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颱風、秋颱風,哪個季節風更強?

2020-12-05 果殼網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颱風是盛夏季節的特產,但其實颱風一年四季都能有,尤其秋天裡的颱風,就像是秋天的蚊子,有時比夏天裡的還要威猛。夏颱風、秋颱風,哪個季節的颱風才能代表颱風裡的最強者?老規矩,我們還是用數據說話。

都是颱風,為何一姓夏一姓秋?

我國地域面積廣大,各地季節起止時段不同。為了統一說事,習慣上把6-8月統稱夏季,9-11月看做是秋季。基於這個判定,6-8月的颱風就歸為夏颱風,9-11月的颱風就歸為秋颱風,至於其他月份,由於不是颱風多發期,就暫不在此討論。

下面數據帝就領著大家看看,數量、強度、影響等幾個方面,秋颱風和夏颱風誰能更勝一籌。

秋颱風 v. s. 夏颱風,誰才是老大?

數量上,夏颱風小勝一局

根據1981-2010年30年氣候平均,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6-8月生成11.2個,登陸我國4.5個。9-11月生成10.9個,登陸我國2.5個。從生成數量來看,秋季稍稍少於夏季,但是登陸數量明顯少於夏季。其實9月的颱風生成數量比7月還多,10月的生成數量也和7月基本打了平手。夏颱風主要依靠8月,才在數量上勉強戰勝秋颱風。

強度上,秋颱風碾壓夏颱風

據日本氣象廳統計,1951-2010年間,氣壓最低(通常氣壓越低,強度越強)的前20個颱風當中,秋颱風佔據了13席,達到了65%,夏颱風佔據了6席,佔比30%。可見秋颱風的整體實力更強。

目前西北太平洋上的幾個最強記錄保持者,也都是清一色的秋颱風。比如,西北太平洋上的最強颱風,即1979年第20號「泰培」,是當年10月的產物。「泰培」是全球有確切紀錄以來強度最高的一個颱風,它的中心氣壓低至870百帕,為人類實測到的最低的海平面氣壓值!

2013年的超強颱風「海燕」,生於深秋的11月,也無愧於當年的「風王」稱號。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其風速(170海裡/時)超越了79年「泰培」,但由於沒有飛機實測,而只能做一個參考。

此外,中央氣象臺曾經認定的風速最強的颱風,是1958年的22號颱風「艾黛」。當時測到了110米/秒的最大風速——雖然當時的觀測水平有限,這個數據未必準確。拋開這些細節,「艾黛」的強度不容置疑,它生於9月,也是秋颱風無誤。

影響上,「秋颱風+冷空氣」是個可怕組合

夏颱風、秋颱風目前1:1戰平,接下來得看影響。對浙江、江蘇、山東、遼寧等地理位置相對靠北的省份來說,因為大氣環流的形勢變化,秋季颱風很難影響到,所以還是夏颱風更厲害。

但對於華南地區來說,情況正相反。在今年的夏颱風「威馬遜」(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登陸廣東、廣西的最強颱風)橫插一腳、改寫歷史之前,1949年來登陸廣東、海南、香港、福建最強的颱風都是出現在9月。

註:登陸廣東最強為9615號颱風「莎莉」,登陸海南最強為7314「瑪琪」,登陸福建最強為8015「珀西」,登陸香港最強為6213「溫黛」。

而且秋颱風更容易遇到冷空氣,可以激發出更強的降水,此時它不再是「一個人在戰鬥」,會導致更大的災難。比如,2010年的13號超強颱風「鯰魚」就是一個經典案例。當年「鯰魚」10月份生成後,並沒有直接登陸臺灣,而是從巴士海峽鑽進南海,然後北上登陸福建。颱風環流輸送的大量暖溼空氣,遇到北方南下的冷空氣激發,再加上臺灣中央山脈的地形抬升影響,導致臺灣東部宜蘭蘇澳降水超過1000毫米,蘇花公路出現了崩塌,釀成一旅行團26人死亡(失蹤)的慘劇。還有2013年10月的颱風「菲特」,也是因為和冷空氣相遇,導致了浙江餘姚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

誰在給秋颱風「撐腰」?

