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HBO歷史劇《車諾比》與現實之間的出入

2021-01-12 躍馬酒館小招待

不得不說,《車諾比》是HBO出品過的少有以真實歷史改編的優秀迷你劇。雖然本劇以寫實為賣點,試圖為觀眾營造厚重的歷史感,但是實際上與現實之間有不少出入,畢竟製作方以西方的視角先入為主,在一些細節添油加醋也可以理解,今天我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

語言

相信初看這部劇的時候,大家都被一群身著上個世紀80年代服裝的蘇聯人講著牛津腔的英語嚇到了,特別是那一聲聲「Comrade」叫出來,的確讓人出戲。

本作的編劇克雷格·馬津曾經對此表示過擔憂,曾經嘗試過讓演員都統一使用帶有東歐口音的英語,但效果適得其反,所有的角色都帶著一種不該有的喜劇色彩,反而失去了應該有的歷史感。更何況這樣還不利於演員的臺詞發揮,這個設計才被作罷。

於是我們能在這部發生在前蘇聯的「歷史劇」中,聽到英格蘭、瑞典、愛爾蘭的英語口音。好在製作組沒有考慮用美國演員,不然一口濃鬱的美國南方口音從蘇聯官員口中蹦出來,就真的成喜劇了。

普裡皮亞季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時23分,車諾比核電站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爆炸,本劇真實地還原了這個場景。令人震驚的是,當時在場值班的最高負責人,核電站副總工程師阿納託利·迪亞洛夫對事件的嚴重程度估計不足,將探測儀器的上限3.6倫琴當作即時輻射量上報,再加上其他官員的一系列官僚做派,導致直到事故發生18小時候後才決定疏散最靠近車諾比的普裡皮亞季市。此地人口在意外發生時有49,400人,整個撤離過程又花了十多個小時,直到事故發生36小時後整個城市才被撤離完畢。一些普市的居民在撤離過程中就已經受到了核粉塵的汙染。

普裡皮亞季大疏散

柳德米拉·伊格納琴科

消防員瓦西裡·伊格納琴科和他的妻子柳德米拉是整部劇中以平民視角看待這場悲劇的關鍵人物,他們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瓦西裡也的確是第一批達到現場的消防員之一,不過他們的故事在劇集裡得到了一些「藝術加工」。

瓦西裡·伊格納琴科

在劇集中,柳德米拉·伊格納琴科為了見到自己的丈夫「賄賂」了一名醫院的職工,並且還隱瞞了自己懷孕的事實,這部分的確發生過。

在現實中,她還向詢問她的放射科醫生謊稱自己已經生育過兩個孩子,另外醫院的管制沒有像劇集中展現的那樣鬆懈,她僅僅被允許探視,絕對沒有接觸瓦西裡的可能(後來的研究證明,受到嚴重輻射傷害的人除了自身的痛苦以外,其實對外界沒有輻射汙染,但當時蘇聯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嚴禁接觸的)。

另外在劇集中,柳德米拉最終失去了她的寶寶和丈夫,瓦西裡在現實中的確在兩個月內死亡,過程極其痛苦。不過柳德米拉失去的這個孩子是否由於輻射汙染一直都有爭議,因為沒有研究指出胎兒更容易吸收輻射,也沒有其他的案例支持有新生兒因為接近受到輻射汙染的病人而夭折。

三位勇士

第二集的結尾,描述了三名志願者穿戴防護設備潛水進入四號反應堆下方被水淹沒的地下室,他們正在執行一項當時被認為「短期內必死」的任務。

三位勇士

5月2日,由於四號堆的高溫石墨塊和巖漿狀態的堆芯仍舊在地下室上方燒灼著混凝土層,一旦被融穿,這些溫度高達1,200度的放射性材料將迅速蒸發地下室中的兩萬噸放射性廢水,到時將造成一場水蒸氣大爆炸,將更多輻射源拋向空中向周圍散布。

