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聽別人聊天獲取情報,這種事情可不止人類做得出來。科學家們最近發現,松鼠也會偷聽鳥類聊天,來判斷周圍是否有危險。
灰松鼠 | BirdPhotos.com
之前的研究表明,包括松鼠在內的許多動物會收聽來自其他動物的警報聲,有些動物則會注意到和它們共存的生物發出的「警報解除」信號,以此來評估危險狀況。
聽聽警報也就算了,但最新的研究發現,動物們還會偷聽其他物種的「日常閒聊」,來判斷周遭環境是否安全。
給松鼠聽錄音
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的教授基斯·塔文(Keith Tarvin)和他的同事們,觀察了出沒於歐柏林公園和住宅區的67隻灰松鼠(Sciurus carolinensis),並將觀察結果發表在《公共圖書科學館·綜合》(PLoS One)期刊上。
觀察灰松鼠30秒之後,研究人員會播放幾秒紅尾鵟(kuáng)(Buteo jamaicensis)的叫聲——這是一種猛禽,它的食物包括各種小型哺乳動物、鳥和爬行類,松鼠也在其中。然後,研究者再觀察灰松鼠之後30秒的反應。
結果顯示,在聽到紅尾鵟叫聲之後的30秒,灰松鼠處於「警戒」的時間增加了——它們會出現靜止不動,或是一溜煙兒地逃跑等,也比先前更常抬起頭來觀察周遭環境。
紅尾鵟 | Derek Ramsey / Wikimedia Commons
隨後,研究人員給灰松鼠播放了3分鐘的鳴禽聊天聲或者白噪音。後者作為對照組,前者的聊天聲則是實驗組。這些聊天聲由好幾種鳴禽組成,它們也怕紅尾鵟,當紅尾鵟以及其他捕獵鳴禽和灰松鼠的捕獵者接近時,它們會發出警戒聲;不過,在沒有危險的時候,它們會聊天。
研究團隊給28隻灰松鼠播放了鳴禽聊天的聲音,給26隻灰松鼠播放了白噪音——之所以不足67隻,是因為有幾隻灰松鼠在研究者們收集數據之前就跑出了他們的視線。接著,他們分析了研究結果,並且將一些因素也納入了考慮範圍,例如灰松鼠對紅尾鵟叫聲的反應、灰松鼠是在樹上還是在地面上。
他們發現,聽到兩種類型的錄音,灰松鼠都表現出了類似的警惕行為。但比起聽到白噪音的灰松鼠,聽到鳴禽聊天聲的灰松鼠更不常抬起頭;而且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抬頭的警戒行為更是大幅下降,這說明它們更快地減少了警惕行為。
圖 | Pixabay
判斷環境安全
研究者在論文中寫道:「將鳴禽的聊天聲作為一種安全標誌,這可能是適應環境的結果。因為在有鳴禽聊天的情況下,可以安全地減少警惕行為的灰松鼠,或許有更高的概率能覓食成功。」
塔文表示:「這項研究表明,偷聽有關安全的公共信息這一行為比我們之前想的要更為廣泛。」
「不同物種之間可能不需要緊密的生態關係,也能讓一方學到其他物種提供的信息線索。」塔文補充道,並指出研究中的灰松鼠和鳴禽在移動住所時並不會考慮對方。
然而,研究人員也認為,他們還得做更多研究,才能確定松鼠是否只對特定鳥類的聊天有反應;另外,他們也還不知道,松鼠是只專注鳴禽聊天的聲音,還是對錄音中鳴禽們的覓食、推擠聲都有反應。
一隻正在進食的灰松鼠 | WorldOfCardGames / Wikimedia Commons
研究團隊還指出,隨著人造噪音的增加,松鼠可能越來越難偷聽到鳴禽的聲音。這意味著它們雖要花更多時間來警戒四周的情況,只有更少的時間可以覓食。
沒有參與該研究的利物浦大學演化生態學家雅各布·伯約根森博士(Jakob Bro-Jorgensen)表示,該研究表明,動物們不僅可以根據其他動物發出的警戒聲,來評估捕獵者出沒的風險;還能根據非警戒聲來判斷,即使發出聲音的動物是它們不常接觸的物種。
「該研究讓人們注意到,動物是如何通過乍看上去不相關的信號,來從周遭環境中收集信息的,」他說,「這也讓你想知道,人類活動對自然音景無處不在的影響越來越大,這是否會以我們從未想過的方式,影響到野生動物的生存。」
編譯來源: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9/sep/04/squirrels-listen-to-birds-chitchat-to-gauge-if-troubles-afoot-study
作者:Nicola Davis
翻譯:Amaranth
編輯:麥麥
一個AI
人家偷聽是為了生存,你們呢?
譯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果殼
靠譜科普
就看果殼
你內心深處有過窺探欲麼?哪個場景、哪個瞬間會讓你產生「窺探」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