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大了啥鳥都有?倫敦5隻罵髒話鸚鵡被隔離教重新做「鳥」

2020-10-06 北晚新視覺網

據英媒報導,近日,英國倫敦五隻非洲灰鸚鵡被動物園強制隔離,被教重新做「鳥」。

今年8月,英國一野生動物園收養了五隻非洲灰鸚鵡。疫情期間,它們被關在同一房間內,竟教彼此罵髒話,還互相嘲笑。

重新開園後它們還對遊客爆粗口,起初動物園因此吸引更多遊客,但周末時,會有大量未成年人來遊玩,為避免教壞孩子,只能將這五隻灰鸚鵡分開。

網友評論:

知多一點:非洲灰鸚鵡

非洲灰鸚鵡屬於大型鸚鵡,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尾巴短,頭部圓,面部長毛,喜攀爬,不善飛翔。非洲灰鸚鵡是已知的幾種可以和人類真正交談的動物之一。主食各類種子、堅果、水果、花蜜、漿果等。分布於非洲。

外形特徵:非洲灰鸚鵡體長33-41釐米,體重400-490克,壽命約50年。屬於大型鸚鵡,尾巴短,頭部圓,面部長毛,喜攀爬,不善飛翔。身體為深淺不一的灰色,臉部眼睛周圍有一片狹長的白色裸皮;頭部和頸部的灰色羽毛帶有淺灰色滾邊,腹部的灰色羽毛則帶有深色滾邊;主要飛行羽灰黑色;尾羽鮮紅色;鳥喙黑色,虹膜黃色。幼鳥尾羽尖端帶有黑色,虹膜為淺灰色,隨著年紀漸長會變為黃色。奈及利亞地區的非洲灰鸚鵡體色一般較深。

雌雄分辨方法:從外觀雄性的頭形較闊大,眼角兩側略尖成杏形,雌性相反頭形較窄小,眼圈較圓。

同屬兩種比較:非洲灰鸚鵡身上羽毛逞銀灰色,尾羽鮮紅色,喙部為黑色;提姆那灰鸚鵡曾為非洲灰鸚鵡的亞種,現已為獨立的物種,其外表跟非洲灰鸚鵡近乎相同,但體形卻明顯較小,身上的銀色羽毛則較深色,尾羽逞紅褐色,喙部為粉肉色,性格較活潑,相比沒那麼害羞,模仿人語能力跟非洲灰鸚鵡不相伯仲。

生活習性:該物種說話能力強,天資聰穎,智商高,以擅長模仿人語聞名。覓食的時候通常一小群一起行動,喜食各類種子、堅果、水果、漿果等,有時也會吃花和樹皮,以及昆蟲和蝸牛,甚至會到農作物田園中覓食,造成農業損失,尤其是玉米田。非洲灰鸚鵡可以在長途跋涉中搜索果樹,尤其在旱季會季節性遷移。棲息時聚集大群,非常嘈雜,在休息和在飛行中都會發出嘎嘎的鳴叫、口哨聲和尖叫聲,除了能夠模仿人類的語言,也發現這種鸚鵡在野外可以模仿其他鳥類和哺乳動物的聲音。

非洲灰鸚鵡也非常聰明,在一些任務中它被證明有著4到6歲孩子的認知水平。新的實驗表明,非洲灰鸚鵡可以學習數字序列,並可以將人類的聲音與人類的面孔聯繫起來。最值得注意的是,艾琳·佩珀伯格博士與名為亞歷克斯的非洲灰鸚鵡合作表明了它能夠學習超過100個詞,還能區分對象,顏色,材質和形狀。

(原標題:罵髒話鸚鵡被隔離教重新做「鳥」)