於是二號堆的高級工程師阿列克謝·阿納年科,二號渦輪車間高級工程師瓦列裡·別茲帕洛夫以及反應堆值班長鮑裡斯·巴拉諾夫三人志願承擔了將地下室廢水排空的任務。

三位勇士

由於這些高放射性廢水的輻射強度無法探明,三人很可能在還沒有到達排水閥之前,就已經被輻射摧毀了身體機能。但幸運的是,在多重防輻射服的保護下,三人還是完成了任務。更為幸運的是,三位勇士都活了下來,其中鮑裡斯·巴拉諾夫死於2005年,而其他兩人至今仍然健在。

礦工

雖然地下室的積水被排空,但是那些高溫堆芯仍舊有可能融穿地下室的混凝土隔層,對地下水網造成汙染。於是當局調集了超過400名煤礦工人前往車諾比挖掘隧道,再向其中填充冷卻物質。(由於大型挖掘機械無法在這種高強度的輻射環境下正常工作,所以用機械挖掘的效率還不如人力)。

於是便有了劇集中,煤炭工業部長在礦山被煤炭工人嘲笑的戲劇性一幕,這當然是藝術誇張,不過的確反應了這群礦工的彪悍程度,也是整部劇最雄壯血性的一幕。

由於地底的高溫環境,那些礦工不得不全身赤裸作業也是事實,多年後的醫學報告顯示這些礦工是此次事故受害最嚴重的群體之一,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礦工被檢測出不同階段的癌症。

但諷刺的是,堆芯始終沒有融穿地下室的混凝土層,也就是說這些礦工的工作並沒有意義。西方此後一直拿這些案例攻擊蘇聯在人權方面的缺失,但是他們不曾想過一旦堆芯真的融穿混凝土層,進入地下水網,遭殃的將是所有中、東歐國家乃至整個歐洲。

直升機墜機

第二集中,早期的控制方案是對暴露在空氣中的堆芯覆蓋硼砂,這個方法後來被證明有效。但由於現場環境的限制,硼砂必須用直升機吊裝從空中對堆芯進行「轟炸」,於是就出現了那個著名的直升機墜機的鏡頭。

劇集中的解釋是直升機飛行員飛入了高濃度的有害濃煙,沒有辦法分辨方向,一頭撞向了旁邊的吊車纜線。

不過在現實中,這個慘劇並不是發生在事故搶險的初期,而是發生在10月的後期處理階段,蘇聯當時已經開始為四號反應堆上面加蓋「石棺」。一架米-8直升機在反應堆上方吊裝「石棺」材料的時候,起重機操作員在沒有得到命令的情況下旋轉了吊臂,來不及躲避的米-8槳翼被起重機纜索切斷,造成一名飛行員和三名地面人員的喪生。

真實墜機場面

整個蘇聯為此次救災調動的直升機飛行超過5,000架次,從米-6、米-8到米-26、甚至米-24這種武裝直升機也上場了,在如此高危環境下的作業僅造成這一起墜機事故,不得不感嘆當時蘇聯直升機飛行員的素質。

用於車諾比搶險的機械墳場

烏拉娜·霍繆克

烏拉娜·霍繆克在劇集中被描繪成「吹哨人」,一個為了探求車諾比事故真相的勇敢正直的核物理學家。不過在現實中這個人物並不存在,她是一群蘇聯核物理學家的集合體,編劇將他們的言行整合到了一個虛構的人物身上。

烏拉娜·霍繆克

瓦列裡·列加索夫

劇集的主角,從事故一開始就擔任車諾比事故處理委員會委員,並且在事後代表蘇聯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於維也納的特別會議上做報告。在車諾比事故兩周年,也就是1988年4月26日自殺,這與現實當中無異。

瓦列裡·列加索夫

本劇的第一集片名為「1:23:45」,這個時間即是車諾比事故發生的時間,也是主角瓦列裡·列加索夫自殺的時間。

不過現實中車諾比四號反應堆爆炸的時間是4月26日1點23分47秒(UTC+3),而瓦列裡·列加索夫確切的自殺時間絕不可能精確到秒,所以不存在什麼「12345」的巧合。

