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金招募華裔特工 中國留學生不幹賣國的事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一向不招募外國人,但這個規矩最近有所改變。據2月7日的《紐約時報》報導,FBI計劃在美國的大學裡招募中國留學生,這樣做的目的很明顯,「更有力地洞察中國政府日漸加強的獲取美國軍用技術的努力」。

  無獨有偶,2月4日的《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趁農曆新年之際,在幾個華人聚居的紐約、洛杉磯和舊金山等大城市展開新一輪廣告攻勢,招募亞裔尤其是華裔分析員和「前線」特工。CIA準備投入數千萬美元加強有關中國的情報搜集和分析工作。其發言人說,這是希望利用華裔文化和語言背景的優勢。

  招募華裔特工,無疑目標直指中國,這背後隱藏著和4年前的《考克斯報告》一樣的邏輯:中國人取得技術進步會變得強大,強大了就會威脅美國;要遏制中國的發展,必須看管好美國的尖端技術。

  FBI、CIA公開招收中國人

  FBI的招聘會將於2月15日上午10點在位於華盛頓特區賓夕法尼亞大道的羅納德裡根大廈開始,下午4點結束。FBI在其官方網站上提供了FD-140申請表,填寫了表格就等於獲得了參加招聘會的邀請函,但必須要帶上DD-214、SF-50這兩份文件才可以獲準入內。

  FBI急需大量安全領域的專業人士,幫助應對全球恐怖和國內安全的挑戰,主要工作崗位有預算分析師、電腦專家、外國財政研究專家、安全專家,年薪根據崗位的不同,從5萬美元到10萬美元不等。

  在FBI的招聘說明中有這樣一段話:FBI和你尋找的其它職業不同,它具有挑戰性、受人關注,而且十分重要。無論你的背景和專業如何,你都會發現在這裡前途無量。因為這項工作對國家安全和所有美國人的生活質量有影響力。

  北京大學的一位女教授現在美國加州的一所大學講學,她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但要求不提及她的姓名。她提醒記者注意,英文裡面的「recruit」有兩種含義,一是「僱傭」,二是「利用」,她認為後者的可能性更大,像FBI這樣的機構不太可能招收中國留學生做僱員。但僱傭也好,利用也好,性質沒有什麼區別。

  是「僱傭」還是「利用」?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記者聯繫了美國駐華使館新聞處的負責人,並遞交了採訪提綱,得到的答覆是需要FBI總部回答。截至記者發稿時為止,沒有得到答覆(本報將繼續對此予以關注)。

  FBI的老對手中情局也沒閒著,趁農曆新年之際,在幾個華人聚居的紐約、洛杉磯和舊金山等大城市展開廣告攻勢,招募華裔分析員和「前線」特工。

  為了迎合華裔,這次刊登的廣告上面畫有一頭羊,還用中文寫著「新年快樂」,正文則用英文寫道:「正如羊年象徵在充滿挑戰的年度銳意謀求祥和與平靜一樣,我們也在全力完成保衛美國及其人民的使命。你同樣可以為這一重大職責盡一份心力。」廣告刊登在華裔人口密集地區的10份報紙和雜誌上。廣告遊說美籍華人稱,他們可以「為國家服務」而並不一定要替私營公司效力。

  中情局除了在華文報刊上刊登短期招聘廣告外,還在其官方網頁上長期刊登招聘中國分析員的啟事,其中開列的聘用條件包括:申請者必須是美國公民,具有亞洲專題研究生學歷,其研究課題是有關中國軍事、國家安全和經濟領域,而且平均學分(GPA)不低於3(滿分為4);具有外語(漢語)的聽、說、讀、寫能力;應徵者須對中國情報分析有濃厚興趣,曾在外國,尤其是有在華語地區生活和從事有關工作的經驗,非常了解地區性問題;所有申請人必須通過全面體檢和測謊考驗;中情局還會對符合上述條件的候選人進行全面、詳盡的背景調查;所有職位均要求僱員搬到首都華盛頓居住。

