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神話中蛇形象大盤點,帶你追尋《白蛇傳》故事的真正起源

2020-12-02 浩然文史

誰的童年裡還沒幾條蛇呢?《小鯉魚歷險記》中那條渾身癩皮的癩皮蛇,《葫蘆娃》中以一敵七的美女蛇精,《新白娘子傳奇》中雍容大方美麗動人的白素貞,《仙劍奇俠傳》中以身飼愛的女媧後人們,這些個性鮮明的角色都是影視劇中蛇文化的多彩演繹。古代中國的蛇文化歷史悠久,從摶土造人、拯救蒼生的女媧,到千年等一回的痴情白素貞,這期間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且聽文史君細細道來!

(國漫《小鯉魚歷險記》)

一、上古社會裡C位出道的蛇

在俞建章,葉舒憲合著的《符號:語言與藝術》一書中,歸納了「蛇」得以成為崇拜物的五大理由:沒有四肢卻行動迅捷;褪皮象徵著「重生」「不死」;有喜陰溼,體型柔軟等女性特徵;精明、狡猾;通水陸、行如流水的特點,象徵著雨神。

除此之外,從字義解析來說,蛇的本字是「它」,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寫到:「它,蟲也。從蟲而長,象冤曲垂尾型。」上古時期人們居住的地方都害怕蛇的出現,所以上古時期的人們早晨起來打開窗的第一句問候就是「無它乎?」有蛇沒有啊?可以說,在「人少獸眾」的上古社會裡,頻繁在人類生活中出鏡的蛇,是可畏又可敬的存在。

(國產動畫電影《葫蘆娃》)

二、圖騰與其影響下的人獸婚神話

不同於西方文化視蛇為邪惡的象徵,東方世界對蛇的第一印象還算不錯——蛇是華夏民族的古老圖騰。「圖騰(Totem)」一詞是北美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詞彙,意思是「他的親屬」。圖騰是一種關於某一群體或個人與某種動植物具有神秘關聯的信仰。在這一信仰中,被選中的動植物被認為是具有特殊力量的,而為了得到其力量的庇護或者是分享這種力量,最典型的方法是使其融入並成為人體的一部分。蛇身人首的女媧和伏羲就是這一圖騰信仰的體現,此外還有《山海經》中的共工、燭陰、相柳、貳負神、延維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樣尚未擺脫「自然生人」的圖騰觀念的影響下,產生了人獸婚神話(兩性一方為人一方為獸的結合),用以解釋人類的起源與氏族的繁衍。如白族的大母猴生人的神話,珞巴族的蛇妖殺兄娶妹的神話等等。這類人獸婚的神話是後世許多人獸、人妖戀的濫觴。

(《仙劍奇仙傳3》 女媧後人紫萱)

三、政治文本中的龍與蛇

在《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了一則這樣的故事:高祖一次酒醉遇蛇,他拔劍將蛇斬成了兩半。後來者到了這個地方聽到一位老婦人在哭,說化為蛇身的白帝子被赤帝子(意指劉邦)斬殺了。經過這般說法,高祖的威名就開始建立了。這裡的故事中的蛇,是王權道統的象徵。高祖殺蛇的行為被賦予了改天換日的政治意義。

在後來的發展中,「蛇」逐漸演變成了「龍」。聞一多就分析認為龍是以蛇為主體,吸收了禽類的腳、馬的毛、鬣的尾、狗的爪、魚的鱗和須組合而成的混合體。它代替了蛇的政治意涵,成為了皇權的象徵。在後世同樣是醉臥的劉備的經歷裡,盤旋其上的就是蛟龍而非蛇了。武力斬殺的情節也直接被替換成了「血統」上的真龍之氣。在這一政治文本演繹的中,「龍」出於「蛇」,而後來者居上。蛇則以亦正亦邪的較為複雜的形象,存在於社會民俗文化之中。

(鞠婧禕版《新白娘子傳奇》 小青)

四、集古今所成的白素貞

上古時期人面蛇身的女媧是絕對正派的人物,但隨著父系氏族發展,父權制社會的建立,女性地位遭到了較大的弱化。與西方的引誘夏娃偷吃禁果的蛇這一意象相似,在古代中國社會,負面意義上的蛇的形象也大多與女性綁定在了一起,如「蛇蠍心腸」、「蛇妖」、「蛇精」、「水蛇腰」等詞全都是用於修飾女性。

