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抖音「國韻潮聲」線上非遺音樂會活動現場,非遺音樂以傳統與流行相結合的形式亮相抖音直播間,吸引了數十萬名網友前來觀看,互動人數超三萬。其中由抖音音樂人脫景麟帶來的蒙古族長調民歌《月落》,首次與電子、流行、世界音樂風格創新融合,打破了蒙古族長調民歌常規演唱方式。
以蒙古族馬頭琴音樂為前奏,持續十秒左右,脫景麟就以流行和世界音樂風格唱法,輕輕唱出《月落》歌詞「在心頭迴蕩的長歌,騰格里的山川與天河,運行時就與他響徹漂泊......」,期間,還有女高音哼唱長調伴奏,電子樂器聲也混入其中,形成了旋律悠長舒緩、意境開闊的局面,與蒙古族長調民歌原本音調高亢、音域寬廣、曲調優美流暢的特點相得益彰。
蒙古族長調民歌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月落》顛覆了以往蒙古族長調民歌單一抒情方式,讓廣大網友在三種音樂風格相結合的氛圍下,感受非遺文化。目前,已有近萬人將《村莊》作為視頻背景音樂使用。
除了《月落》,抖音「國韻潮聲」線上非遺音樂會活動還推出了《龍船調》、《好花紅》、《江南少女》、《村莊》、《素珍》、《天河的彩橋》等9首非遺民樂。這10首非遺民樂均融入了流行音樂元素,綜合展現了非遺民樂在創新後的「流行性」、「娛樂性」、「藝術性」。與此同時,10首非遺民樂均被收入2020抖音「國韻潮聲」音樂專輯中。
據悉,這是抖音首次推出非遺音樂專輯。抖音方面表示,通過多種音樂風格的融合,創新非遺音樂的形式,一方面是助力抖音音樂人深耕優質音樂內容創作,另一方面讓民樂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出現,更有益於普及非遺文化。
事實上,抖音此前已經有很多項目支持非遺傳播。在抖音上,戲曲和民樂是兩大傳統文化門類。早前抖音就推出了「國樂show計劃」「粉墨新聲」「誰說京劇不抖音」等涉民族音樂戲曲類的話題,將民族音樂傳播跟低門檻參與、趣味化呈現的形式結合。
2019年8月,抖音還跟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共同推出「我的家鄉有民歌」話題,「集齊」了苗族民歌、侗族大歌、川江號子、南音等非遺民歌樣式,「召喚」出了一堆爆款;有些非遺音樂還成了全民模仿用的BGM,這些BGM的高使用率也推高了民歌本身的熱度。
截至去年8月,據不完全統計,抖音上共有102萬個國家級非遺民歌短視頻,產生了37億播放,獲得1.24億點讚。這巨量級數字背後,是非遺音樂與民族文化的感染力與吸引力。
一直以來,抖音致力於挖掘非遺民樂,讓不為大眾所知的民樂走向千家萬戶。去年4月,抖音推出「非遺合伙人」計劃,通過加強流量扶持、提高變現能力、打造非遺開放平臺及開展城市合作等方式,全方位助力非遺傳播,培養挖掘年輕一代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和好奇心,幫助發掘非遺的文化和市場價值,讓非遺被更多人看見。
抖音相關負責人表示,抖音致力於讓好的音樂和音樂人被「看見」。2018年開始啟動「抖音看見音樂計劃」,著力扶持中國原創音樂,助力音樂人傳播好音樂。目前抖音平臺已經成為華語樂壇不可忽視的歌曲傳播及宣發渠道。未來,抖音將進一步以創意方式,打造非遺音樂和原創音樂,擴大非遺音樂傳播空間,同時為原創音樂人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