颱風生成發展,需要有溫暖的海水提供能量,通常8-9月海溫最高,因而此時颱風最活躍。特別是到了秋季,積攢了很多熱量的海水,就像是連續多次沒有開獎的獎池,往往容易產生一個巨獎。

此外,秋季有時環境場比夏季更有利於颱風加強,比如高低空的風切變有時較小,或者高空輻散流出較強。尤其是秋季比春季的風切變小很多,因此即便4-5月熱帶海洋上的海溫滿足了颱風出現的條件,春季也很少能出現很強的颱風。

註:「高低空的風切變」就是高空和低空的風速風向差異,如果相差較小,有利於颱風能量的維持,使得颱風加強。否則風切變很大,颱風就容易扯散了,不利於強度加強。至於「高空輻散流出」,就像是煙囪一樣,高層抽吸走的空氣越多,低空補償上升的氣流越強,越有利於水汽凝結釋放熱量,使得颱風加強。

今年秋颱風厲害不?

眼下颱風「海鷗」正給華南地區帶來強風雨,雖然沒趕上強力隊友冷空氣,但仍是個厲害的角色。尤其「海鷗」路徑類似「威馬遜」,希望影響可別模仿「威馬遜」。

展望後期,9月下旬可能還有新的颱風生成。通常每年國慶期間,還有颱風影響甚至登陸我國。而且今年8月西北太平洋異常平靜,導致了目前海洋上積攢了很多熱量,有利於後期颱風活躍。一旦副熱帶高壓偏西偏北,也將有利於引導颱風侵襲我國。防範依然不能放鬆。(編輯:老貓)