另外劇中為了突出蘇聯政府的無能,安排瓦列裡·列加索夫在自殺前留下了一份錄音,錄音中揭示了蘇聯政府很早就知道RBMK-1000反應堆的設計缺陷,但是因為官僚主義和內部派別鬥爭,這個問題被忽略。

對此,BBC曾經出過一部記錄片專門「揭露」這件事的真相,他們在片中宣稱瓦列裡·列加索夫在維也納所作的報告受到了蘇聯內部審查的壓力,並不能完全反應事實,而他自殺前留下的錄音帶則揭露了這一點,但關鍵是BBC自己都沒有辦法拿出這份錄音帶曾經存在過的證據。所以....真相如何各位可以自行判斷。

後記

截至2005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對車諾比事故的報告中提到,有47人在這場事故和救災行動中直接死亡,受核輻射引起的併發症而死亡的人數估計在4,000人,患上癌症的人口多到無法統計,對車諾比周圍生態的破壞更是難以估量。

這場悲劇發生後,整個世界看待原子能的視角也發生了改變,人們直觀地看到了這種所謂的「清潔」能源一旦利用不當能夠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諷刺的是車諾比核電站的反應堆屬於RBMK-1000型,這種型號的反應堆在蘇聯境內還有超過10座,事故發生後仍舊在運行。

甚至車諾比本身已建成的四座反應堆中,除四號堆被廢棄外,另外三座仍持續運轉了多年。1991年蘇聯解體後,缺乏能源的烏克蘭仍舊保持著車諾比核電廠的運作,直到2000年,該廠的最後一個反應堆才被關閉。

