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網友喜歡飼養玄鳳鸚鵡,尤其是那些親手奶大的,往往這種親手飼養的鸚鵡,對主人十分信任,愛和主人互動,在家裡也是跟著主人不離不棄,很粘人。
玄鳳鸚鵡有著漂亮的頭冠,聰明好動的性格,好奇心強,特別會討主人歡心。
每隻鸚鵡的主人都想把自己的寶貝鸚鵡帶到戶外去溜達,這也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那麼出門遛鳥,怕飛走怎麼辦?其實這種問題網友都各持己見,一直爭論不休,要不要給鸚鵡腳上戴繩,不帶繩子也行,要不要剪翅膀,鸚鵡沒有飛羽了,飛不起來的鸚鵡還有什麼吸引人的樂趣?
一開始,主人不會相信自己養的鸚鵡,會無情地飛走。
結果多數會飛的鸚鵡,都在戶外飛丟了,就一下子,瞬間你就變孤單了。
並沒有飛多遠,不是在房上,就是在樹上,你能看到它,它也能看到你,可是不管你怎麼呼喚它,它都好像聽不到一樣,恩斷義絕似的,逐漸飛離你的視線。
情況就是這樣,玄鳳鸚鵡飛丟了。
事後想想,也總想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鸚鵡,就這麼容易得飛丟了,失去鸚鵡人的有多麼傷心。
發生這種事情的原因並不複雜,只要是你的玄鳳鸚鵡沒有進行過戶外放飛訓練導致的。
當鸚鵡和主人來到戶外時,環境變大了,有很多景象吸引著鸚鵡,藍天、綠樹,鸚鵡都會本能的想飛過去。
一旦鸚鵡好奇地飛過去,情況就會發生變化,因為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一些自然因素存在著。
那就是空氣中的對流現象,戶外的空氣對流現象是一直存在著,冷熱氣流不均勻的分布和不停的流動著。
這些氣流對一隻沒有戶外飛行經驗的玄鳳鸚鵡來說,就是一道一道無形的屏障,鸚鵡雖然看不到氣流,但是它能明顯感覺到。
這點鸚鵡要比我們人類敏感的多,這時候鸚鵡都會表現的迷茫或者驚慌失措,不知道怎麼辦,很害怕,即使鸚鵡想下來回到你身邊,但是它做不到,就像一片樹葉飄落在溪流裡,就這樣順流飄走了。
鸚鵡飄走了,主人都會要尋找幾天的,可是就是找不到,就像消失了一樣,會不會飛的太遠了呢?
其實家養的鸚鵡飛翔能力很弱,飛不高,也飛不遠,飛不動的時候就會停下來待在一個地方。
還有一點鸚鵡不像野生鸚鵡那樣具有很強的方向感,能找到回家的方向。
家養鸚鵡是不具備野外生存能力的,正常情況下不吃不喝能活2天時間。
我曾經多次看到過一種名叫斑頭鵂鶹的貓頭鷹捕食流浪鸚鵡的畫面,的確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只可惜我沒有拍到這種畫面。
這種貓頭鷹沒有可以接受聲波的臉盤,因為它們是不需要接受聲波,它們是一種視覺敏銳,主要在白天活動的貓頭鷹,是一種很機警的獵手。
主要捕食小鳥,大一點的昆蟲,鼠類,小爬行動物。
這種貓頭鷹體長20多釐米,體重200克左右。
該種貓頭鷹在我國分布很廣,白天也很少鳴叫,加上身上和樹皮顏色一樣的保護色,很難被人發現。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有它們生存的空間。
玄鳳鸚鵡多是人工繁殖出來的,羽毛色彩在戶外沒有保護色的功能,如果你家周圍環境裡棲息著這種貓頭鷹,那麼飄走的玄鳳鸚鵡,很容易被它們發現和捕食。
一個暗影一閃而過,鸚鵡就會消失了,剎那之間的事情,最後被貓頭鷹吃到肚子裡去了。
當然斑頭鵂鶹並不是專門吃鸚鵡的,只是偶爾送上門的食物;它們並不壞,大家都知道是益鳥,養鸚鵡的人不需要去怪罪貓頭鷹的。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和網絡。
你覺得飄走的鸚鵡是被人撿走了?還是餓死在外面了?還是被捕食了呢?
歡迎你留言給我,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