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底斯山脈
藏語岡底斯山脈意為「眾山之主」。「岡底」在藏語和「斯」在印地語中都是「雪」的意思。主峰岡仁波齊藏語中意為「雪山寶貝」。岡底斯山脈橫貫中國西藏自治區西南部,與喜馬拉雅山脈平行,其走向受噶爾藏布—雅魯藏布江斷裂的控制,呈西北-東南走向,屬褶皺山。岡底斯藏語意為眾山之主,東接念青唐古拉山脈,海拔約6000米、長1100千米。瑪法木錯以北的主峰岡仁波齊峰,海拔6656米。主峰岡仁波齊自古以來是西藏、中亞和南亞各地人們仰慕、朝聖和旅遊的聖地,是佛教、苯教、印度教、耆那教教徒心目中的「世界的中心」。
尼泊爾人、印度人則以此岡仁波齊為溼婆的樂園。其腳下的聖湖瑪旁雍錯位居西藏三大神山中的聖湖之首,被稱為「聖湖中的聖湖」,位於普蘭縣。其中海拔為7095米的冷布崗日為最高峰,喇嘛教裡以岡底斯山為宇宙中心,並尊為聖地。岡底斯山脈南側即通稱的藏南地區,岡底斯山脈南側氣候溫涼稍乾燥,以亞高山草原為主,北側氣候嚴寒乾燥,以高山草原為主。
阿爾金山脈
阿爾金山脈在蒙古語中,意即「有柏樹的山」,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東南部,是青藏高原北部邊緣山脈之一,也是塔裡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的界山,海拔3500~4000米,全長720公裡,最寬處超過100公裡,面積6.2萬平方公裡,平均高度3000~4000米。其中西段較高,最高峰為尤蘇巴勒塔格,海拔6161米。山脈地勢總體西高東底,西寬東狹,從山麓、中山、亞高山以至高山帶,均以荒漠植被類型佔統治地位。其中主要代表植物有:合頭草、崑崙蒿、駝絨蒿和玉柱琵琶柴等。
崑崙山脈
崑崙山脈屬亞洲中部的大山系,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西起帕米爾高原,橫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西藏自治區,向東伸入青海省西部,直抵四川省西北部。長2500千米。為古老的褶皺山脈。崑崙山脈西高東低,按地勢分為西、中、東三段。西段主要山口有烏茲別裡山口、明鐵蓋山口、紅其拉甫達坂及康西瓦等,平均海拔為5500~6000米;中段包括克裡雅山口和喀拉米蘭山口,平均海拔5000~5500米;東段崑崙山埡口是青藏公路必經之道,平均海拔4500~5000米。崑崙上口屬於多年凍土區,山坡谷地生長著地點梅、虎爪耳草、馬先蒿等植物,特有動物藏羚羊、野犛牛、野驢等能利用高寒草場繁育。
太行山脈
太行山脈位於中國山西高原與河北平原之間。呈東北-西南走向,其中局部地段近於南北走向。北起拒馬河谷地,南至山西省、河南省邊境的沁河平原。長700千米,山脊海拔1500~2000米。是中國陸地地形第二階梯的東部邊緣,山中多關,如紫荊關、娘子關、虹梯關、壺關、天井關等。山西高原的河流經過太行山後流入華北平原,曲流深切,多瀑布湍流。其中河谷及山前地帶多泉水,其中以娘子關泉最大。並且河谷兩岸有多層溶洞,有陵川黃崖洞、黎城黃崖洞、晉城黃龍洞、北京房山雲水洞等。著名的河北易縣狼牙山亦為中國北方地區典型的喀斯特山地。
祁連山脈
祁連山脈位於中國青海省的東北部與甘肅省的西部邊境。因位於河西走廊南側,又名南山。由多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組成,山脈西端在當金山口與阿爾金山脈相接。東端至黃河谷地,與秦嶺、六盤山相連。長達近1000千米。最寬處是在酒泉市與柴達木盆地之間,長達300千米。祁連山東段的山勢走向是由西向東降低,其中包括走廊南山-冷龍嶺-烏鞘嶺,大通山-達坡山,青海南山-拉背山三列平行山系 。其間夾有大通河谷地、湟水谷地和青海湖盆,並一共有冰川3306條,面積達到2063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主峰冷龍嶺為4843米。
天山山脈
天山山脈是亞洲內陸中部的著名山系,同時也是世界乾旱區域的多雨山地之一。在中國境內,緯向橫亙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將古突厥斯坦一分為二。山地聳立於準噶爾與塔裡木盆地之間,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其中東段的高峰是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西段的最高峰是天山山脈的託木爾峰,海拔7435.3米,海拔山脈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所組成,山體之間夾有著許多寬谷與盆地。雄闊的天山山脈全長達到2500公裡,橫亙亞洲腹地,是塔裡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的天然分界線,天池古稱「瑤池」,天池風景區以高山湖泊為中心,雪峰倒映,雲杉環擁,碧水似鏡,風光如畫,據說神話中西王母宴群仙的蟠桃盛會便設在此處。「天池」一名來自清代,取「天鏡,神池」之意,可見此地風景之美。
