,如果找不到周明星的家人,要把這張烈屬證捐給那家民營博物館收藏。李紅旗答應了。

  說起來,李紅旗這次旅行的起點,始於11年前。那時他剛結婚,帶著新媳婦去保定玩兒,在舊貨市場上發現了5張「革命烈士家屬證明書」。這些證書看上去年代久遠,紙張略有些發黃,但保存完整,上面用毛筆清楚地標明烈士的姓名、家鄉地址和犧牲的時間地點。

  收藏古玩是農民李紅旗的業餘愛好,雖然他也分不清楚這些所謂的「古玩」是真是假。但這一次,他決定把這些烈屬證買回家收藏。

  「什麼,一張破紙五百塊?」新媳婦沒給他好臉色,強烈表示反對。更重要的是,這些東西帶著死亡的氣息,在鄉下人看來是「晦氣的東西」。

  李紅旗一邊和攤主討價還價,一邊繼續翻檢。一本油印的抗美援朝戰爭記錄,以及另一份由高級別官員籤署的唁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翻開戰爭記錄,裡面記載了幾次軍事會議,以及備戰的情況。

  「嘿,這次撿到寶貝了。」

  為了確信買到的東西是「真傢伙」,李紅旗繼續和攤主聊天。

  「這些東西哪裡來的?」「從收舊貨的那裡淘來的。」「收舊貨的從哪裡搞到的?」

  「聽說是從一個部隊的舊貨倉庫裡收來的,部隊換防,扔掉了很多舊東西。」

  李紅旗心裡美滋滋的,確認了這些物件的真實性。他沒搭理媳婦的話,掏出2500元,把5張抗美援朝烈屬證和作戰記錄帶回了家。他盤算著,過陣子再把這些東西賣出去,掙點錢貼補家用。

  回到家,他把烈屬證給老父親看。老爺子盤腿坐在床上,把這些東西對著光線看了很久,冒出一句:「這是烈士的東西,咱應該還給人家。」

  「還?這是我花錢買的,還指著這個掙錢呢。」李紅旗收起烈屬證,嘀咕幾句,覺得父親是年紀大了,「腦子有問題」。

  幾個月過去了,老父親不時會對李紅旗提起這些烈屬證。「你說,你出個門我多擔心啊。這些烈士,他們都是英雄啊,他們的父母家人,一定也很想念他們。咱還是把東西送回去吧。」

  「千年字兒會說話。把烈屬證送回去,不就等於送烈士回家?」

  李紅旗空閒時,翻看買回來的那本記錄,知道這場戰爭打得異常艱苦。冬天裡,很多戰士連雙鞋都沒有,光腳在雪地上行軍打仗。物資奇缺,一些指揮員呼籲上級「給配給些照明的煤油」。他沒怎麼讀過歷史書,不知道這些烈士所在的部隊,是朝鮮戰場上打得最艱苦的一支部隊,也不知道志願軍最高統帥彭德懷,曾在祝捷電報中破例為這支部隊使用了「萬歲」這一至高無上的讚美詞。

  他越來越樸素地覺得,不能拿這些烈屬證去掙錢。

  這一找,就是10年時間

  「開始想的忒簡單,不就是把東西給人郵回去嗎?最近的一個烈屬證,地址就在我們河北。多近啊。肯定最好找。」

  李紅旗翻出陳玉山的烈屬證。上面的地址是河北 河縣二區鐵佛堂村。他信心滿滿,沒想到,這一找,就是10年時間。

  他最先能想到求助的地方,是河北省地名辦。打電話過去,對方說沒有(石+唐)河縣。

  「你幫我好好找找唄。」「找過了,沒有。」對方掛掉電話。

  李紅旗接著再打過去:「你給我找找你們領導唄。」

  「找領導幹嗎?」

  「我有個事兒,我有幾張抗美援朝烈屬證,想給人家送回去,找不到那個地方,你們給查查。」

  朝 「我就是領導。不是給你說了找不到嗎?我們真的找過了,沒有 河縣。建國前後那段時間,地名管理特別混亂,有的地方一個月改兩三個地名,真找不到。要不,你去河北省檔案館試試?」