題圖由shutterstock.com友情提供

中國天氣網是中國氣象局發布權威預報預警信息、傳播氣象科技知識的核心門戶網站,擁有全球上萬個站點的氣象預報數據、訓練有素的氣象分析師團隊。

在這裡你可以查詢15天天氣預報,定製專屬服務產品,遍覽全球天氣事件,追蹤災害現場報導,欣賞高清震撼美圖,獲取豐富有趣的氣象科普知識。

相關焦點

  • 秋颱風pk夏颱風,誰更厲害?
    秋颱風pk夏颱風,誰更厲害?基於這個判定,6-8月的颱風就歸為夏颱風,9-11月的颱風就歸為秋颱風。數量上,夏颱風小勝一局根據1981-2010年30年氣候平均,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6-8月生成11.2個,登陸我國4.5個。9-11月生成10.9個,登陸我國2.5個。
  • 秋颱風vs夏颱風!「兇殘」指數大起底!
    統計顯示,自1949年以來的71年間,颱風強度排行前20名中,秋颱風佔11席,夏颱風佔8席,而且,強度最強的為秋颱風,排行榜前7中,有5個是秋颱風。所以強度上,秋颱風更勝一籌。有人會認為,秋颱風個別颱風強並不代表整體強,那麼我們分析下秋颱風的整理實力。
  • 數據新聞:秋颱風與夏颱風 四項指標看比拼
    雖然秋颱風從數量上與夏颱風基本持平,但是平均而言每年登陸我國的秋颱風比夏颱風明顯偏少。71年間,秋季颱風登陸了175個,而夏季颱風登陸了310個,相差將近1倍。2010年和1952年秋颱風登陸個數最多,高達5個,但也有些年份,秋季沒有一個颱風登陸我國,比如1997年、2006年和2012年。因此,從數量上特別是登陸數量上進行PK,夏颱風取勝。
  • 秋颱風威力強於夏颱風 上次影響青島還是十一年前
    強颱風山竹強勢登陸我國,雖然離著咱島城挺遠,但是從網友發布的視頻也能體會場面的震撼。據氣象專家介紹,秋颱風比夏颱風還要猛,1981年以來9月影響青島的秋颱風共6個,最近一次影響青島的秋颱風是2007年的「韋帕」,當時青島全市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 首個秋颱風「海神」成今年來風王 大數據揭示秋颱風有多猛
    今年第10號颱風「海神」已於今天(4日)早晨加強為超強颱風級,14時,其中心附近最大風速達58米/秒,它的強度已經超越「美莎克」的巔峰強度,成為西北太平洋及南海今年以來的風王。▲結構完整,眼區清晰,雲系密實,是「標準」的超強颱風。(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在不少人眼中,夏天是颱風最活躍,也是颱風最容易致災的季節。
  • 解讀「山竹」:秋颱風仍活躍 更易出現超強颱風
    原標題:解讀「山竹」:秋颱風仍活躍 更易出現超強颱風   颱風不光是夏季的產物,進入秋季仍然活躍。氣象部門把9月份及以後生成的颱風稱為「秋颱風」,「山竹」就是典型的秋颱風。從歷史統計來看,秋季出現超強颱風的機率比夏季更大,風雨影響大,因此更要加強防禦。
  • 颱風「山竹」預計會穿過粵西桂南,為啥秋颱風比夏颱風更兇猛
    七八月份生成颱風的個數比九月以後生成的秋颱風要多,但秋季更易出現超強颱風。1949年至2017年,秋颱風共生成787個,其中超強颱風有222個,佔比28.2%;這期間,夏季颱風中超強颱風的比例則為16.5%。
  • 受颱風影響,廣東海面陣風達10級!喜歡廣東的秋颱風,為何今年基本不...
    受颱風和冷空氣的共同作用 廣東沿海的風有點大 22日到24日,廣東沿海海面、北部灣海面、瓊州海峽、臺灣海峽風力將由東北風6~8級陣風9級轉7~9級陣風10級,南海中北部海面東北風7~9級陣風10級轉9~10級、陣風11級,其中颱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旋轉風達到10~11級、陣風12級。
  • 秋颱風為何比夏颱風更恐怖?堪稱颱風之「秋老虎」
    記者查閱氣象資料顯示,自2005年以來的前20位最強烈的颱風中,「秋颱風」佔據了13席,多數「颱風王」是秋颱風,堪稱颱風之「秋老虎」。在大家的印象中,夏季因強對流天氣頻繁,是颱風的高發季節,為啥秋颱風反而比夏颱風更厲害呢?資料顯示,一般而言,七八月份是颱風生成的旺季。但是颱風不只是夏天的產物,秋天台風生成的消息也會不斷傳來。所謂的秋颱風,一般是指九月以後生成的颱風。和夏天生成的颱風相比,秋季生成的颱風又有什麼顯著特點呢?
  • 當颱風遇上冷空氣!大數據告訴你秋颱風有多「狠」
    中國天氣網訊 通常,我們把6-8月生成的颱風稱為「夏颱風」,9-11月生成的颱風稱為「秋颱風」。剛進入9月,颱風「玲玲」、「劍魚」、「法茜」便你方唱罷我方登場,拉開了秋颱風的大幕。眼下,秋颱風「玲玲」已加強為超強颱風級,一路北上,並將和冷空氣「強強聯手」給我國東北地區製造一波強降水,或破當地9月降水紀錄。那麼,今年秋颱風的「戰鬥力」如何?秋颱風有何特點?
