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一個教育大人的童話故事

2020-12-03 熊貓觀娛樂

《小王子》,一本寫給成人的童話,在不同的年紀,每重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悟與體會。越是心靈豐富的人越能品讀其中的美好。而美好的東西總是想與人分享。所以,精心選了個我覺得還不錯的譯本送給一個學生(有條件的話當然最好讀法語原著)。正如我所想像的那樣,她非常喜歡。瞬間,感覺很幸福。可惜,因為距離的問題,沒能和她一起去看電影,略為遺憾。 正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王子。童話的美好就在於充滿想像的模糊感。不要試圖去精確清晰地解構玫瑰代表什麼,狐狸寓意什麼…它有太多的可能性,不要用成人尋求「標準答案」的思維去消解這份美好。正因為這份模糊感,這本小書,才成為了人們心中充滿法式浪漫、沁潤詩情哲意的經典。

個人都可以從中解讀出不一樣的東西。而電影,無非是導演的「讀後感」——只不過他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影像的方式表達罷了。明白了這一點,或許《小王子》迷們,就不用那麼義憤填膺了。也許和許多人相比,我還算不上「迷」,但也為電影的上映糾結過,也害怕它會毀了 我心中的小王子。但同時,又有些好奇,導演會如何將那麼簡單短小而又意像模糊的故事包裝成一部108分鐘的電影呢?要將想像具象化,這是一件困難並且不討好的事情。我是帶著這樣的好奇與諒解去看的電影。我清楚的知道我看的不是《小王子》,而是馬克奧斯本對《小王子》的讀後感,並且這不是一篇寫在自己日記中的讀後感,它還要"發表",那就必須符合市場的需求。想在美國好萊塢大導演的電影裡去體會那充滿想像力的法式浪漫情懷?那只能是緣木求魚的誤會。在這個非常好萊塢的電影裡,有太多的「市場正確」(適度的搞笑,刻意的溫馨,恰如其分的煽情,還有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學區房問題?!)。電影創設了一個脫離了「政治正確」的「怪誕」老飛行員與一個被安置到「正確軌道」上準備前行的小女孩來構架起小王子的故事,戲中戲的這個構思其實還不錯。(這靈感是來自於《蘇菲的世界》嗎?)。只是,關於小王子部分的摘錄式串聯,還是讓人有生硬和出戲的感覺。看過書的會覺得不過癮,沒看過書的會有點消化不了。採用摘錄式的辦法去呈現,估計也是導演不得已而為之。因為雖然感受可以解構,可以具象,但最本質和精髓的東西卻只能原樣再現,讓看客們各自去領悟,甚至多一個字,少一個字都會變了風味,成了一種褻瀆。

我自己寫金枝劇評的時候,就深有這樣的體會。寫到如妃的部分,基本上是大量臺詞的直接引用,只因為臺詞太經典,不想作畫蛇添足的註解。我相信導演絕無褻瀆之意,但是,影片最後那個奇怪的星球上的奇怪的事情,那長大的王子先生,那已凋謝的玫瑰,還是會讓原著黨們內心崩潰,不可接受。因為,我們都不願相信玫瑰會凋謝,更不願相信小王子會長大,因為,B612號小行星不是在星空,而是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但,不願相信的事就不會發生,這是小孩子的思維。 好遺憾,我們生活在一個成人的世界。 導演用他大人的思維告訴我們:長大,是每一個人都不可迴避,不可拒絕的事實,我們必須面對。為了消解這種本質上的悲傷,他轉化了矛盾,為成長找到了溫情的意義。那就是:問題不在於長大,而在於遺忘。

是的,所有的大人都是孩子,只要你未曾遺忘。不忘初心,這是很多人都開始念叨的道理。可是,我們大多數人只記得「不忘初心」這件事,而「初心」到底是什麼?卻早已模糊。我們到底不該遺忘什麼呢???是兒時的夢想?是純真的笑容?是記憶裡的感動?是曾經的時光?都是,也不全是。我想,我們最不該遺忘的、在成長中最不該丟失的是那份赤子之情,是那一顆充滿性靈的、可以敏銳地於細微處體悟一切美好的心靈。感悟美好,這是天賦的能力。賈拉爾阿德丁魯米說:你生而有翼,為何竟願一生匍匐前進,形如蟲蟻?而事實上,我們的成長大多是折翼的過程,丟掉了人之為人最本真的東西,作為成長的代價。 只要不遺忘,小王子就永遠都在。 可是,每天浸泡在忙碌而標準化的成人世界裡,要不被世俗化、不被規則化、不被程序化,要不遺忘,其實是很困難的。所以小王子成了王子先生。但導演用長大後的王子先生告訴我們,遺忘了也不要怕,那只是假象。它只是深藏起來了,是可以被喚醒的。老飛行員因為念念不忘,所以與這個「正常」的世界顯得格格不入,小女孩很幸運,有這樣的鄰居。她可以被老人喚醒,小王子可以被小女孩喚醒。可是,你周圍有這樣可以喚醒你的人嗎?

