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華南植物園」可快速關注
六月的夜晚,海杧果滿樹花開時,是金龜子們的好時光,滿樹忙碌的金龜子們在花上面吃飽喝足,順便結婚生子,不亦樂乎。
▲海杧果花上的金龜子(攝影:震旦鴉雀)
海杧果(Cerbera manghas L.)別名黃金茄、牛心荔。葉互生,厚紙質。聚傘花序頂生,花冠高腳碟狀,花冠裂片的顏色由外向內中心呈雪白、淡紅、黃多種顏色遞進,構成美麗迷人的「花中花」圖案。夜晚,淡淡的茉莉香味吸引著甲蟲為其授粉。海杧果生於海濱溼地或低海拔紅樹林,在野外樹高可達12m。果實先綠後粉,再變為紫紅並最終為黑色,橢圓形或球形,內果皮木質或纖維質。因果實像芒果而得名。但其實它和芒果沒有親緣關係,芒果是漆樹科植物,而海杧果卻是夾竹桃科(Apocynaceae)的常綠喬木。在海邊,果實成熟後就落到海裡浪跡天涯,尋找安身之處。當它最終靠岸著陸時,往往只剩一層纖維包圍著依然硬實的種子,更便於它們發芽紮根。
▲果實(圖片來自網絡)
海杧果全株有毒,其莖、葉、果均含有劇毒的白色乳汁,誤食能中毒致死,半顆果實足以使人致命。樹皮、葉、乳汁能製藥,有催吐、下瀉等功效,但用量需慎重。其屬名Cerbera來自希臘語Cerberus,意為希臘神話中的地獄犬,以此表明其種子劇毒之意。
海杧果花多,美麗而芳香,葉深綠色,樹冠美觀,可作庭園、公園、道路綠化和海岸防潮樹種。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海南、廣東、廣西和臺灣等地。臺灣用作行道樹。熱帶亞洲、大洋洲有分布。花期3-10月,果期7月—翌年4月。
觀賞地點:溫室前稀樹草坪、藥園、廣州第一村、熱帶雨林室、能源植物園
圖片攝影:鄧新華(標註除外)
長按二維碼關注華南植物園微信號
(微信號ID:scbg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