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淨水器市場中,家用純水機逐漸成為深受市場追捧的「明星產品」。而在選擇純水機時很多人第一反應要看其應用的反滲透膜,在大眾意識中反滲透膜是純水機高效淨化的關鍵,但反滲透膜究竟是什麼,為何對純水機很關鍵並不清楚。
今天,就為大家科普一下「反滲透技術」以及 「加侖」、「大通量「、」廢水比「等純水機中常聽到的一些概念,讓大家對純水機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反滲透膜常以RO膜作為縮寫(英文為Reverse Osmosis),是以膜兩側靜壓差為推動力而實現對液體混合物分離的選擇性分離膜。
簡單粗暴地概括,反滲透就是滲透的逆過程。
它藉助半透膜的截留作用,通過壓力,迫使溶液中的溶劑與溶質分開。所以大部分情況下,只有溶劑(通常是水)能通過反滲透膜,離子或小分子物質會被截留。
1950年,美國科學家DR.S.Sourirajan有一回無意中發現海鷗在海上飛行時從海面啜起一大口海水,隔了幾秒後吐出一小口的海水。
為什麼海鷗可以飲用海水?經過研究發現在海鷗嗉囊位置有一層薄膜,該薄膜構造非常精密,能把海水中的雜質過濾,轉為淡水。而海鷗喉管中的這層黏膜組織,就是反滲透膜的原型。也是以後逆滲透法(Reverse Osmosis簡稱R.O)的基本理論架構。
在後來幾十年的時間裡反滲透技術發展迅速,應用於海水和苦鹹水淡化、宇航領域,並憑藉著其自身截留率高、操作壓力低、機械穩定性好等優點在廢水處理、制水、食品加工有著廣泛應用。
反滲透膜如今已經廣泛應用到飲用水純水製作中,作為先進、節能、高效的分離技術,在純水製備的過程中有著相當重要地位。
孔徑僅0.0001微米的反滲透膜,相當於頭髮絲的80萬分之一,細菌的4000分之一,截留水中金屬離子、細菌病毒等,再經過其他濾芯多重過濾,能有效過濾泥沙懸浮物,吸附異味,進一步提升水質淨化,改善水質口感。
大家會發現,茶樓咖啡廳中泡製的飲品口感更柔和醇香,甜品店裡的冰淇淋飲料入口綿密順滑,但如果你想在家中自製的話卻很難做到,其中的原因就在於「用水不同「。
純水機與反滲透技術息息相關,但除了反滲透外,在選購純水機時會發現還有大通量、加侖等看似簡單又晦澀的概念,這些這些專業名詞和純水機的性能有什麼關係?如何通過這些概念介紹來挑選合適的純水機呢?
「通量」和「加侖(G)」
「通量」則指的是水經過淨水器淨化後從水龍頭出水的速度。大通量,出水快,即開即飲,喝水無需等待,滿足家庭的日常飲水用水所需。
1加侖(美制)(G)約等於3.78升,而淨水器中「500G」則表明一天24小時內該淨水器制水能力為500G,即約1892升。
早些年前,市場上的純水機普遍是50G、70G的通量,200G、400G還被定義為商用純水機。而現在隨著家庭普及度和對過濾精度、出水速度等各方面的追求,家庭純水機的通量也慢慢地在向400G、500G、600G發展。
大通量純水機的推行也隨著市場需求的推動而不斷發展。同時,大通量的純水機不會配有壓力桶,減少了二次汙染,既節約了安裝空間,也能使日常飲水更健康安心。
"廢水比"
純水機(RO機)由於其反滲透膜過濾的技術特點,會產生一定比率的濃廢水,被過濾的重金屬、有機物、化學汙染物等都會隨著廢水排出。
廢水比指的就是單位時間內該純水機產生的純水與廢水的體積比。制出的廢水越低,表明該純水機對水的利用效率越高,更高效環保。
例如:「廢水比1:1.5」,就是指該純水機在制水時,每制1份純水產生1.5份廢水。
當然不是!
廢水又被稱作濃縮水,是自來水在過濾過程中形成的濃縮水,這種濃縮水的可溶解固體總和(或濃度)較過濾後的純水的更高。
純水機中反滲透膜(RO膜)的工作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液體濃縮的過程。自來水在通過反滲透膜過濾時,水中的含鹽量和滲透壓不斷的增加,當滲透壓增加到增壓泵的壓力時,水就無法通過反滲透膜,就會產生我們所說的廢水。
此外,由於水中雜質濃度的不斷增加,一些物質(如碳酸鈣、硫酸鈣等)就會在反滲透膜表面沉積下來,並堵塞濾芯的孔隙。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影響反滲透膜的過濾效果和壽命,機器會有自動衝洗濾芯的功能,這部分衝洗膜的水,也會隨著廢水一併排出。
所以說,廢水可不是無用的水,只是相比較制出的純淨水,這些含有雜質的濃縮水我們人體無法飲用,只能成為「廢水」。
廢水值得回收再利用,不僅能節約成本,而且也能節約用水,保護水環境。
看了這篇科普文,不知道大家是否對純水機中的種種專用名詞有了深入了解呢?挑選純水機時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內容來對產品有個大致的判斷,這樣就比較方便挑選出心儀的純水機了。
點「閱讀原文」,免費設計適合你家的淨水解決方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