  從114查到河北省檔案館的電話,幾次查詢的結果都一樣,說是沒有(石+唐)河縣。李紅旗一下子就覺得:這事不好辦了。

  古玩市場幾乎成了李紅旗唯一的線索。每次去,他都要尋找那些舊地圖,尤其是建國前後的地圖。偶爾發現一張,就蹲在那裡細細地看,想找 河縣。攤主轟也轟不走。

  李紅旗出外打工,也在打聽(石+唐)河縣。他甚至拜託那些走街串巷做小買賣的、跑運輸的,幫他一起尋找。別人聽說他要送還烈屬證,大多哈哈一笑,以為是個笑話。也有人對他說,或許是烈屬證寫錯了,河北根本沒有 河縣這個地方。

  幾年時間就這樣過去,尋找烈士的事毫無進展。

  一次,李紅旗偶然看到一張現在保定的地圖,上面有條河叫唐河。「哎呀,還真有個唐河啊!是不是我要找的那個。」再一查,此唐河歸唐縣管。

  李紅旗給唐河縣民政局打電話。「你們那裡1951年是叫(石+唐)河縣嗎?」「那麼早的事,我不知道。」

  「我這裡有張烈屬證,寫的是(石+唐)河縣。我想給人送回去,請你幫我想想辦法,找找這個地方。」

  「你等半小時再打來,我找找去。」

  過了半小時,再打去,對方說唐縣歷史上從未叫過(石+唐)河縣。

  李紅旗並不相信這個結論。「他們該不是搪塞我吧。」他想了想,問對方要了個傳真號,把烈屬證複印件發過去。他尋思,人家看到烈屬證複印件,就該相信他說的不是謊話,應該會認真幫他找。

  電話打了很多次,以致於對方一聽見李紅旗的聲音就能夠立刻識別出他來。

  「你別再打我們電話了,我確實找了。我得為人民辦事,我幹的就是這個活。可真沒有(石+唐)河縣。」

  希望再次破滅。

  一度,李紅旗也覺得很沮喪。和父親喝酒的時候,他說:「這些烈屬證怕是找不到主人了。」

  烈屬證的左半邊並不齊整,有明顯的手撕痕跡,上面還蓋著紅色的志願軍部隊的印章,顯然屬於原件,李紅旗猜測,另一半還留在部隊的存根上。

  2003年,李紅旗帶著烈屬證到了北京。他的一個親戚在盧溝橋紀念館工作。看過烈屬證後,親戚覺得這些烈屬證應該是真的,並且建議李紅旗去北京軍事博物館問問。

  軍事博物館的專家仔細核對了烈屬證,確認這些都是真的。他還告訴李紅旗,他手上的那份唁電也是真的,唁電裡那位犧牲的烈士,很可能是一位級別比較高的軍官,信上對該烈士生平功績有較多的描述,信末有多位志願軍高級官員聯合署名。其中一位的後人,現在是中央軍委高級領導。

  可是,為什麼這些烈屬證和唁電,沒發到烈士家人手中呢?軍事博物館的專家也猜不出答案。

  2007年7月,一個做小買賣的人來到李紅旗家所在的定興縣固城鎮國興村。李紅旗隨口問了句「聽說過鐵佛堂村嗎?」這些年來,打聽 河縣鐵佛堂村幾乎是他與陌生人談話必不可少的內容,但每次都沒進展。這一次,結果讓李紅旗「蹦了起來」。