  據報導,這一工作機會的年薪在4萬到9萬美元之間。但是中情局拒絕透露此次招聘的人數,也沒有披露現在共有多少華裔在中情局效力。

  FBI緊盯中國研究人員

  FBI吸收中國留學生為其工作,反映了中國和美國複雜的政治經濟聯繫,尤其是在高新技術領域。目前,中國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進口美國的高科技產品,中國學者成了美國大公司的主力研究人員,中國商人也成了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這引發一向有反華傾向政客的慣性思維:必須要辨別哪些是合法出口,哪些是非法,這對美國的安全至關重要。美國的外交專家也認為,中國政府急於獲取美國先進的軍事技術。

  於是,有人開始把懷疑的目光集中到了中國留學生和學者身上。FBI的一名高級官員透露,FBI這一計劃的目標是中國留學生和學者,因為他們有時候是中國政府派來收集信息的人。他們收集的信息主要是核物理技術以及可以用來提高軍事通訊水平、飛彈尋的水平和戰場指揮控制水平的技術。另外一名拒絕透露姓名的FBI官員說,中國政府正在「更集中、更直接、更迫切地」吸取美國技術,尤其是可以用來優化飛彈系統、提高電子戰水平的核武器技術和尖端軍事技術。

  為了達到目的,FBI和中國留學生建立了聯繫,曾經在一些學校裡組織過有中國學生團體參加的會議,嘗試招收中文翻譯人員。FBI官員認為,中國政府派來的留學生可能只是到大學學習,然後通過電子郵件向國內發一些從公開渠道獲得的不怎麼重要的消息,但無論如何,他們「幹了些事情」。

  負責招募的一位FBI官員透露,提供信息的學生會得到回報,但他拒絕透露到底有多少錢的回報。他說:「FBI想確認哪些人受中國政府委派,他們的研究集中在哪些領域。同時,我們還在尋找回國後依然能幫助我們的人。」

  這位官員還說:「我們對那些學習歷史、文學的孩子沒有興趣,我們想要研究核物理、空間動力學和與飛彈有關的機械工程、人造衛星、電腦技術、加密技術等的學生清單。」

  要得到這份清單並不難。從2002年11月起,FBI向美國各大專院校發出信函,索取所有外國學生和教職員的姓名、地址、電話、國籍、出生地、出生日期和國外聯繫地址等個人資料,名義上是調查他們是否與恐怖分子有聯繫。FBI和司法部的官員稱,「9·11」後通過的《美國愛國法》允許校方「向聯邦政府提供資料以打擊恐怖主義」。

  「賣國的事,給多少錢也不幹」

  《紐約時報》的報導中提到了中國政府的觀點:關於中國政府在美國收集軍事、科技信息的說法純屬捏造,不值得評論。其實,FBI秘密招收中國留學生的計劃已經悄然進行了達半年之久。有評論說,這是FBI重振聲威的一項重要舉措,因為自從9·11以後,這個情報機構的名聲每況愈下。

  就連FBI的高級官員也承認,美國有上百萬中國留學生和數以千計的學者,他們的目的是參加研討會、學習、進行學術交流等活動,和有組織地獲取軍事技術的行動沒有任何聯繫。

  另外,FBI官員也承認,中國政府所收集的大多數信息不屬於機密,而是公共信息,在大學的圖書館裡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

  由美國華裔知名人士組成的美國百人會負責人亨利·唐說,是否與FBI合作取決於學生自己,但是他擔心FBI的政策和行為會對成千上萬的中國學生以及更多的美籍華人造成傷害。

  美國軍方的智囊機構、蘭德公司的研究人員詹姆斯·穆爾維農說,沒有證據顯示中國留學生進行間諜活動,但是,他和其他幾位同事都認為,通過招募中國留學生以搜集中國情報是有意義的事情。他說:「我們需要知道中國軍隊、中國政府和中國工業之間的聯繫,只有通過與有關人員接觸才能獲知。」他們認為FBI面臨的難題是,如何找出那些已為中國政府工作或可能為中國政府工作的學生。據蘭德公司調查,2001年到2002年,有6.3萬多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讀取學位,這構成了在美國的外國留學生的11%。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亞洲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說:「這個國家中國人太多了,要判斷哪些人是合法的,哪些是中國政府派來獲取技術的,實在是太難了。」拉迪的同事理察·布希對FBI招收中國人的行動不熟悉,但是他知道FBI在反間諜活動中「臭名昭著」,他還指出,中國學生有可能被中國政府「策反」,從而帶來「有害信息」。

