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31種答題模板 高考地理經典「套路」
2018年高考即將到來,高考文綜考試中地理是其中的一個科目,選擇題短小精悍不容小覷,主觀題答題量較大,需要掌握的知識涵蓋面較廣。那麼作為一名高考生如何讓自己在高考文綜地理中發揮超常,取得理想的高分呢?下文是有途網小編整理的高考地理31種答題模板,僅供大家參考
一、工業綜合整治措施:
1.調整工業布局,發展新興工業及第三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保證各業平衡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 2.因地制宜,合理、綜合開發各類資源 3.消除汙染,減少三廢排放
4.植樹造林,美化環境;加強生態建設 5.發展交通,完善交通網絡 6.發展科技,提高生產水平,繁榮經濟。
二、港口碼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水域條件:水深、岸陡、避風 2.陸域條件:地質、地形、坡度
社會經濟條件:
1.經濟腹地條件(服務範圍大小、客貨流量大小) 2.城市依託(城市規模大小)
3.交通聯繫(與河流、鐵路、高速公路聯運) 4.政策條件
三、交通線路修築的積極意義:
1.完善了當地的交通網絡,使交通便利通達
2.加強地區交流和聯繫,促進當地和沿線的經濟發展
3.有利於當地資源外運,所需產品運入
4.鞏固國防、民族團結
四、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沿海、沿江、沿鐵路;靠近發達地區)
2.資源因素:原料、燃料
3.農業因素:提供農副產品和消費市場
4.交通因素:沿交通線分布,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也便於產品的輸出
5.市場因素:消費水平、消費意識
6.科技因素:大學、科研單位
7.勞動力因素:勞動力數量、價格、素質
8.歷史因素:工業基礎
9.政策因素:國家、地區政策扶持
10.環境因素:主導風向的下風地帶、與季風區主導風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風頻的上風向、城市熱力環流之外;產生汙水的企業,布局在河流的下遊或遠離水源地。高科技工業布局在環境優美的地區。規模小、無汙染的工業可以布局在城區;環境汙染嚴重的工業布局應遠離城區。
五、解決缺水問題的措施:
主要從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人手:①保護有限的水資源,防治水汙染;②開發水資源,提高供水能力;③加強用水管理,增強節水意識,④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長;⑤控制人口增長。
六、人口分析要素:
年齡結構、性別結構、勞動力數量、勞動力質量、人口變化趨勢、人口遷移方向和原因
七、人口遷移的影響
對遷入地影響:①獲取足夠的勞動力;②有利於當地資源的開發;③給當地資源和環境造成壓力。
對遷出地影響:①加強與外界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有利於緩解當地的人地矛盾;③有利於增加收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八、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有哪些方面?) 2.水文特徵(有哪些方面?) 3.降水特徵(降水量、時長、強度)
4.氣候異常(普降暴雨,降水比常年偏多,例如「百年不遇」)
人為原因:
1.植被破壞(亂砍亂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泥沙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洩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積,導致湖泊萎縮,調蓄能力降低;植物涵養水源、調節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蓄洪峰能力下降。)
例如,長江洪災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徵:流域廣,支流多;中上遊植被破壞嚴重,含沙量增大;中下遊多為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②水文特徵:流經溼潤地區,降水豐沛,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③氣候特徵:有些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2)人為原因:
①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洩洪能力降低;
②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從而導致湖泊萎縮,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九、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大小、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青藏高原、德幹高原、巴西高原、東非高原等)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我國西北地區、中亞、西亞、北非、美國西部內陸、澳大利亞中西部等)
4.大氣清潔度:城市和鄉村
十、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降水(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反之則雪線高)
舉例:喜瑪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線低;天山北坡雪線低;阿爾卑斯山北坡雪線低;落基山的北段和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坡雪線低;落基山的南段和安第斯山北段的東坡雪線低等
2.氣溫(陽坡雪線高、陰坡雪線低;中低緯度雪線高、高緯度雪線低)
十一、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1緯度:相同海拔,則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海拔:相同緯度,則海拔越高,帶譜越複雜
3.熱量:陽坡帯譜多且位置高、陰坡帶譜少且位置低
十二、地質作用分析:內力+外力
1.內力作用:地殼運動(拉伸、擠壓)、巖漿活動(火山)、變質作用等三個方面
2.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
注意:內力+外力,不可遺漏
十三、怎樣分析理解不同海區鹽度的差異成因?
(1)不同緯度海區:主要考慮各海區蒸發量與降水量的對比關係。
規律是:由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高緯度和低緯度遞減。
(2)在同一緯度海區:主要考慮洋流的影響和徑流稀釋作用。
十四、降水多少的影響因素分析。
①大氣環流因素——決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風控制區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區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氣、熱帶沙漠氣候區、地中海氣候的夏幹;赤道低壓帶控制區降水豐沛;西風帶降水多,信風帶降水少。(要注意風的來向:迎岸風往往多雨;離岸風則少雨)
②天氣系統因素——低壓中心和低壓槽部位降水多,高壓中心和高壓脊部位降水少;鋒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貴陽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氣旋過境降水多,如西歐冬季、東北和江南春季;反氣旋過境降水少,如伏旱;颱風過境降水多。
③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經區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經區降水少。
④海陸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
⑤地形地勢:暖溼氣流在山脈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焚風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