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拆解SENSEI 310,一來是清理下滑鼠,二來是準備對TrueMove3做些測試,關於TM3引擎也是拖了蠻久了,不少玩家都在催,一個個來吧,雷蛇FOCUS+之後是TrueMOVE,最後是HERO,最最後再匯總下目前1:1引擎的三大家各自情況。
腳貼下四顆螺絲的固定方式,拆卸方便,上下蓋、主副PCB板結構。腳貼的槽開大太大且深,腳貼背面露膠了,就容易積灰。
卸掉副PCB板,能看到SENSEI310的上蓋其實是側蓋、中框一體式的結構,外層尾蓋則由4顆螺絲配合卡扣鎖死在中框上。
左、右按鍵採用分體式外形、半分離式U型結構,末端還是連在一起的並非完全分開。因此它的力臂的控制依然是通過形變力矩(被動)來實現,也是目前的主流中端滑鼠分體式按鍵的做法。按鍵和中框的固定方式:通過卡扣和限位固定後,再由尾蓋壓住鎖死,左、右鍵彼此幹擾少,按鍵的各自獨立和穩定性還是可以的。
按鍵擊柱採用加寬的強化一字型結構,沒有額外的耐磨墊片。目前使用情況來看,抗磨損情況還比較理想。
從結構上看得出來,兩側防滑結構是貼上去的矽膠片,防滑、舒適性不錯但耐磨性一般。見識過網上一些玩家直接磨出「隕石坑位」的驚人指力,其實可以通過購買第三方防滑貼做補救。
主板情況,鑲金邊的PCB板看著挺提神,而且電路設計清晰,元器件多以SMT工藝為主,整塊板子乾淨大氣。此外,PCB板上有一些預留設計,這套方案未來可能有其他變數吧。
TRUEMOVE3引擎,12000dpi、350ips,現在看來參數高低確實沒什麼優勢,但也夠好了。其實它是基於PMW3360優化而來,比如抖動降低,好像它是最早提出1:1真實追蹤概念的。
滑鼠的主控為意法STM32F103T6U6A, Cortex-M3架構的32位ARM處理器,主頻72MHz,配合一顆是512KB存儲晶片,非常不錯的方案。
其它方面,微動本身是歐姆龍50M黑殼藍點微動,按壓清脆回彈有力,剛上市的時候,點擊感覺還是挺驚豔的,但出現雙擊之後,換成了20M。
編碼器採用是日本的ALPS,手感不錯,齒感細膩清晰,滾動順暢、低噪。
伸入滾輪下方的LED燈,外附一個乳白色燈罩,柔化霧化燈光,避免一些滑鼠滾輪背光明暗分明的低劣感。
滾輪兩側轉軸上都塗抹了白色潤滑脂,降低轉軸和支架間的摩擦,提高順滑度、降低噪音。
PXI原相定製的TRUEMOVE3引擎的配套透鏡,和SENSOR之間有4個限位固定實現完美匹配,再經過底蓋的加強筋限制移動,透鏡在激烈操作中的穩固性不必擔心。
透鏡的穩定是OK的,但SENSEI310的透鏡底部是沒有防塵設計的,這個在SENSEI TEN上改進了。目前的310還是比較容易進灰,用它主打電競的玩家,建議常用合適的透鏡/光孔清潔工具進行清理。
拆解大概就這些了,作為老資歷的牌子,SENSEI 310除了TM3引擎之外,這種長力臂的按鍵結構的設計在當時也是比較有優勢的,現在效仿的不少了。把滑鼠灰塵清理好,後面就能測測它的精準度了,請關注我們後續《GWT報告篇》對SENSEI 310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