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Ig Nobel Prizes(搞笑諾貝爾獎)頒發給了Michael L. Smith,康奈爾大學的神經生物學與行為學系研究生。Ig Nobel Prizes每年會選出那些特別讓人爆笑的不同尋常的科學研究成果。
別看他得的是做搞笑諾貝爾獎,但得主Michael L. Smith的那四個月經歷可是一場「多麼痛的領悟」。
被蜜蜂叮一下有多疼?我記得妹子們看到蜜蜂都是尖叫著跑開碰都別想來碰我。
因為誰都不想知道有多疼啊,更不想被叮到腫著一臉啊。。。
康奈爾大學神經學與行為學系學者Michael L. Smith就有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
他因為非常好奇身體各部分對蜜蜂叮咬的敏感程度,
使用了一種叫做Apis melliferad的歐洲蜜蜂,對自己身上25個部位進行了好幾輪的叮咬。
這25個部位包括:面部、手臂、臀部.以及,作為男人的他,也讓蜜蜂叮咬了不可描述的部位。
(圖片為Michael Smith被蜜蜂實驗叮咬的具體部位)
為什麼Michael Smith會非常好奇身體各個部分對蜜蜂叮咬的敏感程度呢?據他介紹,是因為他總看到男人的「丁丁」被蜜蜂叮咬後會生不如死、痛不欲生。
於是,他決定親身實驗,決定看看是否還有更痛的部位。
在實驗進行的前三個月,他每天會讓Apis melliferad歐洲蜜蜂在他身上不同的三個部位進行叮咬,每次叮咬間隔為五分鐘,並且在蜜蜂刺入皮膚超過5秒才將蜜蜂拿開,為了蜜蜂的毒液可以完全地進入其體內,他會讓蜜蜂刺在其體內保持60秒的時間。
又為了讓痛覺能有對比,以得到更加精確的結果,他每次實驗時第一次與最後一次都會讓蜜蜂先叮咬前臂,以前臂叮咬的疼痛程度作為一個標準,用疼痛數值5作為前臂的疼痛度,從而可以進行不同部位的疼痛對比,來確定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數值。
所以Smith一天會被蜜蜂一共叮咬5次之多。
由於Smith想排除自體免疫系統對蜜蜂叮咬疼痛程度的影響,他前後一共進行了38天的實驗。
為了實驗結果更加精確,Smith也將每個叮咬部位重複了三次實驗,共計叮咬200多次後取得疼痛平均值與標準差。
通過幾次蜜蜂的輪番轟炸,他終於得到了這次「來之不易」的寶貴數據。
以前臂疼痛數值為5作為參照量,數值越大,疼痛感越強。
結果表明,人體(男人)對疼痛最敏感的Top 5 分別是
鼻孔、上嘴唇、陰莖、陰囊、手掌。
其中鼻孔是全身最疼痛部位,痛感達到9.0。
Smith表明,他非常傷心自己沒有在舌頭與眼睛上進行試驗,據他稱,自己的導師強烈反對自己在眼球上進行試驗,因為他的導師怕他把自己折騰瞎了。。。
有了Smith用血淚換來的這張疼痛數值表,我們起碼就能知道,蜜蜂來襲,你該捂住哪裡。反正小編肯定先捂住臉,然後把天靈蓋對著蜜蜂。
不過,現在這只是針對男人痛覺的一個測評,目前對女人的痛覺數據存在空缺,any volunteer?
雖說這個痛覺試驗乍一看的確是會讓人發笑,可是試驗背後科學家嚴謹的試驗計劃與科學家的付出實則讓人感動。
這個試驗只是科學界中的滄海一粟,為了推進科學的進步,有無數的科學研究者在背後付出著我們看不到的一切。
也許很多科學試驗就是這樣,乍看之下能令人發笑,之後則發人深省,才更能激發出人們對科學與醫學技術的興趣和研究。在這裡,我們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