  對方說,在香河有個鐵佛堂村,他總上那邊做小買賣。

  回家一說,全家都跟著高興。「忒美了,比結婚還高興,真的。」

相關焦點

  • 陽泉這個農民最近又「淘到了寶」……
    今年55歲的張春義平日愛讀書,是一位農民作家,由書「牽線」迷上奇石收藏已有20多個年頭,成了一位資深的奇石收藏者。他說:「黃金易得,奇石難求。」 這些年,家鄉的大山、遠方的河灘都留下了他覓石的足跡,有時尋到喜歡的石頭自己搬不動就花錢僱人抬回家。挑選石頭時,張春義遵循古人總結出來的「瘦、皺、漏、透、秀」五大賞石標準,每獲得一塊奇石,他都欣喜異常。
  • 張瓊 申福建 ‖ 眾志成城 保家衛國——內江人民支持抗美援朝戰爭...
    張 瓊 申福建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從城市到農村,從機關到部隊,從工廠到學校以及社會各個階層,掀起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運動。農業戰線上,開展以加緊生產,多打糧食,支援朝鮮,保衛國家,保衛家鄉的增產節約運動。各縣(市)、各條戰線、各界人士、各個學校掀起熱火朝天的捐獻飛機大炮的愛國捐獻活動。據統計,在此次愛國捐獻活動中,全區實際捐款250億元(舊幣,下同),折合戰鬥機17架。
  • 10張地圖,帶你回顧抗美援朝
    2 1950年·凜冬來臨 10月25日,我國抗美援朝的第一戰,在東、西兩線戰場同時打響。這一天也因此被確定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紀念日。
  • 這部抗美援朝電影一定要看
    70周年,中國電影資料館在北京小西天藝術影院隆重舉行「重溫經典 致敬英雄——新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上甘嶺》4K修復版專場放映」活動,使這部紅色經典煥發新生、重返銀幕,以此向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向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致敬。
  • 濱州農民自製飛機試飛成功 歷時5月手工製作(圖)
    原標題:山東農民自製飛機試飛成功
  • .| 「赴朝語文工作隊」隊長蔣之鑑:我參加抗美援朝翻譯與戰鬥的4年
    進校一周後,教務主任張沛找我們團支部3名幹部談話,要求我們發動同學積極參加抗美援朝。經過一周發動後,已有10多名學員表示願意參加。於是校領導召開全校大會,教務主任陳東明發表了激情洋溢的講話,傳達了中共中央關於「唇亡齒寒,戶破堂危。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最後鼓動大家:「誰願意參加抗美援朝的,請到臺上來!」一下子就有60多名學員爭先恐後地擁到了主席臺上。
  • 高碑店這位抗美援朝老兵把紀念章捐了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並為抗美援朝老兵頒發捐贈證書。趙福全說,在5年的軍旅生涯裡,他擔負著軍醫的職責。在殘酷的戰場上,簡陋的醫療環境下,他救助過許多受傷的戰友,為贏取戰爭勝利貢獻了自己的熱血和青春。
  • 首部抗美援朝電視劇《三八線》解禁播出
    劇集講述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鴨綠江上的漁民遭美軍軍機轟炸後,兩位年輕人李長順和張金旺參加志願軍奔赴朝鮮,與敵人展開殊死較量。  該劇導演夢繼說,《三八線》投資過億,劇組專門聘請了研究抗美援朝戰爭的顧問全程指導,力求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他表示:「《三八線》不是要張揚甚麼,而是要秉著敬畏歷史的原則,表達對父輩的敬意。」編劇王海平透露,創作《三八線》歷時四年,期間數易其稿。
  • 老連長張計發回憶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孫佔元等戰友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70年後的今天(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今天,我們就認識一位老英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45師135團7連連長張計發,聽他追憶那段崢嶸歲月。
  • 「送冬奧祝福 帶吉祥回家」系列人物之符秀蓮:致富帶頭典型代表
    新春到來,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聯合北京體育廣播、北京交通廣播等多家媒體推出了「送冬奧祝福,帶吉祥回家」活動。日前,我們代表聽眾朋友們把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的禮品套裝送給了海南省白沙縣牙叉鎮對俄村的致富典型——符仁亮、符秀蓮夫婦的手中,這也是本次「送冬奧祝福,帶吉祥回家」活動把吉祥物和祝福送到的最遠的地方。
