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種人、黑人和白人各自發展了幾萬年,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

2020-12-05 八兩科學

  在一個半世紀前,科學家將人類按膚色分為3個不同的人種(種族):黑種人、黃種人及白種人,細分之下還有棕色人種。這幾大人種之間不僅膚色差異大,而且體格、毛髮和眼睛顏色、某器官長度等等都不一樣。但無論差異有多大,各個人種之間都不存在生殖隔離,可以自由結合併繁育後代,混血兒到處可見。

  那麼問題來了,黃種人、黑人和白人的地域曾相隔了幾萬年,為什麼沒有形成生殖隔離?

  人類屬於同一個種!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了解什麼是生殖隔離。在科學層面上,生殖隔離一般用來界定物種。通俗來說,如果兩個族群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它們屬於不同的物種。其中生殖隔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同物種之間不會結合(普遍現象),另一種則是不同物種能相結合,但所產下的後代沒有生育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馬和驢生下的騾子沒有生育能力,因為騾子的染色體不成對

  至於為什麼人類不同人種之間沒有生殖隔離?答案很簡單,黑種人、黃種人、白種人以及棕色人種都屬於人屬(Homo sapiens),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而不是不同的物種。再者,「種族」二字只是過去人們根據語言、膚色和相貌等外部特徵劃分而來,屬於文化(社會)概念,不是生物學的概念。

  但歸根結底,人類各個人種之間沒有形成生殖隔離,主要還是人種分化的時間太短了。

  根據人類學家的研究推測,人類整個繁衍歷史只約短短的幾百萬年。在大約80萬年前,非洲的尼安德特人和智人開始分道揚鑣。尼安德特人到達歐洲後,一部分又進化出了丹尼索瓦人。而一直蝸居在非洲智人約20萬年前走出非洲(也有理論說是7萬年前走出非洲),最後在大約3-4萬年前被智人滅掉。

  不過現代基因測序顯示,現代人類大約有1%-4%的基因來源於尼安德特人。也就是說,非洲智人在滅絕尼安德特人的戰爭過程中曾與尼安德特人通婚,還誕生了數量不少的混血後代。顯然,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分化了幾十萬年都沒有形成生殖隔離,現代人種的分化才幾萬年,基因積累的變異太少不足以形成生殖隔離。要積累足夠多的變異,至少要以百萬年為單位。比如黑猩猩與人類的祖先在600多萬年前分開,這才真正形成了生殖隔離。

  歐洲人如何成為「白人」?

  既然現代人都是同源的,為什麼在膚色上有這麼大的差異呢?正如其他人指出的,膚色的變化由體內黑色素的變化控制。表面上看,人類的膚色與太陽光照強度有直接關係,膚色的變化主要是體內黑色素產生變化。但本質上,是維生素D生成和防護紫外線之間的平衡。

  維生素D對人體各種生理過程都很重要,例如骨骼發育和對傳染病的抵抗力。但維生素D在許多食物中都不是天然存在的,主要是通過暴露在陽光下產生的。

  這裡可以將黑色素的產生視為一種蹺蹺板。如果紫外線持續不斷且強烈,那麼您獲得的陽光就足以生產所需的維生素D。在這些情況下,您需要大量黑色素生成以防止細胞受損。另一方面,當陽光很少或變化很大時,光線對細胞造成損害的風險確實很小。在這種情況下,過多的黑色素就會成為限制因素。而減少黑色素可以使紫外線更輕鬆地穿透皮膚,從而產生更多的維生素D。

  通俗來說就是:

  高紫外線=細胞傷害風險高,易於製造維生素D→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增加黑色素;

  低紫外線=細胞傷害風險低,難以製造維生素D→為更易獲得維生素D=減少黑色素;

  因此當人類走出非洲進入歐洲,從低緯度地區進入了高緯度地區。氣候寒冷,人類為保暖穿上厚厚的皮毛。太陽光強度變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黑色素了。而皮膚合成黑色素也需要耗費能量的,減少黑色素的個體獲得了生存優勢。久而久之,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人類的膚色就變得越來越淺了。

