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導, Verkhoyansk是俄羅斯位於北極圈內的邊遠小鎮,6月20日,Verkhoyansk溫度達到38℃,打破了北極圈內最高氣溫記錄。
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
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最高氣溫記錄,北極圈內小鎮最高氣溫居然能達到38℃,這絕對不是一個孤立的天氣事件,它是發生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之下的。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宣布,全球5月氣溫異常升高,且與2016年5月並列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
NOAA公布最新全球溫度報告指出,全球5月份的平均氣溫比20世紀的平均氣溫高0.95℃。對於北半球而言,這是5月最熱的記錄。
NOAA還指出,全球3月至5月份的平均氣溫比常年平均值高1.06℃,是僅次於2016年的第二個最熱的季節。此外,全球從1月至5月的平均氣溫比20世紀平均氣溫高1.10℃, 20世紀的平均氣溫是13.1℃。
據氣象部門觀測,6月3日前後,河南、河北出現大範圍41-42℃的高溫天氣;6月8日,遼寧朝陽出現38.3℃高溫,這是東北地區6月份罕見的高溫;6月23日福建漳州的最高氣溫達到40℃!由於前期降雨多,空氣溼度大,日溫差小,漳州異常酷熱,如「蒸籠」一般。河南、雲南因為高溫少雨出現乾旱,近期河南乾旱才得到緩解。
全球氣候變暖始於英國工業革命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從19世紀英國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向大氣中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北半球春天冰雪解凍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霜凍開始時間卻晚了約10天。
全球氣候變暖是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球大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
由於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使用或間接使用化石燃料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不斷消融、海平面緩慢上升等。這些都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全球氣候變暖帶來一系列的災難
20世紀90年代,是自19世紀中期有氣象記錄以來氣溫最高的十年,在記錄上最熱的是:1998年。1998年夏季 我國長江和松花江全流域發生的大洪水大家都應該記得。
全球氣候變暖會加速北極和南極冰山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發表文章稱,隨著海平面上升,美國約1400個城市至2100年或將被淹沒。據報導,該結論由Climate Central獨立研究中心的班傑明施特勞斯研究所得。他的研究報告稱,至2100年,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127釐米,屆時,美國約1400個城市將面臨被淹沒的威脅。
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巨大熱能,會給熱帶天氣系統提供超強的動能,容易形成超大型颱風、颶風等災難。颱風、颶風還會帶來次生災害,尤其是颱風、颶風等災難所帶來的大量降雨和強風,會導致泥石流、山體滑坡、樹木折斷、建築損毀等,嚴重威脅居民生活安全。
全球氣候變暖還會造成陸地上旱澇不均。內陸地區大面積乾旱使得糧食減產,飼料也同樣減產。水災、洪澇同樣帶來糧食減產。糧食減產,則飼料短缺,造成肉類食品匱乏,直接威脅國家穩定。
全球氣候變暖使得昆蟲類生物提早從冬眠中甦醒,而靠這些昆蟲為生的長途遷徙鳥類卻無法及時趕上,錯過捕食的時機。昆蟲們提前甦醒,因為沒有了天敵,將會肆無忌憚地吃掉大片森林和莊稼。
全球氣候變暖將使蜜蜂數目的大量死亡,沒有了蜜蜂幫助傳播花粉,植物將無法繁殖。也就是說,莊稼無法繁殖,無法結果,人類將沒有食物。
全球氣候變暖使得自然界食物鏈逐漸斷裂。海洋溫度上升也會使大量以珊瑚死亡。最底層的食物消失,使海洋食物鏈從最底層開始,向上迅速斷裂。由於沒有了食物,將有大量海洋生物死亡。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將會汙染海洋,釋放大量溫室氣體,加速全球變暖,形成惡性循環。
氣溫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灘涂溼地、紅樹林和珊瑚礁等生態群死亡,海岸遭到侵蝕,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層,加速沿海土地鹽漬化,給海岸帶生態環境帶來災難。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乾旱,森林火災將會非常頻繁。例如,最近發生的澳洲森林大火。
全球氣候變暖造成北極海冰減少,但對於中國來說,這會導致冬季極寒氣溫增多,「寒冬」頻現。這是因為北極海冰減少引起氣溫變化會使北半球西風帶的風力減弱,削弱西風帶對高緯度地區冷空氣的屏障作用。失去了這道「屏障」,西伯利亞冷空氣就會南下更加頻繁,使中國冬季變得更冷。研究數據表明,隨著北極海冰的減少,中國南方和北方冬季降水增加的現象越發明顯。2007年北極海冰出現歷史極低值後,中國南方出現了大規模的凍雨災害性天氣。
由此可見,全球氣候變會越來越嚴重 危害越來越大。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曾表示,如果各國再不積極行動拯救地球,恐面臨「無可挽回的地步」。
今年夏季洪澇重於乾旱,全國大部氣溫偏高,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
6月5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預測:預計今年夏季(6-8月)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降水總體呈「南北多、中間少」的空間分布,洪澇重於乾旱。長江中下遊、黃河中上遊和海河流域以及松花江流域可能有較重汛情。
預計全國大部氣溫偏高,黃淮西部、江淮、江漢、江南東部、西南地區東北部等地區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預計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接近常年,強度偏強,盛夏可能有北上颱風影響我國,對華東和華南東部沿海影響較大。
參考內容:
澎湃新聞-國家氣候中心:今年夏季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澇重於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