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主席馬宣仁作主旨演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隨著亞洲經濟,尤其是東亞和東南亞經濟的持續崛起,這裡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技術,新場景,新產品「試驗場」。其中,許多城市在新經濟領域扮演著領軍者的角色。
9月28日,以成都為主會場、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為分會場的「全球科技創新論壇」,在三地同時連線舉行。此次以「科技創新:新經濟競爭力全球化」為主題的論壇由南華早報主辦、每日經濟新聞協辦,匯聚起來自全球國際大都會的科技翹楚、金融領袖,共同探討企業競爭力、全球化和科技創新等重要議題。
後疫情時代堅守多邊主義貿易體系
「新冠疫情不斷地提醒著我們,現在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貿易系統的重要性。同時還提醒我們保持供應鏈的韌性,擴大開放的必要性。」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主席馬宣仁在主旨演講時強調。
記者觀察到,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新加坡依然保持著口岸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我們認為新加坡在全球供應鏈中處於重要的位置,儘管受到疫情衝擊,新加坡的製造業仍然可以持續為全球的客戶提供重要商品和服務。」馬宣仁表示。
多年來,堅持多邊主義的貿易體系幫助新加坡從世界經濟的發展中獲益,從而長久地保持經濟發展活力。而這也是後疫情時代,新加坡經濟快速恢復的關鍵。
馬宣仁表示:「我們要加強和全球不同地區市場的互聯互通水平,把亞洲和世界聯繫得更加緊密。雖然目前世界經濟充滿了不確定性,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恢復尚需時日。現在,我們需要做的是堅守自由貿易準則,不斷完善多邊貿易系統。因為這個自由貿易系統將使得我們這一代及後代受益匪淺。」
研發是推動經濟創新發展的關鍵
在談到新加坡如何推動經濟創新發展時,馬宣仁表示:「我們首先強調的就是提升研發的能力。其實一開始新加坡的起點是非常低的,我們也不是一個創新型國家。後來90年代開始,我們持續加大研發的投入,創新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記者了解到,在新加坡政府的主導下,研發投入持續增加。新加坡的很多私營企業也開始在新產品、新材料的生產和應用發力。
「我們打造了一個非常寬鬆和蓬勃的創新環境。我們資助初創企業的研發,並且鼓勵他們將市場的觸角延伸到東南亞各地。目前,我們擁有上萬個初創企業,新加坡初創企業的研發投入水平和產出水平都是世界領先的。近年來我們培育出了許多獨角獸企業。」馬宣仁表示。
如何提升研發能力?馬宣仁認為除投入大量研發預算外,我們需要深入了解市場的需求。讓大學、科研機構緊緊圍繞市場的需求進行技術和產品研發,創造出新的經濟價值。
「在提升研發能力的過程中,尤其要重視促進技術、商品和人才的流動,不斷完善初創企業的生態系統。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企業在吸納人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人才政策的針對性和開放性。」馬宣仁表示。
馬宣仁補充道:「由於新加坡及東南亞其他國家巨大的市場潛力,中國的許多科技巨頭,包括平安集團、騰訊集團等紛紛以新加坡為『跳板』拓展東南亞地區的業務。」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