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網】;
中國網訊 7月20日,衛星即服務產業聯盟(下簡稱「聯盟」)線上發布大會在航天科工衛星運營中心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童慶禧、中國遙感應用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衛徵、中國航天科工第三研究院副院長王長青、航天海鷹衛星運營事業部總經理袁鴻翼、騰訊雲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鄒賢能等15家商業航天領域的相關企業代表出席了活動。
童慶禧院士、衛徵副秘書長、王長青副院長分別對大會作了致辭,張東普總經理、趙坤總經理作為企業代表作了發言,航天海鷹衛星運營事業部總經理袁鴻翼宣讀聯盟理事會一次會議決議,並宣布衛星即服務產業聯盟正式成立的決定。
衛星即服務產業聯盟立足發展航天產業,為加快推進航天技術商業化應用及生態建設,在國家新基建「衛星網際網路」產業政策的指導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由航天科工海鷹集團與騰訊雲共同發起,聯合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籮筐技術有限公司、Satellogic China、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天鏈測控技術有限公司、賽德雷特(珠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東方至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未來宇航空間技術研究院(排名不分先後)等重點企業、重點機構和專家團隊等本著「生態賦能、聚鏈共贏」的宗旨,共同倡議發起成立的公益性組織。
童慶禧院士表示商業航天行業格局不斷變化,風起雲湧,下一個五年的發展側重點在於如何成功地將現有成熟的技術、項目進行市場化、商業化、大眾化的轉變。這是商業航天發展的一個嶄新的起點。希望聯盟發揮好紐帶和橋梁作用,促進政企良性互動,加強聯盟會員溝通聯絡,砥礪前行、和舟共濟、互幫互助、互利共贏,打造衛星即服務產業聯盟品牌,為中國航天產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王長青副院長表示,隨著全球商業航天產業快速發展,中國商業航天產業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衛星網際網路」首次納入國家新基建範疇,在政府、企業和投資機構等社會各界的合力推動下,形成了一批具有引領性和示範性的重大項目並取得了顯著成果,正在構建繁榮發展的商業航天產業生態。航天海鷹衛星運營事業部聯合騰訊雲成立「衛星即服務產業聯盟」,目的就是進一步分享商業航天技術成果,搭建信息互通交流平臺,涵養商業航天產業生態,助推商業航天產業資源融合和產業化新發展。
在「衛星即服務產業聯盟介紹」環節中,航天海鷹衛星運營事業部總經理袁鴻翼宣讀聯盟理事會一次會議決議,並宣布衛星即服務產業聯盟正式成立的決定。他表示,聯盟旨在打造資源共享交流平臺,帶動商業航天企業推進我國航天產業與社會其他產業及組織共同發展。聯盟是商業航天業內企業的資源聚合、信息共享交流平臺,是商業航天行業外企業進入行業的引導窗口,是跨行業合作的支援空間。我們希望產業聯盟是一個集標準制定、產業協同、市場交流的開放式平臺,可以促進相關企業的交流與深度合作、促進供需對接,形成優勢互補,協助解決企業現實問題。也期待未來隨著各方多元化優勢資源的加入,打開更廣闊的市場,能夠引領國內乃至全球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真正實現我們「讓衛星資源更好地服務社會」的使命。
騰訊雲副總裁鄒賢能表示,未來網絡會不斷的拓展邊界,將信號覆蓋到全球每一個地方,形成全場景、全天候的萬物網際網路。衛星通信因為可以提供全天候無死角網絡接入能力,將會成為未來網絡接入的重要部分。針對多種異構的網絡接入方式,騰訊雲將提供統一的接入平臺為上層應用提供數據和網絡支撐。在衛星遙感應用領域,騰訊與航天海鷹衛星運營事業部、Satellogic、籮筐公司的合作的WeEarth超級地球解決方案,通過將分散的衛星資源聚合,以雲化服務的方式便捷地提供到用戶,為客戶提供「開箱即用」的遙感服務體驗。
會上,聯盟成員匯聚一堂,一致通過了衛星即服務產業聯盟理事會決議,討論並確立了聯盟章程以及聯盟工作規劃,進行了聯盟理事單位代表現場籤約儀式,並選舉中國科學院童慶禧院士為聯盟名譽理事長,航天海鷹擔任衛星即服務產業聯盟首屆理事長單位,騰訊雲擔任聯盟首屆副理事長單位,最後圍繞「衛星網際網路」及「商業航天生態建設」等課題展開了研討。
緊接著,航天海鷹衛星運營事業部副總經理管宏偉從商業航天發展的背景趨勢、應用場景的痛點問題、共享模式下的共享運營、敏捷遙感場景等方面介紹了航天海鷹與騰訊雲聯合推出的產品——「衛星管家」。
隨後,由航天海鷹衛星運營事業部副總經理管宏偉主持的圓桌論壇上,未來宇航研究院創始人牛旼、泰伯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悅承、36氪航天資深分析師石亞瓊、天儀研究院副總裁杜志貴、籮筐技術總經理張東普等人共同就商業航天目前的現狀與生態建設進行了對話。
張東普表示,商業航天與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聯繫緊密,但是目前企業與航天領域存在較大的溝通缺失,未來的發展中,能抓住好機遇,真正做好結合的企業才會勝出。
杜志貴表示,衛星即服務,商業衛星即商業服務,衛星的商業服務包括衛星研製服務、衛星測運控服務、衛星數據服務,而最終我們的服務是要引接到最終用戶(國土、應急、農林草、保險、金融等政府與行業)。最終用戶需要什麼樣的商業衛星服務,商業服務是需要及時性,需要性價比,需要整體解決方案,而最終客戶對商業衛星能夠提供的服務還是存疑的。因此天儀一直在強調商業衛星應提供短周期的一站式的價廉物美的服務。同時商業服務也需要多樣性,因此產業生態上應提供多種模式的整合服務。因此,商業衛星服務應該重點在客戶對商業衛星的體驗上做文章,讓大客戶認可商業航天。
石亞瓊表示,從商業航天發展趨勢來看,需求量在增加,供給在提升,支付手段在探索。中國商業航天剛剛起步,合作才能共贏,低價是商業航天的關鍵,合作打造規模經濟,才能降低成本,加速應用。
王悅承表示,開拓國內航天產業領域的與企業之間的商業化合作,匯聚眾多行業資源,推動商業航天產業更好地服務經濟建設與百姓生活。對於一家企業來講,技術的創新是一隻手,另外市場導向是一隻手,通過這兩隻手我們才能夠走得更遠一些。
牛旼表示,中國的商業航天產業正處於投資風口,不斷有新興創業公司嶄露頭角,也有更多的資本逐漸將目光轉向這個行業。雖然衛星製造業在其中只佔了6%,但是它是整個產業鏈的一個核心環節,因為只有衛星被製造出來才會有發射服務的需求和相關衛星應用。在資本的不斷湧入下,中國商業航天產業必將煥發新的活力。
至此,大會圓滿收官,此次大會匯集了來自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數百家商業航天企業和眾多關注商業航天發展合作的人士在線上齊聚一堂,讓商業航天及「衛星網際網路」不僅面向航天產業受眾,更是面對普通大眾,旨在通過匯聚、聯合行業優勢資源,共同繁榮商業航天新經濟,讓商業航天被大眾進一步認知了解,共同推動商業航天及「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