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顧
日前,
科睿唯安正式發布
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我校微電子與控制工程學院
包伯成教授入選
跨學科領域「高被引科學家」
這是我校教師
首次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也是常州市唯一
入選榜單的科學家
包伯成(右三)與團隊成員
[高被引科學家]
科學家發表的論文被資料庫收錄後,其他研究學者可以通過檢索來獲取信息,引用這篇論文。如果某位科學家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很多,就叫「高被引科學家」。
2020年,有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167人入選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其中,中國內地共770人入選。
入選的科學家發表的多篇高被引論文,其被引頻次位於同學科前1%,在行業內有著重要學術影響力。
包伯成是我校微電子與控制工程學院電路與系統方向學科帶頭人,是較早從事憶阻模擬器及其應用電路相關研究的國內學者之一,主要從事神經元功能性電路、神經元網絡與同步、非線性電路與系統及電能變換與控制技術方面的研究。
包伯成對憶阻器的全方位研究,始於2009年新學期《電路分析》課堂。「2008年憶阻器這一元件剛被惠普公司實驗室實現時,我也心中無數。研究靈感來源於一次課堂教學,我發現可以用類比的方法進行憶阻器的模擬,因此開啟了我的科研之路。」包伯成說。
憶阻器作為一個新的電路器件,至今仍未產業化,所以對於它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都很少,包伯成完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重大的科研成果來自他和團隊成員一次又一次實踐,為了得到一個結論,團隊要經歷上千次周而復始地實驗和數據調試。
2014年
團隊提出結構簡單、易接入的二極體橋憶阻模擬器。
2016年
首次明確提出超級多穩定性,引發非線性電路與系統領域的研究熱潮。
2017年
系統地提出精確降維韋庫建模方法,實現憶阻電路的超級多穩定性重構,並推廣至一般的憶阻系統超級多穩定性的分析中。
包伯成教授的多項研究被國際科學家所關注。目前,國內外很多團隊的研究方向都以他的研究為參考和引領。
包伯成(前排左二)與團隊成員
在科研方面有著諸多成就的包伯成對學生的培養也絲毫不放鬆,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包伯成始終在教學一線,與學生面對面。在包伯成的課堂,學生總能了解到行業最前沿的發展信息,枯燥的理論也因為穿插其中的有趣小故事而聽得津津有味。為了讓學生能更好、更系統地了解電路理論,包伯成還自編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兩本教材——《工程電路分析》和《混沌電路導論》,其中,《工程電路分析》被評為省級重點教材。
「教學也有助於我的科研。一些科研上的新發現,都是從學生實驗時遇到的困難而受到的啟發,開展的研究。」包伯成表示,因材施教是他在培養學生過程中始終堅持的原則。「我認為,無論是創新性的研究學習,還是工程性的運用學習,學生都需要有所涉獵,最終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長,選擇不同的培養發展方向。」
包伯成在教學一線
包伯成深知科研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他通過師徒結對和博士生培養,牽頭創建了「憶阻電路與智能網絡」科技創新團隊,該團隊獲評「2019年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在日常科研中,包伯成全身心指導這些青年教師找到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第一時間幫助他們指導解決科研問題。
在包伯成的辦公室中,總有一塊黑板,「隨時隨地可以和團隊成員進行探討,大家一起頭腦風暴,團隊的力量才是無窮的。」
微電子與控制工程學院副教授武花幹是團隊的一員,也是該學院最年輕的副教授。從本科生起,她就跟著包伯成從事相關的科學研究。在南京理工大學讀完博士後,她毅然選擇來常大任教,繼續跟著包伯成進行研究。「從事科研的人都知道團隊的重要性,對於他和他所帶領的團隊,我都十分認可。」武花幹表示,大家都笑稱包教授為大家的「百庫全書」,「無論有什麼問題,問包教授總能得到答案。」
近年來,包伯成及其團隊成員獲得了一大批一流科研成果,微電子與控制工程學院的理論研究也有了很大提升——先後申請獲得國家級、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餘項,立項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獲得省部級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4項,入選ESI資料庫熱點論文3篇、高被引論文22篇,有力助推常州大學工程學學科在2018年底進入了ESI資料庫1%內。
黨委宣傳部 新聞中心
學通社&新媒體中心
素材來源 | 學科建設辦公室
文字 | 薛鵬博 劉博
審核 | 張茹
為包伯成教授點讚!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