最後,這部可以叫做《老人與小孩》的電影,依然回到了成人世界的「正常」。 「如果你想要製造羈絆,就得承受流淚的風險」。——看書一次也沒有哭過的我,淚,悄然滑落。 好萊塢的精良製作,電影畫面很唯美,音樂絕對是亮點,二者相得益彰,給人以滲透著淡淡憂傷的明媚感,相當舒服。只是配音,實在接受無能。其實看到最後才知道,原來配音陣容很強大。這倒不是配音者的問題,而是,想像中的東西,真的不要具象化。或許,看外文版會好點。 改編經典作品,通常會褒貶不一。但,還是值得進影院看看。畢竟,成長,與每一個人有關。在暗黑的影院裡,伴著小孩子的笑聲,大人們,我們悄悄的憂傷一把,用眼淚祭奠一下我們在成長中遺失的美好和那回不去的時光。

相關焦點

  • 《小王子》:一本獻給大人的童話故事書
    常常聽到一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其實在書裡這些都是沒有的,有的只是有趣的靈魂和作家的一生,一本好書的出現往往傾盡了作家的一生心血,當你在讀一本書時,就好像你正在和一個作家對話,了解這位作家的故事,今天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聖·埃克蘇佩裡的作品《小王子》
  • 《小王子》留給大人的童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明流樹洞 ,ID:q56641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有人說《小王子》像一部童話故事;也有人說《小王子》猶如透亮的鏡子,照出了荒唐的成人世界,她在提醒我們,只有愛,才是最高的哲學,才是我們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 《小王子》:寫給大人的童話故事
    這個有著金黃色頭髮、有著像鈴鐺般的笑聲、脆弱又善良、愛上一朵花、有一個狐狸朋友的小王子,他來自小行星B612。因為與他鬧彆扭,選擇了離開,離開了那個需要經常清理猴麵包樹苗、只有三座活火山且其中一座還是永久熄滅的、長著一朵會說話的玫瑰花的地方。
  • 《小王子》,用一顆童心推開世界的大門,這是寫給大人的童話故事
    當我們踏進社會的大門,不斷的被薰陶,最終我們也變成了一個大人,一個只有童年記憶,卻丟失了自己的童心的大人。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是那麼的天真,好奇和熱情。對生活中的一切,我們都充滿了活力,那時候是輕鬆的,是快樂的,對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 《小王子》這部成人童話,教會我們的3個道理
    記得前段時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童話故事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答案五花八門。其中一位網友是這樣回覆:「童話的意義在於:你即使知道他是假的,但你依舊能感受到他的美好。」著名作家周國平先生曾言,《小王子》是他最喜愛的童話故事。
  • 成年人的童話——《小王子》讀後感
    小時候讀過《小王子》,但當時沉迷金庸古龍的刀劍江湖,對這本童話般的故事不以為然。長大後,重翻《小王子》,又是另一番感受。▼《小王子》創作於1942年,出版於1943年,當時正是二戰最關鍵的時刻。1940年法國戰敗,作者目睹法國空軍大潰敗。他認為,童年是盼望奇蹟、追求溫情、充滿夢想的時代,對比之下,大人死氣沉沉、權欲心重、虛榮膚淺。
  • 《小王子》:每一個讀懂這本書的人,都是戴著面具的大人
    小王子故事以一個飛行員的視角敘述了和小王子相遇的故事,他在故事一開始告訴讀者,他在大人世界找不到一個說話投機的人,因為大人都太講實際了。接著,飛行員講了六年前他因飛機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見小王子故事。神秘的小王子來自另一個星球。飛行員講了小王子和他的玫瑰的故事。小王子為什麼離開自己的星球;在抵達地球之前,他又訪問過哪些星球。
  • 《小王子》:|感恩遇見,淺析這本詩意童話折射出的教育啟示
    前提:再次重溫《小王子》,自己已經從「孩子」成為了「大人」,本以為閱讀能力已經提升,卻不禁發現同一本童話,讀完卻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書中的每句話,每個場景都極富深意,正如《小王子》書中所說:重要的事情,用眼睛是看不見的,需要用心去感受。
  • 為什麼大人們也喜歡看《小王子》
    》是類似白雪公主灰姑娘這種童話故事,以至於我一直沒看。最近無意中翻到了《小王子》,就被其深深吸引,然後盡情的享受著一口氣啃完的快感。《小王子》是作家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於1942寫成的著名法國兒童文學短篇小說。本書的主人公是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書中以一位飛行員作為故事敘述者,講述了小王子從自己星球出發前往地球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歷險。