3D技術還原的車諾比核電廠模型

相關焦點

  • HBO美劇《車諾比》
    ——S.A.阿列克謝耶維奇《車諾比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那裡是現實版的寂靜嶺,看起來處處生機,但卻不屬於人類。那裡盛開著向日葵,樹根處有成片的蘑菇,但靠近意味著死亡。那裡還有老人,無所謂何時死亡的老人。
  • 編劇回應:HBO歷史劇《車諾比》沒有第二季!_遊俠網 Ali213.net
    大熱的HBO歷史題材電視劇《車諾比》已於本周二完結,《車諾比》這麼優秀大家意猶未盡都希望有第二季,可該劇的編劇Craig Mazin發推表示:《車諾比》沒有第二季。
  • 他們在現實的車諾比撿垃圾
    在書中,外星人造訪地球後留下了一些人類無法理解的神秘物體,這些物體周圍經常出現超自然的現象,聯合國和政府將這些地區列為危險禁區,不允許任何閒人出入。而一群外號潛行者的人隨之出現,這些人會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進入禁區,偷取外星神器去賣錢。
  • 《車諾比》,是真相還是渲染?
    「《車諾比》並不僅限於一部歷史劇,它更是一個給觀眾的警醒。」美國《時代》周刊以此為題刊文稱,在這部講述災難的劇集中,我們能看到蘇聯最終解體的根本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社會停止相信科學的後果。儘管大部分英美媒體對該劇都讚不絕口,但該劇在真實還原度上仍存在瑕疵。
  • HBO新劇《車諾比》連結哪裡看 車諾比核事件始末
    它們四處遊蕩,像狼群一樣襲擊進入隔離區的科研人員,血淋淋的場景像極了現實版的生化危機。直到看完劇,查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其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的400倍以上,才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一組數字看一下。
  • 不喜歡HBO版車諾比,俄羅斯:我們自己拍!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任潔】美國HBO製作的劇集《車諾比》播出後收穫大量好評,但俄羅斯方面有評論稱HBO版本的《車諾比》有細節失實,刻意抹黑俄羅斯之嫌。因此,俄羅斯NTV電視臺5日在推特上宣布,將拍攝俄羅斯版本的車諾比劇集,故事將講述蘇聯特工如何接受任務前往車諾比,阻止美國中情局(CIA)特工破壞核電站的陰謀。HBO版《車諾比》劇照。俄羅斯「INOSMI」新聞網報導截圖。
  • 融媒體時代:大眾目光洗禮下的歷史劇
    他們擅長掃讀、跳讀,注意力焦點在多個屏幕和文本之間不停跳轉,偏好多重信息流動,追求強刺激水平,對單一粗糙的文本忍耐度低。在這種立體多維的評比視角和多屏競爭眼球的格局下,缺乏短視頻和遊戲的傳播優勢的歷史劇,必須發揮博大精深的素材優勢和工業製片優勢,從服飾妝容到體態氣質,從歌舞吟誦到場景道具,從實景到特效,打造更加精美的視聽古典美學系統,以便在信息洪流中第一時間贏得觀眾的好感。
  • 《車諾比》:抹黑蘇聯還是還原史實?
    2019年,HBO電視網推出了迷你劇《車諾比》,該劇講述了1986年烏克蘭車諾比事故發生、救災與科學家揭露事故原因的故事。這部僅有5集的歷史劇實現了口碑的爆棚,並在中國的年輕觀眾中引發了激烈的網絡論戰。部分網友認為這部劇思想深刻、符合歷史事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另一派則認為,這部劇站在西方立場上抹黑蘇聯。兩派觀點針鋒相對。
  • HBO迷你劇《車諾比》:因為「真實」,所以恐懼
    「他需要喝牛奶,很多牛奶,」我的朋友說,「每個人至少要喝三升……」——摘自《車諾比的悲鳴》,(白俄)阿列克謝耶維奇《車諾比的悲鳴》簡體中文版書影車諾比核電站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1986年的那場事故徹底打破了這一神話。
  • HBO神劇未能觸及的車諾比的歷史真相,全在這本書中
    當車諾比爆炸發生時,他的住所就在受損的核反應堆下遊不足500公裡的地方。在《車諾比:一部悲劇史》一書中,浦洛基利用新近公開的政府檔案,結合大量倖存者的訪談素材,詳盡敘述了車諾比事件的背景、起因、過程、後續,及其對人類與自然、對國際社會所造成的深遠影響。作為該事件的同時代親歷者,他希望用事實的記錄,喚起未來人們如何安全利用核能的思考。
  • 把《車諾比》的核輻射和選擇放入遊戲中,你敢嘗試嗎?
    儘管由HBO創作的歷史劇《車諾比》只有五集,但他在口碑和視覺衝擊力上贏得了大豐收。這是最好的美劇。該劇講述了烏克蘭的故事,是什麼導致了車諾比事故,以及在災難中勇敢的人們如何犧牲自己來拯救歐洲。正是他們在核洩漏中的勇敢才最終解決了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現在新的石棺已經投入使用,在下個世紀,車諾比核電站將在新石棺的保護下靜靜地站在prov皮亞季中,然而所有關於核輻射的猜測幾十年來從未停止過,如果有這樣的遊戲可以讓你體驗核輻射後的世界,你敢試試嗎?
