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
截止到6月14日,9家已過會率先登陸科創板的「幸運兒」中,有4家是汽車行業相關的科技企業,他們是天準科技、安集電子、華興源創、杭可科技。
「科創板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在通過直接融資獲得外部資金後,公司可以真正大膽投入研發,保證公司持續發展。」天準科技董秘楊聰6月13日向記者表示,科創板的定位清晰,為入選企業提供了很高的辨識度,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品牌價值。
■ 上市「快」、定位「準」、實力「強」
「快」,是科創板的最大特點之一。科創板從籌備到開板,只用了約200天。翻閱此次科創板的受理企業名單,不僅科技創新的定位精準,審核快,創下紀錄。
鋰電企業杭可科技本次擬發行4100萬股,融資5.47億元,投向「鋰離子電池智能裝備生產線製造擴建項目」和「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資料顯示,杭可科技主要致力於各類可充電電池,特別是鋰離子電池的後處理系統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2016年至2018年,杭可科技實現營業收入4.1億元、7.7億元、11.1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8970萬元、1.8億元、2.86億元。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來源於鋰離子電池生產線後處理系統。
目前,杭可科技已為韓國三星、韓國LG、日本索尼(現為日本村田)、寧德新能源、比亞迪、國軒高科、比克動力、天津力神(比重不分前後)等國內外知名鋰離子電池製造商配套供應各類鋰離子電池生產線後處理系統設備。
天準科技,是一家汽車零部件上遊企業,從註冊申請被受理到過會只用了55天,是其中「跑」得最快的企業。自2010年11月成立以來,其堅持「人工智慧+工業」的核心定位,主要產品為工業視覺裝備,包括精密測量儀器、智能檢測裝備、智能製造系統、無人物流車等。其牽頭研發的「複合式高精度坐標測量儀器開發和應用」項目入選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
按照科創板上市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不低於1億元。從2016年到2018年,天準科技分別實現淨利潤3163.59萬元、5158.07萬元及9447.33萬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72.81%。其近三年的研發經費投入分別達4742.16萬元、5956.22萬元和7959.89萬元,分別佔同期收入的26.22%、18.66%和15.66%。其客戶包括博世集團、法雷奧集團、德賽集團、欣旺達等,覆蓋汽車製造等多個領域。
安集科技,同樣是一家即將「閃速」上市的汽車企業,從受理到過會用了59天。其主要產品是化學機械拋光液、光刻膠去除劑等集成電路晶片工藝材料。安集科技與長江存儲等多方合作研發,在半導體材料上打破了國外壟斷,實現了「國產替代」的突破。2016年至2018年期間,該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3709.85萬元、3973.91萬元、4496.24萬元。同期,其研發經費投入分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21.81%、21.77%、21.64%。目前,其客戶包括中芯國際、長江存儲、臺積電、臺聯電等,其集成電路晶片產品受益於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迅速發展帶來的需求量增加,效益良好。
一般而言,從提交招股書開始,美股審核時間約為6個月,港股約為8-9個月,國內A股排隊時間有時要以年計算,而科創板審核時間一般不超過3個月。
■ 哪些企業能上科創板
在121家科創板已受理企業名單中,還有通寶光電、嘉元科技、容百科技、天奈科技、江蘇北人、瀚川智能、利元亨等多家汽車行業相關的高科技企業。
科創板指向清晰,目標是科技創新型企業,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
《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指出,有三類企業可以優先被推薦: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屬於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技創新企業;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和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企業。而且,上述指引其中明確,保薦機構應當重點推薦七大領域的科技創新企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高端裝備領域、新材料領域、新能源領域、節能環保領域、生物醫藥領域和符合科創板定位的其他領域。
過去,不少汽車行業企業一直面臨資金困擾。「我們一款新產品從研發到量產,至少需要24個月,投入較大,獲得信貸支持的難度也很大。」多家衝刺科創板的汽車行業企業人士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科創板首次試行的「註冊制」和審核速度有望以「快」破解種種難題。
■ 「入圍」企業有哪些特徵
接下來,在6月17日至6月20日的4天時間裡,科創板上市委將密集舉行4場審議會議,上會待審企業有13家。
查閱目前已經被受理的科創板汽車行業的企業狀況,有著一些獨特的特徵。
一是更強的盈利能力。這些企業2017年和2018年均實現盈利,2018年的收益平均增長76%。相比較而言,上證綜指相似企業的基準增長率為25%,創業板上市企業的增長率為16%。
二是研發支出更多。申請在科創板上市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研發支出,比創業板同類企業更高。這些企業平均把2018年營收的約9.2%用於研發支出,很多企業更高,而創業板上市企業平均為5.2%。
三是大部分募集資金低於10億元。如天準科技擬發行不超過4840萬股,募集資金10億元,投向機器視覺與智能製造裝備建設項目、研發基地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安集電子計劃募資3.03億元,主要用於「CMP拋光液生產線擴建項目」、「集成電路材料基地項目」、「集成電路材料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信息系統升級項目」等多個項目。
在科創板可以實現更加直接便捷融資的同時,圍繞科創板,各路資本也紛紛湧入,展開一場速度與激情的較量。
「科創板為汽車科技創新型企業直接融資提供了便捷通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科創板對汽車行業的相關企業是機遇也是挑戰。既可以激活資本市場對汽車行業科技企業的投資熱情,也有利於汽車行業科技企業直接融資,加快轉型,提高競爭力。
編輯:黃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