此外,色戒是佛門弟子所要遵守的戒律,在佛教的影響下,發展出來的蛇女故事往往帶有了警示的意味。佛經上記載著,美女變為蛇,並攫取男子的精氣的故事,以此告誡人們縱慾傷身,要以白骨觀之美色。

(趙雅芝版《新白娘子傳奇》 白素貞)

「白蛇傳」的故事成形於唐宋,代表作品有唐人穀神子《博物志》中的《李黃》、《李瑁》,以及宋代話本《西湖三塔記》。在《西湖三塔記》中記載說南宋淳熙年間,臨安府嶽相公轄下的奚統制之子奚宣贊(許仙原型),在清西湖遊玩時,對迷途少女白卯奴施以援手。日後,一位老婦人前來來尋卯奴,並邀奚生來做客。庭院中有一位貌美的白衣女子設宴款待,奚生答應了與之結為夫妻的請求,卻不料同居半月後,白衣女子要殺他,取他心肝佐酒。卯奴為了報答此前的救命之恩,放他歸家。但第二年清明時,白衣女子又將他擄回去做了半個月的夫妻,並重蹈覆轍。這一次,奚生的叔父奚真人在得知此事後,便施法收服了三人,才發現他們分別是由蛇(白衣女子)、烏雞(卯奴)、獺(婆婆)所變化而成。於是把它們鎮壓在西湖的三個石塔之下。與前二者不同的是,《西湖三塔記》首次以杭州西湖作為故事發生的地點,並衍生出了鎮蛇妖於石塔之下的故事結局。

(鞠婧禕版《新白娘子傳奇》 白素貞)

這三個故事裡,蛇女或穿白衣,或騎白馬,這種特意被凸現出來的顏色,其實隱含了民間白蛇崇拜的因素。白蛇幻化作頗有姿色的凡間女子,騙人錢財,奪人精氣性命,而故事中貪花好色的男主人公最後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故事雖是白蛇傳的文本雛形,但與後世的白蛇傳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白蛇傳的故事繼續發展,到了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8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白蛇傳的主要人物(勇敢的白娘子、優柔寡斷的許宣、忠心耿耿的青青、法海)與故事情節(遊湖借傘定情、贈銀惹禍、與道士鬥法、盜仙草救夫、水漫金山、永鎮雷峰塔)已經基本完善了。為後世的「白蛇傳」提供了基本的故事框架。

白蛇傳的故事在歷史演變之中,主要人物白娘子,其身上的人性漸漸強於妖性。為了宣揚佛教,而在故事中所要突出表現的「色戒」警示,也逐漸的被抹上了儒家化的色彩,白蛇傳增加了儒家文化是非觀的輸出(如許仕林對白娘子的孝,小青對白娘子的忠心,白娘子對許仙的忠貞)。

(鞠婧禕版《新白娘子傳奇》 小青)

文史君說:

白蛇傳中體現的蛇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人面蛇身的身體構造是遠古時代圖騰神話的投射,人妖戀的婚姻形態是人獸婚神話故事的殘留,其在發展過程中的「色戒」觀是民間佛教信仰的反映,而它的最終成型則離不開儒家文化的根。

參考文獻:

1.袁珂:《中國神話傳說》,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2.李夏:《論白蛇形象之演變與文化意蘊》,《民族文學研究》2012年2期.

