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專家預測到本世紀中期,全球變暖將進一步導致亞馬孫地區的降水減少超過20%。隨著降水減少、溫度升高,亞馬孫雨林發生火災的可能性也會提高。人類必須採取更有效的措施來加以保護,不能讓災難一再上演。
7月,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亞馬孫雨林發生了數千起火災,與去年同期相比大漲28%。
這不禁讓人們擔心,類似2019年的災難性大火會重演嗎?
一
6803起!這是巴西國家空間研究院確認的7月份巴西亞馬孫雨林火災數量,去年同期為5318起。
法新社的報導稱,僅7月30日一天,衛星就發現了1007起新火災,是2005年以來火災最多的一個7月。
每年7月前後,巴西進入旱季,開始火災的高發期。接下來的八九月,火災數量往往會達到峰值,一直持續到10月後,隨著雨季到來,情況才逐漸好轉。
專家擔心,接下來的8月,僅從目前數據來看,巴西或會重蹈去年的災難性火災事件。
外媒報導,巴西亞馬孫環境研究院負責人表示,這是個糟糕的警示,幾乎可以預測8月會是相當艱難的月份,而9月也不會好轉。
2019年,亞馬孫的火災發生率比前一年高出80%。當年8月,大火持續燃燒,最終發展成為一場舉世矚目的災難——大半個月的時間裡,亞馬孫地區發現數萬處起火點,整個雨林過火面積超過100萬公頃。
最嚴重的時候,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被大火煙霧籠罩,城市仿佛從白天進入了黑夜。
這也是自2010年以來,亞馬孫雨林出現的最嚴重火情。2019年也因此被稱為雨林災難性的一年,引發全球關注。
二
對於一直都在發生的雨林大火,專家指出,不同於草原和森林自然起火,潮溼的亞馬孫雨林起火大都是由人為造成。
在環保人士看來,很多火災是因為非法開墾引起的,目的是讓森林讓位於農業、畜牧業和採礦業。
為佔用更多土地用於放牧或耕種,人們砍伐雨林,並通過燃燒的方式清理現場,而燃燒留下的草木灰燼則成為肥料。
據媒體報導,每年6月至9月,亞馬孫進入旱季。其間進行的焚燒開荒所導致的森林破壞一直是當地政府面對的環保難題。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亞馬孫雨林遭損毀面積再創新高。
同樣是巴西國家空間研究院給出的數據,僅今年6月,雨林遭損毀面積就達到1034平方千米,是自有該項研究記錄11年來的最大值。
上半年,亞馬孫雨林遭損毀面積累計達到3069平方千米,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5%,損毀情況有加速之勢,其中絕大部分都屬於非法砍伐 。
人類的開荒、非法砍伐等行為與火災疊加在一起,正加速著亞馬孫雨林的消失。
環保組織因此指出,亞馬孫正瀕臨危險的轉折點。他們警告,亞馬孫甚至可能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崩潰,對當地土著、野生動植物、健康和氣候造成災難性影響。
三
亞馬孫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佔地550萬平方公裡。佔據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也佔全球森林面積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這裡也被稱為「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
在研究人員看來,大規模開荒、森林砍伐以及火災加速了雨林的草原化,並嚴重威脅著地球上的其他地區,可能為世界帶來不可逆的後果。
有研究表明,雨林遭砍伐破壞後,美國西北海岸的降雨量將減少20%,作為加利福尼亞州城市和耕地用水重要來源的內華達山脈積雪層將減少50%。
專家解釋稱:「亞馬孫地區的森林砍伐不僅嚴重影響亞馬孫,由於其不可控性,它還嚴重影響大氣層。大氣還會將其不良後果傳遞發散。」
亞馬孫雨林歷史上一直是二氧化碳的有效碳匯。它將二氧化碳積累到雨林的樹木中,幫助減少人類工業排放效應。
雨林一旦被毀,全球的碳排放量無疑將增大、降水將減少,進而加劇全球變暖。
反過來,專家預測到本世紀中期,全球變暖將進一步導致亞馬孫地區的降水減少超過20%。隨著降水減少、溫度升高,亞馬孫雨林發生火災的可能性也會提高。
這是一個人類不想看到的惡性循環。
今天的亞馬孫雨林裡,生活著地球上1/10的已知物種,包括4萬種植物、3000種魚類和1000多種鳥類。305個土著群體也生活在這裡,依靠雨林和河流生存。
亞馬孫雨林的存在,對地球至關重要。顯然,人類必須採取更有效的措施來加以保護,不能讓災難一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