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跳躍、投籃……每一屆奧運會都會設計獨具文化特色的靜態運動圖標,表現運動之美,那麼,你見過動起來的運動圖標嗎?
今日的杭州智博會上,曾經研發出「修復《富春山居圖》」的浙江大學墨染團隊新成果——AI動態運動圖標首次亮相。在現場,你可以對著攝像機做出任意一個動作,比如投籃,拍攝下的小視頻經過一系列智能計算與創意設計後,就會形成專屬於你的動態圖標。
「只要有一個運動的小視頻,就可以形成充滿設計感的動態圖標。」團隊主要研發人員、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17級博士生李薇介紹,智能系統會自動剝離掉個人的外貌特徵,但保留個人的運動姿態和行為特徵,這些個性化的姿態行為進一步與不同設計風格的運動圖標相融合,從而形成個人專屬的動態圖標。
談到靈感的來源,李薇笑談這是一個創意激發的成果。
2020年2月,東京奧運會發布了動態運動圖標,這是世界首次在奧運會上使用動態圖標。巧合的是,靜態運動圖標也是東京奧運會首創的,1964年東京奧運會首次使用靜態運動圖標,從此運動圖標的設計和發布成為每屆奧運會籌辦過程中的重要活動,運動圖標成為奧運文化的重要載體。
「當時大家看到這個新聞覺得很有趣,我們看到小視頻介紹說東京奧運會動態圖標的設計周期大概是2-3年,我們的指導老師湯永川教授立即提出,我們可不可以也做一下,用人工智慧的方式來做。」
這個項目很快於2020年7月開展起來,項目組只有4個人,他們首先選定了四個運動形式——籃球、拳擊、舉重、棒球以及四種設計風格——2000年雪梨奧運會風格、2008年北京奧運會風格、2020年東京奧運會風格和2022年杭州亞運會風格,來生成動態圖標。後來這個項目被命名為AI創意運動會。
「最開始是希望全部用最前沿的人工智慧生成對抗技術,但是發現在實現上還是有困難,所以最後選擇了AI人體姿態估計技術和目標檢測等技術的結合。」李薇在現場為記者演示了動態運動圖標的形成。在電腦上打開程序後,可以選擇現場拍攝視頻或者使用已有視頻,然後對視頻進行剪輯,剪到你需要的長度或者說你想要的動作。剪輯完成後,在四種風格中任選一種,就可以生成專屬的AI動態圖標了。
「不同人來做同樣的動作真的差別很大。」李薇說,比如拳擊,小朋友做起來軟綿綿的,形成圖標後也是感覺手沒有伸出去,儘管沒有力量感,但動態化的圖標卻別有創意。若是專業運動員來做這些動作,由於動作迅捷有力,生成的動態圖標也特別有衝擊力和運動之美。
李薇介紹,用AI完成動態圖標自動設計生成是國際首創的技術應用,之前並沒有出現過(日本是人工設計人工製作),杭州智博會也是這個新應用的首次亮相。
「其實還是有挺多人感興趣的,智博會那天有很多人過來試玩。」智博會之後,團隊接到了很多企業機構的合作邀請。但最驚喜的,還是得到了杭州亞組委的認可。
「亞組委那邊希望我們這個應用能集成到智能亞運一站通,用戶可以直接在手機上體驗,生成動態運動圖標,傳播亞運文化。」亞組委希望在未來的兩年時間裡有更多的人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了解杭州亞運會的運動項目,提高全民參與亞運會的熱情。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項目正在完善體育運動視頻大數據,致力於設計出更多種的運動形式。
「未來發展方向的話,一個是拓寬運動項目,從目前的四項運動項目拓寬到涵蓋亞運會所有運動項目;另一方面是創新技術方法,提升人工智慧技術的識別能力和動態圖標的智能生成能力。」李薇坦言現在的程序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比如複雜背景過濾和多人運動圖標生成等,這些都是技術未來的挑戰和進步方向。
「對我來說,這個項目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把我們的科研工作以及相關的前沿技術和生活和設計結合了起來,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和代碼。這個項目做出成果能夠展出的時候,還是很有成就感的。」李薇說,這也許就是技術賦能生活的一種方式。
據了解,「AI創意運動會」項目由浙江省設計智能與數字創意研究重點實驗室和阿里巴巴-浙江大學前沿技術聯合研究中心(AZFT)合作研發。團隊由湯永川教授與孫凌雲教授指導,致力於探索設計和人工智慧的結合點,運用大數據、跨媒體、群體智能等支持設計創新的人工智慧技術,提升數字創意產業的內容與實體生產能力。
文字編輯:浙江大學人民號 姜力暄
圖片來源:受訪者
今日編輯:浙江大學融媒體中心學生記者團 葉靜
責任編輯:周亦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