  • 《車諾比》核爆後,你也許想送「某些人」去現場
    每日心選在看完《權力的遊戲》之後開始尋找新的美劇來看,於是就找到了最近比較火的HBO新劇《車諾比》,目前它已經更新到了第三集,不過我才只看了一集。相比起史詩級美劇《權力的遊戲》這種完全架空的故事情節,《車諾比》則更像是一部歷史劇。
  • 車諾比清理員自殺身亡,一周津貼僅35鎊,看劇時淚流滿面
    6月剛剛推出的HBO迷你劇《車諾比》播出一段時間後,收穫了很強烈的反響,而現年61歲,曾經是車諾比4號反應堆清理員的朱斯蘇普在看過該劇後竟然選擇了墜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據朱斯蘇普的女兒稱,他在生前觀看《車諾比》這部劇時,經常眼中滿是淚水,這部劇中的一些情節和場景重現,讓朱斯蘇普重新回憶起了當年那段痛苦的過往。並且由於在車諾比事件中深受核輻射的影響,朱斯蘇普生前常年頭痛和暈倒,可以說身心一直備受折磨。朱斯蘇普一直要求國家為其提供公寓,但至今未如願,他的養老金及殘疾津貼每周僅有35英鎊。
  • 9.6分美劇《車諾比》今晚上線,HBO必出精品,延續恐怖?
    《車諾比》這個詞相信喜歡美劇的朋友一定不陌生,沒錯,其實它正是發生在1986年真實事件為背景並且改編而成的,探究了這場災難發生的原因,當然這件事也算是當時讓所有人觸目驚心的事件了。而如今,這件事被改編成真實劇情,將於今日與觀眾們見面,故事並不是以電影的形式出現,而是以劇情的形式出現的。
  • HBO神劇《車諾比》背後,真實而慘烈的核輻射真相
    近日,《權力的遊戲》惡評如潮,可謂是虎頭蛇尾,好在HBO神劇《車諾比》力挽狂瀾,僅僅第一季剛播出1集,豆瓣評分已高達9.6,保住了HBO的名聲,而且再一次引發了美劇狂潮。這兩周《車諾比》刷爆了朋友圈,微博,抖音,本以為是人物紀錄片的小編在吃外賣的時候順手點開了第一集,誰知全程高能,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
  • 車諾比成為了現實中的廢土樂園
    一部《車諾比》帶人們回到了1986年的那個災害現場,一些關於車諾比的傳聞又反覆被人提了起來。 「車諾比的老鼠真的和狗一樣大!」
  • 《車諾比:一部悲劇史》:解讀HBO神劇也未能觸及的歷史真相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磊 通訊員 董芳1986年爆發的車諾比核災難震驚世界,已經成為意義複雜的全球性文化符號,引發了無數媒體報導、文學作品和非虛構作品的解讀和演繹。日前,廣東人民出版社旗下社科圖書品牌「萬有引力」出品的《車諾比:一部悲劇史》(以下簡稱《車諾比》),利用新近公開的機密檔案和文件,結合大量目擊者的訪談素材,全面解讀核災難前後的宏觀背景與微小細節。《經濟學人》雜誌評價說,「(《車諾比》是)關於車諾比核災難最權威的史學作品。」「一半的真相,無異於謊言。」
  • HBO高分神劇《車諾比》第一集劇評:隱瞞之惡
    車諾比事故發生在蘇聯烏克蘭普裡皮亞季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發生於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 整部劇的核心在第一集的開頭就被展現出來,讓我們細細體味這段話: 「謊言的代價是什麼?
  • 車諾比 | HBO的「年度最佳」不是《權遊》,而是這部「前蘇聯的...
    是這個最敏感、最禁忌、最「有毒」的名字—— 《車諾比》   車諾比核電站,曾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核電站   但《車諾比》沒用這種偷懶的方法嚇人,嫌這操作太「淺」。   它的「深」度驚悚就在於:   壓根兒沒給核電站爆炸一個鏡頭。   核災難獨有的可怕之處,是「殺人於無形」。   這場事故有多嚴重?   把鏡頭對準目擊者和當事人,你就知道什麼是「人間地獄」。
  • 車諾比事故,與蘇聯體制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聯繫?
    車諾比核電站事故是蘇聯難以抹去的創傷,而導致悲劇發生的原因,從未遠離這片土地。對於大多數的俄羅斯人來說,政府在車諾比事故之後的種種拖延,謊言,根本不是什麼驚天的歷史秘聞。5月2日,車諾比周邊十公裡的居民才開始進行疏散,4日,疏散範圍達到了30公裡,這也就是今天的車諾比禁區,已經過去近40年,這個地區還沒有解禁,而在當時當地居民就在這樣的高輻射區一無所知的生活了一個多星期。從疏散活動開始之初,蘇聯的各大報刊就開始刊登警惕外國勢力抹黑的系列文章,並回顧了其他國家的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