(作者:浩然文史·一筆丹青)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從恐怖到美——白蛇故事的演變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也有這樣的「蛇派」,把蛇看成是愛情和美的象徵,那就是著名的《白蛇傳》故事。《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無疑是自唐及明一直流傳著的白蛇故事中最優秀的。它在幾百年來粗糙、鄙陋的白蛇傳說的基礎上作了大量的加工,使白蛇故事產生質的變化。馮夢龍「點鐵成金」的手段是高明的。
  • 世界各地神話中蛇的形象,能帶給我們什麼科學啟示?
    他,是古蛇,也是魔鬼,是撒旦,他靠迷惑徵服天下,他被摔在地上,他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成為了墮落天使,今天我們聊聊世界各地神話中的第一神獸:蛇。聖經中的蛇世界各地的神話中都有蛇的形象,但是《聖經》中的蛇還有另一種身份。
  • 神話傳說中女媧座下四大神獸,其中兩位可能是白素貞父母?
    我們每當說起女媧可能也不陌生,經典的神話傳說白蛇傳我們應該也是津津樂道,雖說這兩個人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如果說她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上古神話傳說,可能是女媧四大神獸,今天小編就為您盤點盤點上古四大神獸究竟是誰。
  • 為什麼西方神話中也有類似的女媧伏羲?是世界文明同起源嗎?
    《山海經》解答:為什麼西方神話中也有類似的女媧伏羲?世界文明同起源嗎?《山海經》可以稱為我們的上古百科全書,書中記載的內容十分全面。包括那些山川地理,花鳥魚蟲,還有一些神話故事書中都有記載,其中記載最多的還是那些神話故事。女媧和伏羲的故事也記載在其中。
  • 英語詞彙:蛇年一起來說「蛇」
    蛇與龍一樣,都屬於十二生肖。幼時,聽老人講「屬蛇」就是「屬小龍」。龍代表剛猛,蛇象徵柔韌,一個剛,一個柔。中國人講究剛柔並濟,以柔克剛。蛇是現實世界的生靈,而龍是模擬身體細長的蛇而想像出來的神話動物。英語表示「蛇」的詞有snake(蛇)、serpent(巨蛇)、viper(蝰蛇)、 cobra(眼鏡蛇)等,例如:   1.
  • 《白蛇傳》最早的起源到底來源於哪裡
    我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中的《白蛇傳》可以說人人皆知,但它起源於哪裡恐怕知道的人就不是那麼多了。有人說《白蛇傳》的故事起源於北宋時期,它的發源地在現在的河南鶴壁黑山之麓、淇河之濱的許家溝。黑山又名金山,在魏晉時期,左思就在《魏都賦》中記載了「連眉配犢子」的愛情故事許家溝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古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餘脈之一。這裡峰巒迭嶂,淇水環流,林木茂盛,鳥語花香,環境清幽。
  • 泰劇《蛇吻》首播,男主像李現女主像楊穎,劇情好像「白蛇傳」
    文/馬慶雲2月10日晚間,電視劇《蛇吻》在泰國電視劇頻道首播。12日開始,這部電視劇也同步引入中國內地的視頻平臺。這部泰劇,清一色的俊男靚女,又是「蛇精」的傳說故事,包裹上男女主角之間的怨念內容,一經播出,便引發了不小的關注。
  • 龍在西方神話中的形象,盤點那些有名的惡龍
    可是這僅僅是在中國,在西方,龍的形象就不像中國這麼偉高正了。在西方的神話體系中,龍是欲望與邪惡的象徵,它們為禍人間,給世界帶來災難。而剷除它們的勇者則是受到人們敬仰的存在,下面咱們就來看一看,西方神話中那些非常有名的惡龍,看看它們都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 古希臘神話和中國神話的四大巧合,世界文明或有共同起源?
    我們小時候或多或少都會看一些神話故事,除了中華傳統神話之外,看得最多的就要說古希臘神話了,可以說,中國神話和古希臘神話,是我們最熟悉的兩大神話體系,在世界上也很有影響力。人們在讀這兩大神話體系故事的時候,不難發現一個問題,似乎它們很多相似的故事,只是很多人一時說不清楚,下面我就為大家整理盤點一下,古希臘神話和中國神話的四大驚人巧合,其中或許蘊含著某些秘密。一、起源,古希臘神話中描述,世界最初的狀態是一片混沌,既沒有天沒有地也沒有萬物,混沌是很多文明神話的開端,在中國神話的含義是,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混沌就是宇宙最初的狀態。