  • 大風吹落樹梢鳥巢三娃娃送鳥「回家」(組圖)
    >嗷嗷待哺的小鳥小夥伴們給小鳥餵食小夥伴們爬上樹梢將小鳥送回家鎮東街道中心校的3名5年級的學生在河邊玩耍時看到小鳥苦苦掙扎的一幕後,立即找來蚯蚓和蟲子餵養這些小傢伙。「我們一起送小鳥回家吧!」在夥伴陳虹林的提議下,大家爬上樹,小心翼翼地將吹落的鳥窩放回原處。陳虹林說,他們隨即發現,在看到4隻小鳥歸巢後,小鳥媽媽很快就飛回了自己的家。
  • 1951年:中央決定「引導農民走集體化道路」
    2月18日,黨中央發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議要點》,向黨內通報:中央於2月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了「三年準備,十年計劃經濟建設」的問題和抗美援朝的宣傳教育運動、土改、鎮壓反革命、城市工作、整黨建黨、統一戰線工作、整風等8個問題。   2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
  • 《金剛川》等抗美援朝系列電影將映 喚醒家國記憶
    《最可愛的人》致敬「抗美援朝」的青年英雄。上映日期:10月23日動畫電影《最可愛的人》的故事發生在1950年,韓戰爆發,戰火燒到鴨綠江兩岸,嚴重威脅到了新中國的安全。無數優秀青年,為保衛來之不易的幸福家園、保衛新中國,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
  • 雲彩直淘系統
    雲彩直淘系統,找【陳生:136-8220-3009,可微可電】,雲彩直淘系統開發,雲彩直淘系統模式,雲彩直淘系統平臺開發,雲彩直淘系統公眾號開發
  • 青島共有抗美援朝老同志、老戰士2300多名,平均年齡近90歲​
    1950年10月21日,在志願軍27軍80師240團3營7連任5班班長時,志願軍總部授予他「特等功臣」的稱號,並獲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戰士榮譽一級勳章」。在抗美援朝新興裡戰鬥中,他右臂負傷,凍爛了雙腳,導致腳部六級殘疾,但仍以超人的毅力頑強堅持戰鬥。
  • 男子偶得50斤太歲 百萬不賣免費送太歲水
    2017年12月5日,在黑龍江哈爾濱市道裏區一家古玩店,36歲的老闆董海濤先生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太歲。據了解,2017年2月因為一個特殊的機緣,董海濤獲得了約50斤的太歲。曾經有人出價百萬,被他以「鎮店之寶不能賣」為由拒絕。
  • 送小鳥回家
    小兔說:「我們幫它回家吧。」小驢說:「怎麼幫呢?」不一會兒,小兔想到了一個辦法,它們都聽小兔指揮,老虎扛著狗熊,狗熊用雙臂託著小兔,小兔子雙手捧著小鳥,齊心協力把小鳥送回鳥巢。小鳥感激地說:「謝謝你們送我回家。」小動物們異口同聲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我們要向它們學習,幫助弱小是我們應該做的。
  • 「感動中國」人物馬旭回家過年了!
    14日下午,「感動中國」人物馬旭和她老伴顏學庸乘坐武漢飛來的南航CZ6317航班降落在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準備回家鄉木蘭縣過春節。去年7月,馬旭老人從木蘭縣離開時曾說過,想回老家村裡過年。今天,她的願望實現了。在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馬旭夫婦受到家鄉人民的熱烈歡迎。
  • 鄭州寶融:十年曆程十年勤 十年奮鬥十年情
    鄭州寶融養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融公司)作為中原大地的生態養殖領軍企業,屹立於天地之中河南登封,經歷了十年的光陰打磨,漸成豐碑,銘刻著寶融公司十年曆程的起落,記錄著寶融人奮鬥不息的故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示範園先後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26期,培訓農民 3300多人次,招聘200多名農民在公司打工,人均年收入約2萬元。同時,在示範園區的影響和帶動下,園區周邊有1800多名農民群眾發展特色農業,每年為當地農民增加收入約1.2億元,大大改善了農村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作者:劉國新(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對於抗美援朝戰爭如當時的浙江省共有2000萬人口,要求報名參軍的農民就有100多萬。各行各業節衣縮食,把踴躍捐獻飛機列入愛國公約之內。把「多打一粒糧食」「多生產一支棉紗」「多造一個零件」與支援抗美援朝掛鈎,使境外戰爭和國內建設兩個輪子同時運轉。和平從來不是一廂情願的,更不能靠任何人的恩賜。面對侵略者的威脅和挑釁,退縮、忍讓只能助長其囂張氣焰,使其更加肆無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