  記者在北美的一個華人論壇發帖子發布這一訊息,立刻遭到留學生的指責,他們多數人說的一句話是:賣國的事,給多少錢也不幹!一位學者認為,FBI招收中國留學生只是它不斷加強的努力的一部分。他說:「我同意他們做的目的之一是修復9·11後臭名昭著的名聲這一說法,這種努力也是FBI所有責任的一部分。」但他認為無論如何,像李文和那樣的事情都不要再發生,那不僅會損害中國學者和學生的聲譽,也會有損FBI的名聲。

  一刻不停地對付「來自中國的威脅」

  FBI、CIA招募中國特工,無非是為了對付所謂的中國威脅,他們的邏輯很簡單:中國人取得技術進步會變得強大,強大了就會威脅美國;要遏制中國的發展,必須看管好美國的尖端技術。

  實際上,武斷地宣稱中國偷竊美國技術早已不是什麼新聞,懷疑中國學者充當間諜也不是新鮮事。

  1999年3月8日,在美國原子彈實驗中心——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工作的美籍華人科學家李文和,以涉嫌向外國洩露美國原子彈機密而被開除。1999年5月25日,美國國會拋出一份厚達700頁的《考克斯報告》,指控中國在20多年的時間裡,竊取了美國所有核彈頭的機密。

  2002年,反恐這一共同課題讓中美走近了許多,但是「中國威脅論」的鼓吹者一直沒有閒著,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學者的依然大有人在。

  2002年7月12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了《中國軍事力量年度評估報告》。報告強調中國大陸正加緊發展軍力,以便可能用武力實現兩岸統一,並為應對美國軍事幹預做好準備。3天後,美國國會美中安全評估委員會推出了《美中經濟關係的國家安全含義》報告。

  與一連串報告相結合的,是對華裔科學家、商人甚至學生採取的一系列手段。

  2003年1月,美國聯邦檢察機構起訴了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兩名華裔人士葉飛和鍾明,指控他們盜取了設在加州的「昇陽電腦公司」和「日電電子公司」等多家企業的商業機密,並且試圖將情報轉移到中國。「美國之音」藉此指責中國的間諜活動正在危害美國的工業安全。

  2003年1月21日,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就要開始春季課程,但該校化學系錄取的8名中國學生依然沒有得到籤證。因為「9·11」後,化學專業被美國列為敏感而危險的研究領域,包括物理在內的相關學科也受到影響,據報導,美國已經把多個國家秘密列入敏感專業防範對象。與此同時,美國移民局還將啟動外國留學生監督網絡,監控在美國的外國留學生。