  • 秋颱風為何比夏颱風更為「兇猛」?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作為今年的全球「風王」,秋颱風「山竹」已於9月16日在我國廣東登陸,其間一路奔襲帶來狂風驟雨,道路被淹、街道積水等景象被頻頻刷屏。當下已經進入9月中旬,我國大部分地區天氣轉涼、秋意漸濃,為何海上颱風仍在肆虐,秋颱風又為何如此「兇猛」?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氣象專家。
  • 中國氣象局:秋颱風勢力強大 造成損失更嚴重
    與夏天生成的颱風相比,秋颱風有三大特點:路徑偏南、勢力強大、造成損失更嚴重。秋季更容易生成超強颱風根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颱風的歷史資料,常年夏季生成的颱風數量比秋季生成的颱風要多,登陸我國的颱風數量也比秋季多。七八月份生成颱風的個數比九月以後生成的秋颱風要多,但秋季更易出現超強颱風。
  • 超強颱風「海神」成今年風王 移動路徑是這樣的……
    氣象小科普在不少人眼中,夏天是颱風最活躍,也是颱風最容易致災的季節。其實,到了秋天,颱風雖然不如夏天那麼多,但威力和影響也不容小覷。登陸時間:9月颱風仍活躍秋颱風不容小覷通常,我們把6月至8月生成的颱風稱為「夏颱風」,9月至11月生成的颱風稱為「秋颱風」。統計顯示,過去71年間,夏季生成颱風個數為825個,為颱風最活躍季節,而秋季也有808個颱風生成,僅次於夏季。
  • 科普閱讀:為什麼9月颱風仍活躍 秋颱風威力會更大嗎
    編者按秋颱風指出生於9月至11月的颱風。9月2日至3日,西北太平洋的三個颱風胚胎中,有兩個生成了今年第13號颱風「玲玲」和第14號颱風「劍魚」。雙颱風和多胚胎颱風是怎麼形成的,颱風之間又有哪些相互牽制和影響?秋颱風威力比夏颱風更大嗎?
  • 秋颱風三特點:路徑偏南 勢力強大 造成損失更嚴重
    夏秋交替,仍是颱風活躍時期  9月依然是我國的颱風季,常年9月平均生成近5個颱風,並有約1.8個颱風登陸我國,且颱風多登陸廣東、臺灣、福建和海南等地,雖然比常年夏季8月平均生成近6個颱風少,但同樣需要密切關注颱風帶來的暴雨和大風影響,做好防禦工作,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與夏天生成的颱風相比,秋颱風有三大特點:路徑偏南、勢力強大、造成損失更嚴重。
  • 剛剛過去的夏天台風鬧得兇?秋颱風才是真正「狠角色」
    厲害的在後頭,秋颱風才是真正「狠角色」數據顯示,1949年至2018年,夏季颱風生成個數815個,多於秋季生成個數792個,但是,秋季超強颱風個數222個,高於夏季的148個,秋季超強颱風佔比28.0%,高於夏季的18.2%。此外,颱風中心氣壓越低,颱風強度越強。
  • 【颱風科普二十一】秋颱風有什麼特點?
    【颱風科普二十一】秋颱風有什麼特點? 來源:中國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2年09月25日10:52   一般而言,七八月份是颱風生成的旺季,這段時間颱風偏少,會使全年颱風偏少。但是颱風不只是夏天的產物,秋天台風生成的消息也會不斷傳來。
  • 秋颱風為何如此「猖狂」?
    緊接著,今年的新「風王」——「山竹」(強颱風級)攜14級強風登陸廣東臺山,給華南地區帶去風雨「二連擊」,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持續出現大到暴雨。對此,不少人或許心存好奇:進入9月中旬,北方多地早晚氣溫僅有10℃上下,秋颱風的威力為何仍如此之大?
  • 首個秋颱風「海神」成今年以來風王!9月將有多個颱風影響或登陸福建!
    省氣候中心副主任蘇同華介紹本月預計有2個~3個颱風影響或登陸福建影響時段可能為上旬後期中旬中期和下旬後期無論從預報難度還是威力來說秋颱風都是十足的「狠角色」破壞力不可小覷「百合(Nari)」路徑圖首個秋颱風「海神」成今年以來風王就在昨天今年首個秋颱風「海神」已加強為超強颱風級強度已經超越「美莎克」巔峰強度成為西北太平洋及南海今年以來的「風王」中央氣象臺9月5日10時發布颱風藍色預警
  • 史上首次8月份無颱風 9月「秋颱風」或大爆發
    8月本該是西北太平洋及南海颱風生成最多的月份,但今年8月至今,沒有任何颱風在西北太平洋區域生成,為歷史首次。那麼颱風都去哪裡了?未來還會不會再度爆發呢?    今年8月 寧靜的海    8月是孕育颱風最多的月份,今年風平浪靜    儘管陰雨連綿,但是這個8月,南京沒有一場雨是颱風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