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了嗎?中國氣象局都關注蕭敬騰的微博了……
這是幾個意思?以後天氣預報要指望蕭敬騰了?
為什麼天氣預報還不如蕭敬騰的行程來得準?
因為,天氣預報真的很難……
文/上海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目前,全世界普遍採用數值天氣預報技術來預測天氣。科學家把大氣當成一種流體來對待,通過建立大氣的運動方程組,用「解方程」來預測未來的天氣狀況。
然而,大氣運動的情況非常複雜。在數值天氣預報技術中,得出預測結果所依據的方程組,是由連續方程、熱力學方程、水汽方程、狀態方程和三個運動方程構成的七元非線性方程組。要解這個方程組,計算量之大和運算過程之複雜,可以說達到了「恐怖」的程度。即使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巨型計算機,面對這種計算也會「發怵」。
因此,在「解方程」的過程中,科學家不得不簡化方程組——否則就無法計算。可是對相關參數進行取捨的過程,必然會影響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取捨過程越不恰當,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就越低。
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就可以引起兩星期以後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這就是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發現的「蝴蝶效應」,也是人類最早發現的「混沌現象」之一。洛倫茲發現,在某些情況下,誤差會以指數級增長,一個微小的誤差隨著運動過程的不斷推移,會造成巨大的後果。這在大氣運動過程中表現為,即使各種誤差和不確定因素的強度非常弱,也有可能積累起來,經過逐級放大,達到能左右大氣運動的強度。
在理想的大氣方程組之外,有無數隻「蝴蝶」在扇動著翅膀。如城市熱島效應、工業排放所帶來的溫室效應,以及錯綜複雜的地形地貌因素,它們都會對天氣的變化產生影響。植被、水體等因素也在時刻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並可能會影響天氣狀況。然而,所有這一切都無法在模擬運算中進行詳盡的描述。
很顯然,當人們想預測未來很多天以後的天氣時,相隔的時間越長,這些「翅膀」帶來的影響就越大,預報的準確率也就越低。
要預測天氣,首先要觀測天氣。
大家可能認為,我們現在擁有氣象衛星、天氣雷達、自動氣象站等各種先進的氣象觀測設備和氣象觀測手段,觀測天氣應該不成問題。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第一,高精度的氣象觀測目前還無法覆蓋所有地區。舉個例子,海洋、沙漠和高原地區的氣象觀測情況就不盡如人意。
第二,氣象觀測目前還無法做到「身臨其境」。科學家進行氣象觀測時,都是從外部觀測的,即使是使用氣象衛星,也只能在距離目標氣團幾千米的地方進行拍攝並傳回相關資料,而且傳回的數據有時候也存在誤差。比如颱風,科學家目前主要還是通過外部觀測來分析它的運行數據,很少能做到深入其內部來觀測。
第三,大氣層是一個三維空間,而我們的自動氣象站大多數都位於地球表面,很難測出大氣垂直方向的物理參量數據。
第四,現有的數據處理理論和方法也存在缺陷。
第五,觀測結果會存在誤差。
◆ ◆ ◆
本文選自《科學畫報》
轉載請保留作者,註明轉載自科學畫報
點擊圖片 · 即刻閱讀
兔子花:我飛升上仙只要換個名字就行了,歷什麼劫啊
科學畫報
普及科學知識,提高民眾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