  • 《小王子》:寫給大人的童話,全球銷量四億冊,卻很少有人看懂
    《小王子》的作者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在扉頁寫下第一句話:「請孩子們原諒,我把這本書獻給一個大人。」《小王子》只有兩萬多字的短篇小說,卻成為人類歷史上最經典的文學作品之一,七十多年過去了,《小王子》被翻譯成三百多種語言,在全世界擁有4億多的讀者,受眾僅次於《聖經》,但是,真正看懂這本書的人卻很少。
  • 好書推薦:《小王子》 ——寫給所有人的童話
    《小王子》這部作品對於我們來說也許並不陌生,它最早應該出現在我們的小學時期,那個時候,它只是作為給孩子看的童話,其中略顯幼稚的插圖,更添了幾分童真。但是,人對事物的認知往往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十年後的我們再讀這部作品,卻產生了與十年前不同的感覺。
  • 電影《小王子》,這部成人的童話,你理解了多少?
    已是大人的你,還記得兒時的夢想嗎?曾經有過的童真世界,回望,你是覺得幼稚還是懷念?《小王子》的故事人盡皆知。可能你看過書,或是看過電影,又或許都沒看過,但你一定聽說過,因為這是一部「大人的童話」。今天我們來悅享《小王子》的電影。
  • 《小王子》:成人的世界沒有童話
    應該是讀懂了童話故事裡的悲劇意味的時候吧!第三次讀《小王子》。不像是第一次讀,只記得小王子的鬱郁和玫瑰花的傲嬌。也不像第二次讀,只記得小狐狸的儀式感和「馴養」理論。這次讀完,讀懂了小王子的結局,讓人難過。【1】一直被我忽略的飛行員和他的畫《小王子》開篇是飛機墜毀在沙漠裡的飛行員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畫的一幅畫。
  • 影視點評:《小王子》現實和童話
    電影《小王子》的奇特之處在於:它明明在原書的基礎上加了那麼完整的一條新故事線,但電影裡那種隱晦的憂傷與泛黃繪本的感覺,卻能讓所有人感到,自己就是在看《小王子》,甚至有種第一次翻書時候的感覺。童話般的《小王子》原著其實是一個躲避戰爭中的故事——正是對法國二戰戰敗中的恥辱與憂懼,促使聖埃克蘇佩裡1942年寫下了這樣一個最憂傷又最動人的童話。
  • 童話故事《小王子》,卻道出成年人與孩子的成長隱喻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在外婆家起床打開門的一剎那,村裡的喇叭新聞聲,和太陽升起的光輝照射在房子,人們的身上,那一瞬間,深深印入到我腦海裡,直到今日。大人們在田野裡幹活,晚上母親給我講述故事,時隔變遷,當我也已成為家長時,輪到我也給我孩子講述,有一種叫長輩對晚輩愛的別樣情愫發自內心的緩緩道來。童話,是孩子們開啟心智的主要媒介。
  • 《小王子》『大人』最應該看得一本書
    今天說一說關於一個神秘的小行星B612和這個星球上的唯一一個人——小王子的故事。《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於1942年寫成的著名兒童文學短篇小說。許多人在童年時期都讀過《小王子》,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小行星上的男孩,小王子,到許多星球旅行,並且探知愛的故事,他一路上遇到了國王、喜歡被讚美的人、商人、地理學家、守燈人......當然還有在地球上的作者——一位在沙漠中遭遇空難的飛行員。
  • 《小王子》:童話的世界浪漫美好,但是不只屬於孩子們
    童話對於孩子們來說是浪漫卻充滿著美好想像的,而對於大人們來說,童話只不過是脫離現實世界的故事而已。《小王子》的作者聖埃克蘇佩裡,在小的時候他曾經看過一本書,書上的內容和原始森林有關,裡面有條巨大的蟒蛇,正在吞食野獸。因為是將獵物整個吞進去的,所以大蟒蛇吞下去之後就沒辦法動彈了。
  • 《小王子》——不只是童話故事
    《小王子》是一個很美的童話故事。主人公,一個幼小的外星人,飛離了自己那顆小小的星球,在太空中轉了一大圈,拜訪了一些其他的星球,見識了不少事情與人物,後來到地球上,與地球人「我」建立了不渝的友誼。一年之後,他告別了朋友,又回自己的星球去了。
  • 《小王子》-一部關於愛情、關於成長的哲學童話,你一定要看!
    1942年聖埃克蘇佩裡寫下了這樣一個最憂傷又最動人的童話。他用一個小學四五年級的法文程度寫出的繪本故事。全球已經售出超2億冊,僅次於欽定版的《聖經》,是史上第二大暢銷書。70年後的今天,許多人其實依然無法理解:小王子到底是個什麼故事?為什麼隱藏著這麼多的哲理?
  • 《小王子》的世界,成人的世界是怎樣的?為什麼大人都不可愛了?
    《小王子》告訴我們孩子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大人的世界又是怎樣的,失去初心的大人真的快樂嗎?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是什麼人開始規定,成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成人應該要掙錢養家,需要拋棄一切與金錢無關的事情,成人不能在幼稚,過著按部就班的日子。我認為這是一件很很殘忍也很恐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