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主席馬宣仁:新冠疫情提醒我們保持供應鏈韌性...

2020-12-05 每日經濟新聞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主席馬宣仁作主旨演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隨著亞洲經濟,尤其是東亞和東南亞經濟的持續崛起,這裡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技術,新場景,新產品「試驗場」。其中,許多城市在新經濟領域扮演著領軍者的角色。

9月28日,以成都為主會場、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為分會場的「全球科技創新論壇」,在三地同時連線舉行。此次以「科技創新:新經濟競爭力全球化」為主題的論壇由南華早報主辦、每日經濟新聞協辦,匯聚起來自全球國際大都會的科技翹楚、金融領袖,共同探討企業競爭力、全球化和科技創新等重要議題。

後疫情時代堅守多邊主義貿易體系

「新冠疫情不斷地提醒著我們,現在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貿易系統的重要性。同時還提醒我們保持供應鏈的韌性,擴大開放的必要性。」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主席馬宣仁在主旨演講時強調。

記者觀察到,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新加坡依然保持著口岸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我們認為新加坡在全球供應鏈中處於重要的位置,儘管受到疫情衝擊,新加坡的製造業仍然可以持續為全球的客戶提供重要商品和服務。」馬宣仁表示。

多年來,堅持多邊主義的貿易體系幫助新加坡從世界經濟的發展中獲益,從而長久地保持經濟發展活力。而這也是後疫情時代,新加坡經濟快速恢復的關鍵。

馬宣仁表示:「我們要加強和全球不同地區市場的互聯互通水平,把亞洲和世界聯繫得更加緊密。雖然目前世界經濟充滿了不確定性,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恢復尚需時日。現在,我們需要做的是堅守自由貿易準則,不斷完善多邊貿易系統。因為這個自由貿易系統將使得我們這一代及後代受益匪淺。」

研發是推動經濟創新發展的關鍵

在談到新加坡如何推動經濟創新發展時,馬宣仁表示:「我們首先強調的就是提升研發的能力。其實一開始新加坡的起點是非常低的,我們也不是一個創新型國家。後來90年代開始,我們持續加大研發的投入,創新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記者了解到,在新加坡政府的主導下,研發投入持續增加。新加坡的很多私營企業也開始在新產品、新材料的生產和應用發力。

「我們打造了一個非常寬鬆和蓬勃的創新環境。我們資助初創企業的研發,並且鼓勵他們將市場的觸角延伸到東南亞各地。目前,我們擁有上萬個初創企業,新加坡初創企業的研發投入水平和產出水平都是世界領先的。近年來我們培育出了許多獨角獸企業。」馬宣仁表示。

如何提升研發能力?馬宣仁認為除投入大量研發預算外,我們需要深入了解市場的需求。讓大學、科研機構緊緊圍繞市場的需求進行技術和產品研發,創造出新的經濟價值。

「在提升研發能力的過程中,尤其要重視促進技術、商品和人才的流動,不斷完善初創企業的生態系統。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企業在吸納人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人才政策的針對性和開放性。」馬宣仁表示。