  來源:青年參考 作者:王衝

相關焦點

  • 那些美國歷史上的華裔校長真不容易!
    華裔教育家田長霖63年前的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迎來了一位靠著借來的200美元赴美的中國留學生1年後,這位華人小夥子獲得了該校機械工程碩士學位更令人不敢想的是不到兩年後,錢不多,但卻成了他在美國賴以生存的生活來源。
  • 盤點近年來被美國「針對」的華裔科學家
    我國以驚人的速度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體,並大有趕超美國之勢。正因為如此,美國深深感到了危機,通過外交、貿易戰、技術封鎖等手段企圖掣肘與打壓中國的快速崛起,同時開始阻止兩國的正常科技交流,更有甚者針對與我國進行科技交流的科學家,尤其是華裔的科學家。今天,小Q就給大家來回顧下近年來被美國針對、調查甚至是逮捕的華裔科學家。
  • 那些美國歷史上的華裔校長真不容易!令人佩服
    63年前的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迎來了一位靠著借來的200美元赴美的中國留學生。作為華裔的他,在美國社會能否承擔得起名校校長這一職責?他也是繼田長霖之後,在美國大學任職的第二位華裔校長。
  • 加拿大華裔教授訪談,分享行業洞見、傾力為留學生解惑
    作為留學生,踏在故鄉與他鄉的邊緣,在年輕人共性問題基礎之上,又面臨語言、文化、種族等各方面的挑戰,加之不熟悉西方的教育系統,使很多留學生在初入大學時往往困境重重。根據Easy Group 2020年2月對加拿大留學生的調研,約六成的留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喜歡或不確定。這意味著,很多留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盲目性。
  • 華裔科學家研究病毒卻神秘遇害,網友說這事不簡單...
    「美國」「中國」「新冠病毒」「科學家」,是這起謀殺案的四個關鍵詞——它發生在美國一向治安良好的匹茲堡,被害人是一名華裔科學家,而他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即將取得非常重大的發現」。 時間點也似乎有些巧合。這裡平時人就不多,加上疫情的原因,街頭行人和車輛都比往常更加稀少。 但寧靜在這一天沒有持續很久。中午時分,幾輛警車急匆匆趕來,聚集在一棟聯排別墅門口。 一名華裔男子被發現陳屍家中,頭部、頸部和軀體都有多處致命槍傷。
  • 中國重金挖在美科學家歸國效力?
    如果他禁止外國科學家在美工作,大多數美國研究機構將立即關閉,因為並沒有很多美國人有興趣成為科學家。」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29日對此表示,出現中國吸引科學家回國從事軍事研究的論調肯定有美國對此警惕的原因在其中。事實上,很多華裔科學家回國,本身是中國發展的結果,美國提供不了相應的工作機會,而中國有需求,科學家自然願意回國。
  • 印度裔在美國收入最高,華裔差在哪裡?
    正解局出品據統計,在美國,印度裔家庭中線收入超過了10萬美元(全美家庭平均中線收入為5.3萬美元),將近全美平均水平的兩倍,比華裔多出了3萬美元。印度人在美國,憑什麼混得比較好?華裔比印度裔差嗎?根據美國統計局數據,76%的25歲以上的印度移民擁有學士以上學位,而其中學士學位大都是在印度本國獲取的。第三個助推器,是抱團文化。印度人在矽谷的成功,是近20年的事。「抱團文化」對他們深入「紮根」矽谷功不可沒。上世紀80年代,第一批印度IT精英闖蕩美國,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們還被認為只能在後臺做工程師。
  • SAT「逆境分數」衝擊美國華裔?
    美國《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將此評分稱為「逆境分數」。對於這個新政策,不少在美居住的華人社區都表示抗議,認為這對華裔學生十分不公。目前「逆境分數」還只在美國本土收集信息,未來對留學生是否有影響還有待觀察。「逆境分數」讓很多華裔學生家長感到不安。去年美國波士頓就出現過遊行抗議,批評哈佛大學等學校在招生上對華裔「不公平」。在美國,龐大的華人群體大多屬於中產階級,且因中國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華人家長一直以注重子女培養而著稱。許多華人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受到更好的教育,常常拼命努力購買學區房,或是斥巨資將孩子送入有名的私立學校。
  • 留學生帶3萬美元入境美國 因未申報進「小黑屋」
    (美國《世界日報》資料圖)   中國僑網10月21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一名來自中國的青少年,身上揣了3萬美元現鈔入境美國,卻不申報,結果被海關官員押到「小黑屋」去一張一張逐一清點,差點被全部沒收。
  • 向中國海警船喊話的華裔女兵,身份與意識不相稱的錯亂
    這艘軍艦上的一名華裔女兵,成為外媒關注焦點。美國華裔女兵鄭好,背後正是中國海警船這位英文名為Haoer Zheng(鄭好)的華裔女兵,生於上海,2000年移居美國。為獲得美國綠卡,加入美軍服役。一開始只是廚房打雜的,為軍艦上170名官兵刷鍋洗碗。自從美海軍開始推行所謂的"航行自由"後,便設立了一個基本上只招募華人的崗位,這個崗位就是"翻譯官"。
