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標最初創意者今年27
2008年奧運會體育圖標昨日公布———
本報訊 昨天,第29屆奧運會組織委員會(以下簡稱北京奧組委)在奧運新聞中心發布北京2008年奧運會體育圖標。該套體育圖標以篆字結構為基本形式,兼具中國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現代圖形的簡化特徵。
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副部長張明介紹說,2008年奧運會體育圖標選定的「篆書之美」方案符合體育圖標易識別、易記憶、易使用的要求。
強烈的黑白對比效果的巧妙運用,使北京奧運會體育圖標顯示出了鮮明的運動特徵、優雅的運動美感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達到了「形」與「意」的和諧與統一。這套奧運體育圖標設計包括35個圖標,分別是田徑、賽艇、羽毛球、棒球、籃球、拳擊、皮划艇(靜水)、皮划艇(激流)、自行車、馬術、擊劍、足球、體操、藝術體操、蹦床、舉重、手球、曲棍球、柔道、摔跤、遊泳、花樣遊泳、跳水、水球、現代五項、壘球、跆拳道、網球、桌球、射擊、射箭、鐵人三項、帆船、排球和沙灘排球。
為確保2008年奧運會體育圖標的權威性、嚴肅性和一致性,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形象景觀處對體育圖標的非商業應用做出了規範。規範規定標準的體育圖標在使用時不得小於10毫米;體育圖標的拓片應用不得小於12毫米;在使用中體育圖標周圍要留有適當的空間,不可有任何文字、圖形元素,包括其他標誌或商標侵入其中;體育圖標必須使用包括中國紅、琉璃黃、國槐綠、青花藍、長城灰、玉脂白、金色、銀色、銅色在內的9種專用色,禁止使用其他色彩;在圖片上使用時,體育圖標要使用加線框形式或者反白使用,不可使用拓片形式;體育圖標在使用中必須保證完整性,不可以隨意切割,拓片外形不可以隨意修改。
背景
奧運圖標用途
奧運體育圖標廣泛應用於奧運會道路指示系統、出版物、廣告宣傳、環境布置、電視轉播、獎章證書、紀念品設計等領域,成為奧運會形象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傳達奧運會舉辦理念和本國文化。
連結
圖標誕生記
2005年3月,北京奧組委開始進行北京奧運會體育圖標的研究、創作和評審工作。北京奧組委邀請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等4家專業設計院校和設計機構,定向徵集奧運會體育圖標設計方案。經專家評選,由中央美術學院設計提交的以篆書為創意來源的設計方案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以線為創意來源的設計方案入選。
為確保創作出最高水準的作品,北京奧組委請中央美術學院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聯合成立設計工作小組,共同對入選的兩套方案進行修改完善。
2005年12月,北京奧組委正式批准「篆書之美」設計方案為2008年奧運會體育圖標,並提交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審核。截至今年4月30日,所有28個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分別審核批准了北京奧運會體育圖標設計方案。
2006年6月,國際奧委會正式批准2008年奧運會體育圖標。
最初創意者王捷解密設計過程———
圖標靈感來自西周拓片
今年27歲的王捷是中央美術學院的研二學生,也是2008年奧運會體育圖標設計團隊中的重要一員,這套「篆書之美」體育圖標的最初創意就來自於他。
靈感來自西周拓片
記者:你是如何想到將奧運會體育圖標與中國傳統的篆書結合在一起的?
王捷:其實是很偶然想到的。我當時看到毛公鼎拓片和一些西周時期的拓片,就想能否將千變萬化的體育圖標與中國的傳統文字聯繫起來,之後才聯想到用大篆這種漢字形式來表現體育圖標。之後,我大概前後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翻閱了篆字字典,「提取」研究篆字的每一個部首,從中獲得啟發,然後按照當時北京奧組委體育圖標公開招標的要求,最初設計了9個項目的體育圖標。沒想到,就入選了。
馬術圖標最滿意
記者:在這35個體育圖標中,你最滿意的是哪一個呢?
王捷:是馬術圖標。馬術圖標也是第一個誕生的體育圖標,在以後的若干次圖標的改動和完善中,這個圖標基本沒有改動過。馬術圖標與篆書結合得很完美,也很簡單。其實,它就是篆書中的馬字和人字,基本不加改動結合在一起的結果,已經相當完美了。這個圖標的誕生,給我和我們的創作團隊後來的設計很大的鼓舞。
籃球圖標設計最困難
記者:創作中哪個圖標最難設計?
王捷:我想是籃球吧。一般動作跨度越大的項目,圖標的設計也越難。其實,籃球圖標動作與漢字的架構最完美的結合狀態體現在胯下運球這一動作,但是單項體育聯合會認為這個動作顯得過於柔軟,不能體現體育運動的力度。所以,設計團隊又重新修改,最後選用了扣籃的動作,因為畢竟是體育圖標,要以為體育項目服務為主。
兩者其實很難統一
記者:是不是所有的體育項目的形態,都能在篆書中找到對應的文字或者部首呢?
王捷:當然不是。其實體育動作與中國傳統文字的架構結合是很困難的。因為,體育動作一般是誇張的、舒展的,而篆書是講究有姿有勢的,講究架子、結構的,所以二者很難統一起來。其實,除了馬術圖標「得來全不費工夫」外,大部分圖標的創作都是很困難的,經過很多次的修改和完善才最終「出爐」。
閱讀了大量古籍
記者:在體育圖標的創作中,你覺得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王捷:應該說是我的很多老師和各方面專家在設計這一專業領域給了我很多的幫助和啟發。體育圖標是一個集體創作的結果,中央美院和清華美院的很多老師、專家都在創作和修改過程中給出不少好的意見、建議,才讓這些圖標逐漸完善、完美。比如說,在創作沙灘排球這個圖標時,我總感覺,如果照顧了運動的大跨度撲救,就很難照顧到篆字的落筆之勢,最初的造型並不完美。這和我個人的資歷尚淺,對傳統文字的理解力不夠,對文化的理解還停留在皮毛上有關。後來,一些有深厚文化底蘊和設計經驗的老師就一步步完善設計,使之更貼近於理想的狀態。而且,在這次的創作過程中,我也特別閱讀了大量關於古文字的字典、書籍,對自己也是很好的積累和提升。
方案被選中並非偶然
記者:這次選中的體育圖標在形象上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會徽不謀而合,創作之初是否受到會徽的啟發呢?
王捷:應該說是有一定的啟迪。但之所以能「不謀而合」,主要是在形象上,體育圖標和會徽都是想要展現中國的漢字文化。因為我覺得古代漢字作為一個國家的文字來源,更能體現出一個國家的文明,所以「篆書之美」的方案能選中,也不是偶然的。
(責任編輯:韓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