來源:綜合新華網 @央視財經 非洲鸚鵡圖冊網

流程編輯:tf008

相關焦點

  • 鸚鵡被英國野生動物園除名,只因狂對遊客罵髒話...
    因為這5隻鸚鵡對遊客狂罵髒話,我們正式決定取消它們在動物園的展示。據悉,這五隻非洲灰鸚鵡是在8月15日同一周內被領養的,也是在疫情隔離時,它們有了獨處的機會,便在此期間互相教對方罵髒話。在隔離期過後,這群鸚鵡被放置回歸動物園的野外,從此開始不停對來往的顧客說髒話,最終被投訴,不得不重新隔離起來。
  • 英國5隻鸚鵡對遊客爆粗紅遍全網:好好的一隻鳥,怎麼就長嘴了呢
    事情是醬紫的,今年因為疫情嘛,這五隻鸚鵡崽崽就被關在了一起。本來以為大家都是從非洲來到英國的打工仔,就算不來盤農藥、也應該搞個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戲碼吧~但萬萬沒想到,這幾個好傢夥唯一的娛樂方式竟然是互相罵髒話、甚至嘲笑對方!
  • 英國一動物園5隻灰鸚鵡互教髒話大罵遊客,被教「重新做鳥」
    據BBC報導,近日,英國倫敦,五隻非洲灰鸚鵡被動物園強制隔離,被教「重新做鳥」。今年8月中旬,英國一野生動物園收養了五隻非洲灰鸚鵡。疫情期間,它們被關在同一房間內進行隔離,竟教彼此罵髒話,還互相嘲笑。重新開園後 它們還對遊客「爆粗」,動物園因此吸引更多遊客,大家都覺得有趣。
  • 五隻非洲灰鸚鵡因教彼此罵髒話被動物園強制隔離
    據英國《鏡報》9月28日報導,今年8月中旬林肯郡野生動物園收養了五隻非洲灰鸚鵡,並將它們一起放在鸚鵡館內飼養。
  • 真的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啊~
    近日,北京豐臺某小區一私家車窗戶上發現一坨鳥屎,不久車主將這件事反映給物業,隨之物業就派出了一輛升降車,把停車場附近所有的鳥窩都給「拆掉」後來……小編覺得這麼做很滑稽,不論是車主,還是物業們的所作所為都挺讓人摸不著頭腦的
  • 林子大了真是什麼鳥都有!
    很多人都知道今天是愚人節,是一個大家可以「互相傷害」的節日。不過可能只有一小部分的人知道今天還是「國際愛鳥日」(我可真沒騙你們)。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今天蝌蚪君就來給你們介紹幾種「神奇」的鳥。這種鳥不光長得美,還是個舞蹈狂魔如果鳥界要舉行選美比賽,那麼極樂鳥一定是奪冠的大熱門。
  • 俗語「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到底有何深意?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句大實話,大白話。林子大了,就為各種動植物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間。鳥類的種類相應地會增加,也是常理。先問問自己,能說出多少種鳥?在課本上見過多少種鳥?現實中見過多少種鳥?越大的林子,就越有可能有更多種類的鳥生存著。
  • 林子大了,真是什麼鳥都有啊!
    大家好我大臉喵又出現啦~最近我pick了一隻鳥看看這歪頭殺這是又要騙我養鳥啊!▼然而貧窮使我冷靜只能在網上看看過癮啦七彩文鳥 這怕不是塗的色吧?!七彩文鳥,是一種原產在澳大利亞的美麗鳥類,它有五顏六色的羽毛,尾有兩個長長的分叉,就像燕子一樣。但可惜的是,由於人類的驚擾,它們的野生棲息地越來越少,在原產地已經很少能再看到它們了。斑胸草雀 手感一定特別好!斑胸草雀,又名金山珍珠,是雀形目梅花雀科的小型鳥類。
  • 林子大了真的什麼鳥都有
    比如白居易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杜牧的「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等等,但我想古人們畢竟去的地方有限,他們也不知道,不是所有鳥兒都能勾起人們的詩情畫意。比如接下來這一批,那顏值,不信你能誇得出口。黃葦鳽,又名「水駱駝」,特點是長,它證明了「有著大長腿、長脖子」的,不一定都是好看的啊。
  • 林子大了啥鳥都有,尤其是像你這種臉大 嘴也大的!
    但,你可千萬別被他呆萌的外表騙了,其實他的本質,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傻大個。期間,他只仰天大笑了一次然後換一個角度,繼續一動不動杵在那裡.......直到雨停......我尋思著這樹也不擋雨啊,這哥莫不是對樹有什麼特殊感情?