  • 全球11大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為什麼相似度這麼高!
    在達爾文進化論出現之前,人類的起源一直極富有神話色彩,今天就來看看世界各地11大神造人的傳說。1.印加神話:創世神帕查卡馬克雕刻了許多石像,有普通百姓、首領、孕婦和小孩等。他讓眾神在石像上刻好名字,並告訴他們哪種人應該住在哪些地區。第二天清晨,太陽的第一束光芒照亮這些石像時,他們全部都復活成人。
  • 有蛇的天敵看守,白素貞怎樣在南極仙翁和仙鶴眼皮下,盜走仙草的
    上古時期,12生肖動物中的蛇,成功入選12地支,並成為生肖代表之一。動物中的蛇,由於全身長滿鱗片,生性陰冷有毒,非常危險,人們看到蛇便會產生一種與生俱來的害怕和膽怯。民間神話故事傳說中文學作品裡,蛇被神化也經常出現,比如:人類的始祖、上古福德正神——女媧娘娘,最初的形象,就被描繪為:人首蛇身;而影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和文學作品《白蛇傳》中,天性善良而又不乏正義的千年白蛇與青蛇,因其有情有義,
  • 有蛇的天敵看守,白素貞怎樣在南極仙翁和仙鶴眼皮下,盜走仙草的
    民間神話故事傳說中,蛇是五毒之一,卻來歷不小,且特別的靈異。比如北方真武大帝的化身,就被稱為龜蛇合體的玄武相。而真武大帝手下左右的水火二將,正是一龜一蛇。28星宿神中,南方七宿,排在第六位的正是翼火蛇。
  • 腦洞大開的「神奇動物」,帶你開啟孩子的漢字思維
    課程亮點 ★培養漢字思維,學習中國文化,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釋放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作力,腦洞大開的神奇動物帶你暢遊奇妙世界
  • 中國古神話之白蛇傳:白素貞竟是女媧的外孫女,難怪菩薩要護著她
    《白蛇傳》是中國民間一部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傳說,有人說《白蛇傳》的故事起源於北宋時期,它的發源地在現在的河南鶴壁黑山之麓、淇河之濱的許家溝。黑山又名金山,在魏晉時期,左思就在《魏都賦》中記載了「連眉配犢子」的愛情故事,「犢子套黃牛,遊息黑山中。後與連眉女結合,俱去,人莫能追。」
  • 世界9大創世神話故事!中國盤古上榜,看到日本的笑噴了!
    神話是文明的起源,在科學發達的今天,那些遠古的神秘傳說仍然吸引著很多人,當然還有很多依舊是未解之謎。今天盤點下全球各地的9大創世神話,你最喜歡哪個?1、波斯拜火教在波斯神話中,世界是由至高之神阿胡拉創造的。
  • 古希臘神話之旅?探索「刺客信條奧德賽」中幾個神話生物的故事
    本作刺客信條的舞臺正是公元前四百多年的古希臘,長槍闊盾的斯巴達戰士、嗜血貪財的僱傭兵、長袍儒雅的學者商人,幾乎在那個時期的人物形象你都可以從奧德賽中窺探一二。當然,本作以「奧德賽」為代號,而奧德賽正是荷馬著作的一部神話史詩,所以在遊戲中,玩家有機會可以邂逅那些活躍在古希臘神話中形形色色的生物。
  • 《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是真實的嗎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原文意思:外形大小像鯉魚,長著鳥翅膀,斑白的花紋白白色的頭,紅色的嘴,經常遊走於東海,在夜晚飛行,聲音像鸞雞,它的味道酸中帶甜,吃了可以治癲狂病。
  • 帶你走入神秘的希臘神話故事,經典童年動畫《奧林匹斯星傳》
    圖片源自網絡而講述這些經典希臘神話的動漫便是當年在少兒頻道很火的《奧林匹斯星傳》。圖片源自網絡動畫的改編大概就是為了讓孩子們更喜歡這些形象,讓劇情不再那麼殘忍,故事忠於原著,但是又進行了東方化、童話式的設計,《奧林匹斯星傳》中的眾神,少了幾分原著中的暴戾,多了幾分親和力和戲劇性。
  • 《山海經》:神話故事中的女性形象之美及對後世的意義
    《海經》則主要表現"海外"世界,記述更隨意,大多描寫神話、西域方國,虛無縹緲卻又瑰麗璀璨。《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有我們熟悉的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共工怒觸不周山等,還有許多關於女性的神話故事,如女媧補天、黃帝女魃、嫦娥奔月、武羅等。《山海經》為什麼寫這麼多女性形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