  所以歐洲人的膚色在1萬年前還是和非洲人一樣,都是那麼黝黑。有研究佐證: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在一具具有1萬年歷史的遠古遺骸「切達人(Cheddar Man)」的頭顱中取出DNA作臉部重建,結果顯示英國人祖先竟是黑皮膚、藍眼睛和黑色捲髮

  而科學家檢測發現,歐洲人由黑變白的關鍵是SLC24A5基因的出現,出現時間應該是在7000年前。也就是說歐洲人的膚色變成白色與古埃及文明只相差2000年左右。

  另外研究表明,最初的歐洲人由三個不同的群體組成。第一批進入歐洲是以狩獵為主的人類祖先,大約在40000年前。第二批是大約7000-9000年前,來自中東(可能是土耳其)的人類進入歐洲。第三批是歐亞大陸的原始印歐人祖先,約在4500年前進入歐洲,接著他們徵服了整個歐洲。

  黑人需要混幾代白人,膚色才會變白?

  相信大家都清楚,不同膚色的人種結合,他們後代的膚色也會有所改變,不過黑人與白人結合的後代都是黑色皮膚(當然,並不是絕對百分百的黑色皮膚)。那黑人需要混幾代白人,膚色才會變白?

  答案是5代或更少,即第一代黑白結合的後代都與白種人結合。比較著名的例子就是普希金。普希金的外曾祖父是純正的黑人,到普希金是第三代混血,其身上依舊還有黑人特徵。但到了普希金的外孫女(第五代混血),基本上沒有黑人特徵了。

  那黑人和白人的結晶有沒有可能出現白人呢?也有,概率是四分之一。

  最後:

  其實生殖隔離是基因保護的一種機制。有了生殖隔離,地球物種才會豐富而又不會亂套,生物界才會有序。

相關焦點

  • 黑種人、黃種人和白種人為什麼能自由交配,不存在生殖隔離?
    這一理論認為:不同膚色的人種在百萬年前先後起源於不同地區2010年之後,最新的基因遺傳分子學告訴我們: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是來自7萬年前的非洲。中國人的祖先是7萬年前才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在180萬年前就分布在東亞地區的元謀人早已滅絕,他們並不是現代中國人的祖先。即便黑人,白人和黃種人都起源於非洲,但是已經過去了7萬年了。
  • 為什麼黃白黑棕四種人沒有生殖隔離?黑人需要幾代才能「洗白」?
    但無論膚色差異有多大,人與人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白人可以和黑人結婚,黃種人也可以和棕色人種結婚,不會出現孕育不了後代或孕育劣質後代這類問題,甚至有人認為,跨人種的結合反而會孕育出更聰明後代。我們知道人類繁衍史只有幾百萬年,而人種的分化史可能更短,只有幾萬年,有研究人員認為只有6.5萬年,達爾文曾認為人類發源地在非洲,然後擴散到歐洲和亞洲,最後來到美洲,但有人並不這麼看,反而認為人類起源於歐洲,然後轉移到非洲。
  • 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與棕種人之間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
    雖然四大人種分散在世界各地,膚色相差很大,但各種膚色的人類之間可以進行基因交流,並不存在生殖隔離。對於生活在非洲的獅子和生活在亞洲的老虎,儘管它們都是都是屬於貓科豹屬,但它們之間很難進行雜交,產生健康後代的概率不超過十萬分之一。
  • 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與棕種人之間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
    雖然四大人種分散在世界各地,膚色相差很大,但各種膚色的人類之間可以進行基因交流,並不存在生殖隔離。對於生活在非洲的獅子和生活在亞洲的老虎,儘管它們都是都是屬於貓科豹屬,但它們之間很難進行雜交,產生健康後代的概率不超過十萬分之一。
  • 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與棕種人之間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
    雖然四大人種分散在世界各地,膚色相差很大,但各種膚色的人類之間可以進行基因交流,並不存在生殖隔離。對於生活在非洲的獅子和生活在亞洲的老虎,儘管它們都是都是屬於貓科豹屬,但它們之間很難進行雜交,產生健康後代的概率不超過十萬分之一。
  • 黑人、黃人、白人,不同人種為何沒有採取生殖隔離?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如今生活在地球上任意一個角落的人們,都可以很快的到達世界其他地方,也可以和任意一個地方的人們通婚 然而我們知道,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動物們,卻無法和它們的同類通婚。比如:黃牛無法和水牛繁衍後代。但是無論是黑種人、白種人還是黃種人,不同的人種之間似乎可以相互通婚,沒有生殖隔離,那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在生物學上,生物學家們把產生生殖隔離的物種稱之為新物種。
  • 不同人種間,為什麼不存在生殖隔離?
    那麼,為什麼黃、白、黑等不同膚色的人間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呢?在一些傳統觀念之中,分為三類:黃人,白人;黑人。此外,棕色人種有時也會被細分。事實上,從20世紀之前的認識出發,用膚色來區分不同種族,是一個非常落後的科學概念。隨著現代生物學的發展,這一理論已被科學界所淘汰。原因在於,目前地球之上所有的人類都來自共同的祖先,不同膚色的人類並非來自不同的類人猿。
  • 都是由古猿進化,為何人類與猩猩有生殖隔離,不同人種間卻沒有?
    在物種分類時,生殖隔離似乎已經成為區分兩個物種最主要的分類標準。除了兩個物種雜交不能產生後代外,後代的不可育也被劃分到這一標準的重要特徵中。比如馬和驢的後代騾子、獅子和老虎的後代獅虎獸,都是由於後代的不可育,被認為物種間存在生殖隔離。
  • 黑人需要多少代混血,才能完全擁有白人特徵?
    關於「黑人需要混幾代血才能接近白人膚色?」這個問題,實際上要兩種情況來看,一種就是自然狀態下,經歷多少代能實現一個區域所有的黑色皮膚人種變成白色皮膚,還有一種就是讓黑人不斷和白人繁衍後,子代再和白人一直繁衍下去。那這兩種各需要多少代呢?
  • 地球上的人種,膚色差異很大,但是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
    為什麼人種之間沒有生殖隔離呢?現代社會所有人類都屬於智人,甚至按照規定都是同一個亞種之下的,因此不存在生殖隔離。而在世界範圍內分布的黃人、白人、黑人等等更是如此,原則上都屬於智人,屬於同一個物種。在人類的進化史上的確經歷過那種熱鬧的時代,在人屬之下曾存在過十多種生物,他們都可以統稱為人類。
