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蔚、霍麗娜、杜孝武/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2018-04-24 14:46
虛構多重身份,假書法家藉助迷信「道法」等手段對被害人施以精神控制,騙取被害人財物。近日,北京海澱檢察院對涉嫌詐騙罪的犯罪嫌疑人沈某某依法批捕。
網上虛構多個身份互相配合 騙取被害人信任2014年9月,嫌疑人沈某某在大鐘寺古玩市場擺攤期間,利用自製的假名片和假報紙,向被害人張某某(65歲,某大學退休教授)謊稱自己名為沈散思,字知玄,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書法家協會全國大展評委,北京大學、中央美院客座教授。
在初步騙取被害人張某某的信任後,嫌疑人沈某某數次前往張某某家中,藉機探聽其家庭情況。在了解到張某某與老伴共同生活、子女不在身邊的情況後,沈某某在網上捏造了張某某的「三爺」這一身份,通過手機簡訊與張某某頻繁聯繫。因「三爺」所述與張某某家世情況吻合,張某某遂信以為真。
「三爺」自稱會道法,會隱身、分身等特異功能,吹噓自己不用動手1分鐘內要人命、30個時辰呼喚半個密雲水庫的水、5人合抱的大樹可一根手指連根拔起及3米開外中指推倒9棵樹等等。
2015年12月12日,「三爺」發簡訊讓被害人張某某交給其10萬元現金,稱用這10萬元現金做法,可以找到張某某祖傳的金額為7位數的銀行卡。2015年12月30日,「三爺」又發簡訊給張某某,讓其拜「沈散思」為師,稱拜師對被害人書法、道法均大有裨益,並讓被害人拿出3.6萬元現金作為拜師費。
2016年1月,沈某某又冒充書協名譽主席「沈鵬」給被害人張某某發簡訊,自稱也是沈散思的徒弟,是張某某的師兄,可以和沈散思一起幫助被害人開辦書法展,後沈某某以此為名,先後收取張某某裝裱費及感謝費3萬餘元。
2016年10月,沈某某又編造出一個「太爺」的身份,稱「太爺」是「三爺」的師傅,更加神通廣大,以進一步加深騙局。
三年間騙取多種費用 後期對被害人精神控制自2015年至2018年三年間,嫌疑人沈某某利用多個手機號碼,以上述「三爺」、「太爺」、「書協主席沈鵬」及「沈散思」的身份,相互配合製造各種騙局,除收取所謂「拜師費」、「感謝費」、「裝裱費」等費用外,還以做「道法」為名對被害人提出各種名目繁多近乎苛刻的要求。如讓被害人準備白洋澱野生鯽魚100餘條、散養柴雞20餘只以及鹹鴨蛋、開心果等物;要求被害人親手包1000餘個的素餡餃子;數次要求被害人給其手機充值;讓被害人找關係幫助一名非京籍學生進入北大附中等。後期嫌疑人幾乎對被害人達到精神控制的地步,如要求被害人按照其所規定的時間起床,甚至精確至幾分幾秒。被害人若有稍不稱其意的地方,即威脅要發功懲罰被害人及其老伴。被害人聽後心生恐懼,更加誠惶誠恐,常常不分晝夜完成嫌疑人交代的任務,導致血糖升高,右眼視力嚴重受損。
檢察官說法 子女應對老年人有更多關心防止被騙犯罪嫌疑人沈某某虛構多個身份,精心編織騙局,並藉助迷信「道法」等手段對被害人施以精神控制,一步步騙取被害人財物,其行為已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之規定,涉嫌詐騙罪。
檢察官提醒,本案被害人之所以被騙長達三年之久,飽受嫌疑人折磨,一方面是因為老年人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對騙局的識別能力較差,容易上當受騙;另一方面被害人的子女遠在國外,平時與老人溝通交流較少,使老人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此也是導致不能及時揭穿騙局的原因之一。此次案發也是因為被害人的兒子回國後發現父母被騙立即報警,才使得犯罪嫌疑人最終伏法受裁。在此,檢察官提醒市民,對家裡的老人多一些關愛,多一些陪伴,及時彌補他們的情感缺失和心理需求,關注他們的社會交往情況,主動防範針對老年人的各種騙局,不給詐騙分子留下可趁之機。
(原題為《假書法家設連環騙局 對老教授施以精神控制騙取錢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連環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