  • 牡丹鸚鵡亦稱情侶鸚鵡、愛情鳥!
    牡丹鸚鵡亦稱情侶鸚鵡、愛情鳥。屬鸚形目,鸚鵡科,計有9個品種,均產於非洲。 牡丹鸚鵡在我國飼養共有3個類型:即黑頭牡丹鸚鵡、紅牡丹鸚鵡和黃頭牡丹鸚鵡 牡丹鸚鵡屬Agapornis,希臘語中「Agape」是愛的意思,而「Ornis」則是雀鳥的意思。
  • 非洲灰鸚鵡互飆髒話走紅,6歲兒童智商會90個單詞還能分辨人臉
    副標題:非洲灰鸚鵡,智商高會說話但千萬不要養英國《鏡報》報導了一則有趣的新聞,使得5隻「非洲灰鸚鵡」走紅網絡:今年8月中份,英國某野生動物園新收養了5隻非洲灰鸚鵡,特殊時期遊客稀少,每天5隻鸚鵡非常無聊,誰也沒想到它們竟開始教彼此罵髒話。
  • 鳥兒說話技巧:學習掌握5個鸚鵡說話的小技巧
    所有的鸚鵡都具有模仿人類語言或「說話」的解剖學特徵。「這是鸚鵡吸引人類的原因之一,也使它們與其他同類動物區別開來。」雖然理論上所有的鸚鵡都會說話,但有些比其他的更會模仿,更會說話。一些鸚鵡有「口音」或以機械的方式說話,特別是快速或難以理解的語言。
  • 鳥中二哈之葵花鸚鵡
    就因為這一點,偷獵者大量捕捉並販賣野生葵花鸚鵡以謀取巨額利潤,我國市場上出售的葵花鸚鵡很多都是從東南亞一些國家偷運進來的。澳大利亞政府已經嚴禁出口野生動物。其實,購買野生的葵花鸚鵡並不是一種好的選擇,因為野生捕獵的成年鸚鵡和人工養大的鸚鵡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區別,野生的葵花鸚鵡的性格暴烈,攻擊性很強,很難適應和接近人類。因此無論從保護葵花鸚鵡還是個人的角度,人工養大的葵花鸚鵡都是更適合作為寵物飼養的。
  • 小夥養了一對鸚鵡,一窩9枚鸚鵡蛋,一隻鸚鵡都沒有孵出來
    哈嘍,大家好,我是被鸚鵡耽誤的廚子,上一期給大家介紹了非洲灰鸚鵡不到五千,而紅色灰鸚鵡售價卻高達幾十萬,僅羽毛不同今天有粉絲詢問家裡橫斑、太平洋鸚鵡每次都是白蛋,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就關於鸚鵡白蛋的問題和大家探討一下。
  • 什麼寵物鳥最有靈性?十大最有靈性的寵物鳥!你喜歡養鳥嗎?
    八哥鳥伶俐易馴,而且還能像鸚鵡一樣模仿人以及其他鳥類的叫聲。3、非洲灰鸚鵡非洲灰鸚鵡記憶力甚強,不需要多次調教就能學會說話,而且成鳥仍具有學習的本領。通常非洲灰鸚鵡一歲後才會說話,這過程可是急不得的,保持著和非洲灰鸚鵡把玩時,重複教導簡單的話的習慣。只要會開口第一句,通常離成功不遠了。
  • 虎皮鸚鵡會說話嗎?教你怎麼讓虎皮鸚鵡說話!
    因為鸚鵡科目的鳥聲帶和發生器官是一樣的比較適合發出各種聲音,在馴養早期可以模仿人說話,許多記錄都表明它們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單個學會說話的機率比較高,因為沒有其他的鳥可以溝通,它就會想和人類溝通,自然就會學人話了。
  • 如何訓練鸚鵡開口,了解這6點訓練知識,灰鸚鵡開口說話並不難
    哈嘍,大家好,我是被鸚鵡耽誤的廚子,上一期給大家介紹了適合新手飼養的五種鸚鵡,很多鳥友飼養鸚鵡是想讓鸚鵡開口說話,看著別人家的鸚鵡特別厲害,等買回來自己飼養,教一兩年都不會說話,首先要明白並不是所有的鸚鵡都能說話,其次強行讓鸚鵡學會說話,從小用錄音機強行學會,鸚鵡可能學會,但是沒有靈魂的
  • 鴞鸚鵡成鳥僅剩143隻 紐西蘭科學家想出這些拯救絕招
    它是世界上最重的鸚鵡,也碰巧是一種在夜間活動且無飛行能力的鸚鵡。受到驚嚇時,它會一動不動。它還是世界上唯一採取求偶場交配製的鸚鵡。它只有從一種特定的樹那裡得到足夠的食物時才會繁殖,而這種情況每兩到三年才出現一次。它也極具魅力和招人喜歡。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5月30日報導,這種鳥名為鴞鸚鵡。現在只有143隻成鳥。它正處於滅絕的邊緣。
  • 為何飼養者害怕虎皮鸚鵡種鳥繁殖出原始綠品種的鳥呢?
    在飼養虎皮鸚鵡的飼養群體中有很多專注於虎皮鸚鵡繁殖的人,因為不同品種的虎皮鸚鵡配對繁殖出的虎皮鸚鵡幼崽,其品種會由上一代虎皮鸚鵡種鳥所帶基因決定,當然也不乏一些類似藍綠、藍黃混色的品種,類似混色變種的虎皮鸚鵡繁殖出的幼鳥基本不會遺傳混色基因,虎皮鸚鵡的繁殖是不是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