馬宣仁補充道:「由於新加坡及東南亞其他國家巨大的市場潛力,中國的許多科技巨頭,包括平安集團、騰訊集團等紛紛以新加坡為『跳板』拓展東南亞地區的業務。」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以供應鏈助力實體經濟,京東打造服務型消費新樣本
    「如今,中國正逐步從新冠疫情的影響中走出,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依託於京東在線上和線下的供應鏈基礎設施,我們的商業合作夥伴得以迅速從疫情中恢復。」正如京東集團2020財年三季報中,京東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劉強東所提到的京東將繼續發揮供應鏈技術的領先優勢,不斷將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回饋社會。可以看到的是,無論是在疫情期間還是在今年雙11,京東對實體經濟的助力舉措,無疑都與我國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發展方向保持了高度一致。
  • 被數智化供應鏈包裹的實體經濟,穿上了「反脆弱」的盔甲
    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供應鏈之變 「新基建」這個名詞之妙,在於其精準指向了決定社會流動性和經濟韌性的基石——全球競爭互聯所需要的數智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相互連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全新的供應鏈網絡。
  • 第75屆聯合國大會決定12月初召開新冠疫情特別會議
    新華社聯合國11月5日消息,第75屆聯合國大會當日通過決議,決定於12月3日至4日召開聯大特別會議,以加強全球合作共同應對新冠疫情。第75屆聯大主席博茲克爾在決議表決前致辭說:「聯大新冠疫情特別會議對於多邊主義而言,既是一個歷史性時刻,也是一次考驗。」
  • 華大基因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生命科學
    原標題:21健談丨專訪華大基因CEO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  講述他對基因領域科學普及的見解以及對華大基因的未來規劃。  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但無疑也促進了醫療行業的大發展。
  • 耶魯學者史蒂芬·羅奇文章:新冠疫情給美經濟投下長期陰影
    來源:參考消息參考消息網12月25日報導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23日刊載題為《新冠疫情給美國投下的經濟陰影可能比決策者以為的更長久》的文章,作者系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文章稱,2021年初美國經濟活動的下降似乎很可能出現。全文摘編如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前景將取決於兩個周期——新冠肺炎疫情周期和商業周期——之間的相互作用。
  • 華大基因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健談丨專訪華大基因CEO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講述他對基因領域科學普及的見解以及對華大基因的未來規劃。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但無疑也促進了醫療行業的大發展。
  • 「每周租賃觀察」Cirium:新冠疫情或將提升飛機租賃滲透率達50%
    全球旅行和數據分析公司Cirium近日報告,稱新冠疫情將會進一步提升飛機經營租賃的全球市場滲透率至50%。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近日宣布,正準備發布波音737 Max飛機修復的正式法律指令。海航新開近100條航線助力暑運,通達71個旅遊熱門地。航空及租賃業還有哪些大事,來和小編一起了解!
  • 【中疾控公布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記者從...
    2020-06-19 09:05:16來源:FX168 【中疾控公布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記者從中國疾控中心獲悉,6月18日晚,該中心已通過「新型冠狀病毒國家科技資源服務系統」正式發布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
  •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成立中國商務研究中心
    - 廖文良教授 (委員會主席)- 陳春花教授(成員)- 張永昌先生(成員)- 田濤(成員)- 王石教授(成員)- 楊賢教授(成員)中國商務研究中心諮詢委員會主席廖文良教授表示,「我們相信中國商務中心能積極發揮作用,從而幫助全球領袖更廣泛
  • 圍觀中國經濟強勁復甦,外媒羨慕了……
    在新冠疫情擾亂全球社會和經濟秩序的大背景下,迎難而上的中國接連交出一份份亮眼的經濟「成績單」。 不少外媒驚嘆,隨著經濟強勁復甦,中國將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積極貢獻,推動世界經濟儘快走出疫情陰霾。
  • 瑞典被列為歐洲抗擊新冠疫情最糟糕國家 推出「前所未有」嚴厲措施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佛系抗疫」宣告失敗 瑞典推出「前所未有」嚴厲措施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導 據外媒報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瑞典列為歐洲抗擊新冠疫情最糟糕的國家,新增新冠重症監護患者有增無減。瑞典從11月24日起將公開聚會的人數限制在8人內。
  • 慈孝堂中草藥能量香囊|慈孝堂|張惠珺|塞爾維亞_社會|新冠疫情|...
    在聽取了張惠珺介紹中國將傳統中醫與現代醫學結合進行防治新冠疫情後,大使表示:「中國不僅給塞爾維亞輸送大量的醫療用品,而且派遣了經驗豐富的抗疫醫療專家組。我們對此深表感謝。」目前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的鬥爭還在持續,中國的中醫醫學方案目前防治的效果良好,塞爾維亞將會學習效仿中國的方案措施來抗擊疫情。
  • ...擺脫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進口以原油和化工品為主環比增加5.6%...
    韓國三季度GDP環比增幅上修,新冠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減弱;①韓國央行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實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2.1%,呈現反彈趨勢。該數據較10月發布的初估值提高0.2個百分點;②韓國央行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設備投資、建築投資和居民消費領域初步核實的增幅較初估值分別上升1.4、0.5和0.1個百分點,而且一定程度上歸因於前兩季度出現負增長帶來的基數效應;③具體來看,出口以汽車和半導體為主環比增長16%,擺脫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進口以原油和化工品為主環比增加5.6%。設備投資環比增加8.1%,建設投資則減少7.3%。
  • 調查顯示新冠疫情推動德國數字支付發展
    德國信息技術、電信和新媒體協會(Bitkom)5日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新冠疫情正推動德國人越來越多地使用手機等工具進行無接觸數字支付。其中,去年9—11月間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者曾使用無接觸支付。德國信息技術、電信和新媒體協會代表該國信息技術、電信和新媒體行業超過1100家企業,覆蓋了德國信息與通信技術(ICT)市場90%的份額。
  • 新加坡媒體點讚中國直播,快手等網際網路企業助推經濟發展
    原標題:新加坡媒體點讚中國直播,快手等網際網路企業助推經濟發展新加坡主流英文報紙《海峽時報》日前用專題報導點讚以快手為代表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所推動的直播電商產業對疫情下和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報導認為,相較於傳統線上購物模式的非接觸性和便捷性,消費者通過直播還可以獲得本屬於線下模式的互動感和滿足感,疫情間接推動中國電子商務模式完成了一次「產業升級」,直播電商將在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創建於1845年的《海峽時報》是新加坡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紙,也是亞太地區最有影響力的英語媒體之一。
  • 【美國華盛頓大學預警冬季新冠疫情將更嚴重】近日,華盛頓大學健康...
    【美國華盛頓大學預警冬季新冠疫情將更嚴重】近日,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預測北半球在即將到來的冬季將面臨更嚴峻的新冠疫情。如果繼續疏於防護而不是嚴格執行社交距離和堅持戴口罩,每天將有3萬人死亡。研究所說,對疫情的預測結果令人生畏,12月對歐洲、中亞和美國來說將是嚴峻考驗。
  • 【專欄】經濟發展新格局下,供應鏈金融如何構建新生態?
    周軍煜(2021)認為經濟發展新格局不僅僅強調內循環,在強調內循環主體地位同時不否認外循環的積極作用,經濟發展新格局更多強調經濟發展全過程,不再是單向的拉動或驅動,強調的是螺旋式上升,是一種高質量的發展,是一個立足於全球經濟發展而設計的大格局、大布局。而這個新格局中,強調生產、流通、交易、消費各個環節都能保持暢通,在高速的循環中保持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 ...新冠疫情對經濟,社會和金融體系的影響必然會持續很長時間...
    新冠疫情期間的黃金與中央銀行儲備管理;① 新冠疫情對經濟,社會和金融體系的影響必然會持續很長時間。隨著疫情的持續,金融市場的未來演變路徑是無法預測的,但是迄今為止,黃金無疑已經以一種可預測的方式做出了反應——在風險資產拋售時保值並提供金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