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草地上長著一株葉枝濃密大樹,樹身不高樹形呈蘑菇狀覆蓋,密密麻麻披掛著滿樹白色小花,滂沱大雨下朵朵花兒不僅沒有偃旗息鼓,卻在雨後更頑強地綻放,朵朵潔白花兒飄出陣陣茉莉花芳香……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6月6日傍晚冒雨在華南植物園所見這株進入盛花期的帶毒樹木叫做「海杧果」。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海杧果是一株不可碰觸的樹木,儘管海杧果果實極像芒果,卻是一種有毒果子,所以觀賞植物,一定要做到眼動而手口不動。
記者走進海杧果,迎面飄來一股茉莉花清香氣味。這株獨立長在大片綠色草叢中的海杧果,高度不到9米,樹枝垂直覆蓋樹蔭直徑超過10米。仔細觀察,海杧果開的花花冠5裂,裂片向一個方向螺旋,純白的花瓣中央,是一個略帶紅色勾邊的五角形狀花心。微風下發出陣陣清淡芳香氣味。
千萬勿將海杧果當芒果
「海杧果,因其生於海濱溼地,果實長得像芒果而得名。但其實它和芒果沒有親緣關係。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海杧果是一株不可碰觸的樹木,儘管海杧果果實極像芒果,卻是一種有毒果子,半顆果實足以使人致命。」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科普旅遊部工程師李碧秋向記者介紹。
據介紹,海杧果(Cerbera manghas L.)別名黃金茄、牛心荔。葉互生,厚紙質。聚傘花序頂生,花冠高腳碟狀,花冠裂片的顏色由外向內中心呈雪白、淡紅、黃多種顏色遞進,構成美麗迷人的「花中花」圖案。每到夜晚,淡淡的茉莉香味吸引著甲蟲前來為其授粉。
海杧果生於海濱溼地或低海拔紅樹林,在野外樹高可達12m。果實先綠後粉,再變為紫紅並最終為黑色,橢圓形或球形,內果皮木質或纖維質。因果實像芒果而得名。但其實它和芒果沒有親緣關係,芒果是漆樹科植物,而海杧果卻是夾竹桃科(Apocynaceae)的常綠喬木。在海邊,其果實成熟後就落到海裡浪跡天涯,尋找安身之處。當它最終靠岸著陸時,往往只剩一層纖維包圍著依然硬實的種子,更便於它們發芽紮根。
海杧果全株有毒,其莖、葉、果均含有劇毒的白色乳汁,誤食能中毒致死,半顆果實足以使人致命。樹皮、葉、乳汁能製藥,有催吐、下瀉等功效,但用量需慎重。其屬名「Cerbera」來自希臘語「Cerberus」,意為希臘神話中的地獄犬,以此表明其種子劇毒之意。
海杧果花多,美麗而芳香,葉深綠色,樹冠美觀,可作庭園、公園、道路綠化和海岸防潮樹種。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海南、廣東、廣西和臺灣等地。臺灣用作行道樹。熱帶亞洲、大洋洲有分布。花期3-10月,果期7月—翌年4月。華南植物園的海杧果是1958由印尼引進的種子播種而來。
觀賞植物:眼動手口不動
植物專家提醒,對於人類來說,絕大部分的野生植物,都是不能直接食用的,而且有很多都能分泌毒素,這其實也是植物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不少植物都是有毒的,比如常見的夾竹桃、滴水觀音,還有長得與滴水觀音非常接近的龜背竹等等。其中龜背竹汁液有毒,對皮膚有刺激和腐蝕作用。食用未成熟的果實會引起口舌灼傷。還有夾竹桃的葉、樹皮、根、花、種子均含有多種配醣體,毒性極強,人、畜誤食能致死。觀賞植物,一定要做到眼動,手口不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黃丹彤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王維宣 黃丹彤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王維宣 黃丹彤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編輯 曹景榮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