橫斷山脈
橫斷山脈為世界年輕山系之一,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南部,是川、滇兩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區東部南北向山脈的總稱。它東起邛崍山,西抵伯舒拉嶺,北達昌都、甘孜至馬爾康一線,南抵中緬邊境的山區,面積60餘萬平方公裡,是中國最長、最寬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併兼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系的地區。橫斷山脈是世界年輕山系之一,主要是因「橫斷」東西間交通而得名。橫斷山脈由喜馬拉雅運動時期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形成褶皺山脈,並形成的一系列斷陷盆地。大雪山的主峰貢嘎山海拔高7556米,為橫斷山脈最高峰。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兩岸陡峻,江面狹窄,屬典型的「V」字形深切峽谷。因此山崩、滑坡、泥石流和地震頻繁,是中國主要地震帶之一。
陰山山脈
陰山山脈蒙古語名即「達蘭喀喇」,位於中國北部,東起河北省東部的樺山,西止於內蒙古巴彥淖爾盟中部的狼山,東西長1200多公裡,南北寬50至100公裡,橫亙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山脈的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2300米,山脈的主峰是西端的呼和巴什格山,海拔2364米。在土默特右旗東北有大青山主峰,海拔2338米。在黃河北岸還有大狼山、大樺背山,都是河套地區的北部屏障。陰山山脈還是中國季風與非季風區的北界,屬溫帶半乾旱與乾旱氣候的過渡帶。其中西部的狼山尤為乾旱,大青山則較為溼潤。山坡低處為草地,中部有櫟、榆、樺等樹種。
秦嶺
秦嶺是位於中國西北的一座山脈,西起甘肅省境內,東到河南省西部,其中主體位於陝西省南部與四川省北部交界處,呈東西走向,長約1500公裡。秦嶺—淮河是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秦嶺同時也是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一個分水嶺。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國大陸東半壁的第一高峰(號稱群峰之冠)。秦嶺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嶺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最冷月均溫在0℃以上,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河流全都凍結,植物以落葉闊葉樹為主,土壤富鈣質。秦嶺山地、白龍江流域尚保存連片森林,並有珍貴動物和植物。佛坪為大熊貓產地之一。商洛地區的核桃、岷縣的當歸等均以高產優質著稱。
長白山山脈
中國東北的著名山地,是松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發源地,位於東北的東部。因主峰白頭山頂多白色浮石和積雪得名。廣義長白山是指整個長白山地,為中國東北地區東部山地的總稱,北起完達山脈北麓,南延千山山脈老鐵山,形狀呈紡錘形,由多列東北-西南向平行褶皺斷層山脈和盆、谷地組成。山地海拔大多為500~1000米,僅部分超過千米,2000米以上大都在白頭山附近,最高峰將軍峰(在朝鮮側)海拔高達2749.2米,是亞洲大陸東部高山之一。長白山是中國東北地區年降水量最多之地,其代表植被針葉樹種以紅松、沙冷杉佔優勢,其他則為臭冷杉、紅皮雲杉等。海拔500~800米排水不良低洼沼澤常形成以黃花松為主針葉林或純林,俗稱「黃花松甸子」,500米以下河谷或盆地主要植被為草甸,稱為「五花草塘」;而河漫灘、舊河道或牛軛湖沼澤則植被發育。
大興安嶺
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和黑龍江北部,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主要山系,長1220千米,寬200~300千米。平均海拔1200~1300米,最高峰達2035米,大興安嶺是我國最北、面積最大的現代化國有林區,總面積達8.46萬平方公裡,主要樹木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紅皮雲杉、白樺、蒙古櫟、山楊等多種植物。大興安嶺資源豐富,覆蓋著廣闊無垠的森林,素有「綠色寶庫」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