  • 白種人和黑種人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
    黃種人嫁白種人,嫁黑種人,黑種人嫁白種人,白種人嫁黃種人,這樣不分種族的涉外婚姻,為何不存在生理隔離?所謂生理隔離,就是不同物種之間,在自然條件下是不可能交配的。而且即使交配了,不會生下後代。或者說,生下的後代也無法進行繁育。比如牛與狗、大象與螞蟻,鳥類與蛇,它們是有生理隔離的。
  • 人類有黃種人、黑種人之分,但為何沒有出現生殖隔離呢?
    不過,雖然人類的膚色有所差別,但與人類之間並不存在所謂的生殖隔離。這一點和動物界中的某些動物很不一樣,比如說生活在非洲的獅子和老虎他們之間便存在著生殖隔離,即使它們都屬於貓科豹屬,可他們卻不能像人類一樣在基因層面進行交流。
  • 全世界人種那麼多,為什麼還能婚配生子,沒有出現生殖隔離?
    生殖隔離是物種間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比如貓和狗儘管有可能成為好朋友,但卻無法成為夫妻,因為它們不可能誕下寶寶,但似乎人之間沒有這個問題,無論相隔萬裡,人種顏色差異有多大,體型大小有多懸殊,只要相愛了,只要「功能」正常,都可以有自己的愛情結晶,似乎生殖隔離與人類無關,僅有的只是不孕不育!
  • 既然黑人這麼受歧視,為什麼在美國還有白人與黑人通婚呢
    因此,美國的白人比例最高,約佔人口的一半;黃種人和黑人人口數量相等,都佔美國人口的14%左右;最令人驚訝的是,美國混血兒的數量比黃種人和黑人的數量還要多,而美國混血兒的數量大約等於黑人和黃種人的數量加起來。
  • 既然不同生物之間有生殖隔離,為何各人種人類沒有?學者做出解釋
    相信大家都知道騾這個生物,這是一種馬和驢雜交形成的生物,而它的特性也是眾所周知的,就是它沒有生育能力。但是大家知道為什麼它不具備生育能力嗎?其實是因為生育隔離這種東西的存在。生育隔離不僅僅存在於馬和驢這兩種生物中,萬物都存在著生殖隔離。
  • 狗和狼為什麼不存在生殖隔離?
    ,許多亞種之間就不存在生殖隔離現象,比如,普氏野馬和家馬就不存在生殖隔離。,獅子和老虎,它們分屬於不同的物種,因此都存在生殖隔離。狗和狼為什麼不存在生殖隔離既然狗是由狼馴化而來的,並且隔離時間只有幾萬年,它們之間的親緣關係就非常近了,不存在生殖隔離也就不奇怪了。狗和狼並不是從屬關係,而是它們擁有共同的祖先,在幾萬年前由於人類的幹預,走上了各自不同的演化道路。狗被人類馴化的歷史只有幾萬年,與自然界中的狼,並沒有出現較大的分化。
  • 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之間,為何沒有生殖隔離呢?
    ,最終只剩下智人一個人種,而智人在向世界各地遷徙過程中,由於環境和生活習性的原因,在人種內部產生了進化差異,其中最明顯的外形差異,這些外形差異就包括膚色差異,經過億萬年的地域隔離,如今形成了三大膚色人種: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這三大人種各自分布在不同的地區生活,比如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和美洲、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按理說長時間的地域隔離,他們之間會產生生殖隔離,可是並沒有產生
  • 人類是不是和所有其他物種都有生殖隔離?
    這是不是說明智人和尼安德特人沒有生殖隔離?也不一定。就像犛牛和黃牛,雜交後代雄性不育,但能通過可育的雌性進行基因交流。當然,現代人類和尼人、丹人之間同出一源,分化時間較短,雖然外貌和身體結構不同,但極有可能沒有生殖隔離。如同北極熊和棕熊一樣,環境和形態差異都相當大,真到了肯綮兒上卻能水溶交融。而曾經在我國大陸生活過的直立人,比如著名的「北京人」,卻未能在現代人的基因中留下任何痕跡,蓋因疏離已久,已經完全隔膜了。一山不容二虎,一球不容二智慧生命,除了我們之外的其他人種,都已經消失無蹤。
  • 各大洲人種分開那麼久,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
    ,儘管現代人大都含有1.5%(歐洲人)2.5%(東亞人)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但在之人群體內部,並沒有形成生殖隔離(不孕不育不在生殖隔離範圍)。怎麼樣才會導致生殖隔離由於地域隔離,兩個物種在演化過程中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等多種原因,在各自的種群內發生了可以被遺傳的基因變異,但更兩個種群的基因變異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比如上文中染色體差異到無法形成減數分裂時就形成了生殖隔離!
  • 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與棕種人,他們之間為什麼沒有生殖隔離?
    現代社會所有人類都屬於智人,甚至按照規定都是同一個亞種之下的,因此不存在生殖隔離。看下邊這張圖片中,高個子的是白人,在他前邊一排的是非洲小人族:俾格米人。即使看上去差別比較大的兩類人,但是從基因的角度來說是非常相似的,因此不存在生殖隔離。而在世界範圍內分布的黃人、白人、黑人等等更是如此,原則上都屬於智人,屬於同一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