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格苗 董永春報導 今年第15號颱風「海鷗」正挾裹著強大的能量向我國「飛」來。一旦登陸我國,它便成為今年秋天造訪我國的首個颱風。氣象專家絲毫不敢小看這隻「海鷗」,密切關注其行蹤的同時,不斷提醒華南沿海地區政府、相關部門和公眾注意可能來襲的大風。
「在平均狀態下,同樣級別的颱風,出現在秋季時風力更大,影響範圍更廣,造成的風災也更嚴重。」中國氣象局颱風預報技術團隊首席專家林良勳表示。
到了秋天,北方的冷空氣開始變得活躍起來,我國陸地上空被明顯的冷高壓「盤踞」。而颱風本身是一種低壓渦旋,它常常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地區的洋面上。如此一來,北邊是高壓,南邊是低壓,就會形成較明顯的風。就像從低處到高處要爬樓梯一樣,人們給高壓和低壓之間的氣壓差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氣壓梯度。氣壓梯度越大,風就會越大。也因此,當秋季颱風造訪時,由於氣壓梯度較夏季更大,受影響區域要遭受更大的風力侵襲。
另一方面,秋季「活潑」的冷空氣像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擋了颱風北上的「步伐」。當進入南海,無法向北前進時,更多颱風會選擇向西行進。在從東往西移動的旅途上,華南沿海地區受颱風影響的時間更長,範圍也會更大。「以廣東為例,颱風一進南海,粵東海面出現大風;它再往西走,粵中遭遇大風;等它再往前走,粵西又迎來大風。受風的時間和範圍明顯變長變廣,也更容易出現較重風災。」林良勳說。
儘管有時候,強大的冷空氣會把自己乾燥的「身軀」捲入颱風裡,迅速削弱颱風的能量,使其消亡。然而,如果冷空氣本身不夠強大,颱風非但不減弱,反而會加強。因為當它出現在颱風北側時,北側的風會加大,可能促使颱風的結構更完整,從而使颱風更強;或者它的到來恰好激發出一些降水,水汽上升凝結成水滴的過程中會釋放出熱量,而這些熱量也為颱風輸入了新的能量,從而使秋季颱風的威力更大。
於此同時,在華南地區的農田裡,雙季稻晚稻正在歡快地抽穗揚花,打算好好灌漿,脹滿每一顆籽粒,等待金秋十月豐收時刻的來臨。這時候,它們最怕的就是強風掃過,溫度驟然降低。秋季颱風一旦肆虐而過,往往會嚴重影響水稻授粉和灌漿,最終導致減產。
這僅僅只是風災在農業上的體現。林良勳說,風災會影響到各行各業。因此,在秋季颱風發生時,我們會提醒政府和相關部門在關注降雨的同時,特別關注大風可能帶來的影響。
(責任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