  • 華裔間諜陳文英案內幕:美國渲染「中國威脅」
    1951年生於中國廣東,16歲移居美國。1972年就讀於康奈爾大學。據陳文英本人透露,大學期間她曾幫助籌建中國駐聯合國代表處,「我款待過的人現在多是政府要人」。這也許是日後FBI看重陳文英的重要原因。  1979年,陳文英全家搬到洛杉磯後,FBI特工史密斯找上門來,勸其為FBI服務。史密斯告訴陳,與FBI合作「會有利於美中兩國人民」,陳因此答應成為「線人」。
  • 被綁在美國網課上的中國留學生
    對於這些最新的變化,留學生們缺乏準備。一開始,他們以為疫情只是一陣子的事情,很快就會過去。但後來,這件事情覆蓋了一整個學期。 開學的時間是中國半夜十二時,Grace一點都不困,她神志清醒地坐到電腦前,看到無人機航拍的直播:美國同學們敲著鼓、吹喇叭,從學校標誌性的拱門下穿過。這時,她在北京的家裡,捧著碗毛血旺外賣,心潮澎湃。
  • 美華裔總統候選人被電視主播侮辱,後面的事讓美國深思
    紐約華裔企業家楊安澤自宣布參加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以來,便備受外界關注。在選舉辯論中獲得不少擁躉的同時,他的參選也引起一陣辱華風波。楊安澤日前就自己遭受的侮辱性言論進行回應,受到美國輿論好評。楊安澤資料圖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6日報導,本月12日,剛剛被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周六夜現場》節目啟用為主播的肖恩·吉利斯將整個欄目組拖入了一場種族歧視醜聞。根據媒體曝光,這名口無遮攔的喜劇演員2018年9月曾錄製「播客」,專門討論自己為什麼討厭中國和亞洲人、中國食物以及唐人街。
  • FBI間諜案詳情:資深特工向中國提供大量反間諜情報
    被控為中國間諜的淳崑山美《華盛頓自由燈塔報》網站10日刊發記者比爾·格茨文章,稱不久前因向中國提供敏感信息被捕的華裔聯邦調查局特工淳崑山(Kun Shan Chun)是一名有19年經驗的電子專家,他可能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反監控信息,這些信息有助於中國特工在行動中避開美國的監視
  • 為何81%清華留學生會選擇不回國?施一公:中國學生有一致命問題
    比如我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清華大學,在它今年年初發布一個關於學生未來就業報告中顯示,清華大學有超過81%的留學生在去往了美國留學之後,都選擇留在了美國以及其它發達國家工作,就是不回來。這讓大家在感到非常可惜的同時,也覺得有些憤。國家每年大筆的教育經費都是給到這些名校,但它們卻是在為外國培養人才。
  • 81%清華留學生留在了美國,這是為什麼,聽聽施一公怎麼說的
    從恢復高考到現在,清華大學一直都是那些尖子生追求的理想目標,國內的企業也對清華大學比較認可,在招募人才的時候,會優先考慮清華大學的畢業生。不過在清華大學的留學生裡面卻有81%都留在了美國,這是怎麼回事?人才流失為何如此嚴重?來聽一聽施一公先生是怎麼說的。
  • 謀殺前男友,交5億元保釋金,華裔富二代震驚美國!
    5億元人民幣,一舉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保釋金」。在中國土豪面前,美國保釋金制度不堪一擊。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路裡今天,一條新聞驚爆網際網路。美國華裔富二代李某涉嫌謀殺前男友被捕,其母親支付了5億元人民幣(價值7000萬美元的房產)的保釋金,將其保釋出獄。手筆之大,震驚美國!
  • 這些留學生講述為何離開美國回國發展
    新華社記者王迎攝11月初,中國留學生欒奕在新媒體平臺發表了萬字長文《我為什麼離開美國》,講述自己在美國讀研兩年、工作四載後決定回國發展的心路歷程。文章在留學生群體中產生一定迴響。僅從其個人微信公號展示的留言中也可一窺端倪,有人表達共鳴,有人深入探討,當然,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更多疑問。新華社記者與欒奕以及近來與她作出相同選擇的10名中國留學生聊了聊。
  • 曾「破解」中國北鬥系統被美國表彰的清華女學霸,如今怎麼樣了?
    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至此,作為中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但同時,這一批人一身的知識和本領,掌握著各個領域最核心的信息,而一旦心思不正誤入歧途,做出了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事情,後果往往不可設想,而威脅到國家利益的人,無論取得多麼高的成就,都會被國人抵制和唾棄。
  • 黑幕:研究新冠病毒的美華裔科學家被殺疑雲密布,真相或涉美軍!
    作者:十念生1、日前,華人科學家被謀殺新聞同時震驚了中國和美國。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37歲學者劉彬,一位正在研究新冠病毒並且接近「非常重大發現」的美國華裔科學家,突然被爆在家中遇害身亡!頭部、頸部和身體都有致命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