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是充滿很多搭配的煩惱,我今天出去要穿什麼衣服?我的桌子上要放一個什麼類型的水杯?晚上做什麼菜,煮什麼湯,吃什麼主食?搭配的煩惱在於,它是一道申論題,而不是選擇題,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真的是太難了。不過呢,就算是寫作文,也是有很多套路可以參考的。
搭配是一種思路,字體之間要講究搭配。對於常識來說,是否合理才是關鍵。很多時候,光靠想像是不行的,必須要將思想實驗出來。有時你覺得沒道理,但是沒想到搭配起來的效果非常令人驚豔。
雖然搭配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基於社會約定成俗的默契,仍然是有許多能讓大多數人都接受的既定模式的。
中文與英文是截然不同的書寫系統。想要搭配在一起,有一種百搭的方法,就是把氣氛相近的字搭在一起。比如:明體搭配襯線體;黑體搭配無襯線體;圓體搭配Rounded。這些都是基本款,再如何變化都不會出錯。但是如果讀者覺得膩了,想要來點變化,就要進階一下我們的搭配方式了。
不過誰說明體不能搭配無襯線體呢?設計師田修銓與顏暐倫的金門縣政府標誌提案就是一個例子。中文的標準字是小冢黑體,歐文搭配了帶有襯線的DIN Next Slab。用一般的無襯線體當然是不太會有問題的。DIN Next Slab 的本體就是無襯線體DIN,但多了粗厚的「板襯線」。這讓搭配少了點無聊,自然而然的就多了點驚喜。
不是所有的字體都能夠找到完全和諧的小夥伴。如果硬要和諧的話,反倒變得抓不住重點了。例如行書,或者更有文化的草書,很難找到歐文可以搭配。這怎麼辦呢?
很多人會說:英文也有草書!18世紀英國上流社會流行的「銅板草書(copperplate script)」不就正好能對應中文行書的飄逸自如?那麼問題來了,英文標題跟中文標題都很搶眼。兩個都搶眼,就會顯得沒重點。在這個情境中,許多設計師會採取讓其中一方當配角的襯託策略,比如說銅板草書體搭配仿宋體。
中英文搭配就是這麼回事:安全的搭配是存在的。不愛落俗套的設計師也會想要來點驚喜,不那麼符合常規,但又合情合理。正所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所以關於搭配,最好的辦法就是要靠自己實驗:你永遠不知道兩者搭在一起的時候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