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發出返航代碼「7700」
8月28日,西部航空PN6219航班在武漢天河機場起飛後不久返航,原因是機上一名24歲乘客突發哮喘。原來,乘客攜帶的哮喘急救藥在安檢時因屬於噴劑被沒收了,而飛機上又未配備此類藥物。
如果不是這則新聞,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救命藥也不一定能夠帶上飛機。雖然這名患者很幸運,遇到了作為專業醫生的乘客施救,在飛機緊急返航後挽回了生命。不過,這個帶有很大僥倖色彩的緊急事件還是讓人捏了一把汗,有必要對當前飛機安檢規則和機上急救藥品配備有更多審視。正如施救的蘇醫生在朋友圈裡的感慨:當時機上備有哮喘急救藥就好了。他提議,飛機上應常備8類常用急救藥品。
以哮喘病為例,有數據顯示,中國約有3000萬哮喘患者,這之中有相當一部分都需要隨身攜帶急救藥品。這類乘客坐飛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健康隱患,若不能攜帶急救藥上機,等於是進一步放大風險。民航安檢對液體、凝膠及噴霧類物品,執行嚴格的標準,這是好事。只是因為藥品的特殊性,在附有醫生處方或醫院證明的前提下,理應獲得豁免。
這次事件中,乘客的哮喘急救藥在安檢時被沒收,到底是因為沒有出具醫生處方或醫院證明,還是其他原因,尚未公布。但這種情況可能給乘客增加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對於救命藥品的安檢規則執行,能否通過加強現場驗證,給予一定的靈活空間,有必要考慮。
其次,還涉及到對藥品攜帶相關規則的宣傳和普及。很多時候,乘客未按規定攜帶藥品,可能是對於規則的不熟悉。乘客固然需要提前做好「功課」,但民航作為服務行業,對於相關規則的告知,還是有必要加大力度,避免因為信息不對稱,既增加管理成本,也給乘客造成困擾。信息的傳達不僅是在航空公司的官網掛出來那麼簡單,更應考慮到乘客的實際需求,在購票時通過簡訊、在機場顯著位置標註等多渠道傳導給乘客。
另外,誠如當事醫生提醒的,飛機上急救藥品和設備的配備,也該有更多重視。報導提及,當時乘務員提供的急救包裡的藥物只有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腎上腺素注射液等寥寥數種,比較關鍵的哮喘急救藥則沒有。這個方面,過去是有過慘痛教訓的。2016年7月,一名85歲老人在飛機備降後發生意外死亡。其中責任爭議很大的一點,就是被指老人出現病症後,由於飛機上缺乏急救藥品和設備,延誤了救治時間。
目前有關飛機上急救藥品及配備種類、數量,民航局是有相關規定的。只是,具體執行得怎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老年乘客的增多,標準是不是要根據需要修改、優化,能否吸取更多的醫學專業意見,值得正視。
航空安全重於泰山,患者生命也非兒戲。在飛機上已可以使用手機的今天,作為更攸關乘客安全甚至生命的機上急救服務,沒有理由不做得更好。無論從法律、規則的角度,還是從航空公司提升服務的角度,都有必要作出適當的改進。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