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出現前,商業性與藝術性是一對水火不容的矛盾體,下裡巴人與陽春白雪間始終缺少一個有效的溝通載體。
電影出現後,導演們開始在光影世界裡,嘗試平衡大眾的審美需求與作者的個人表達,努力找到兩者的平衡點。
後來,文化、社會、宗教、政治正確等因素也成為電影需要權衡的因素。
尤其對全球上映的大片而言,稍有不慎,就會「倒黴」。
儘管這樣的創作模式已經延續數十年,但還是會有導演在平衡中遺失自己,拍出「爛片」或者「虧本電影」。
2019年,大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就迷失了自我,創作了一部史詩級的虧本電影。
《決戰中途島》
即便對普通觀眾而言,羅蘭艾默裡奇也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
尚格雲頓主演的《再造戰士》、威爾史密斯的《獨立日》,史蒂芬崔斯特的《史前一萬年》
2000年的大熱戰爭片《愛國者》、災難片影迷大呼過癮的《後天》,讓瑪雅人預言成為年度噩夢的《2012》。
這些耳熟能詳、口碑票房雙豐收的經典電影,皆出自這位好萊塢大師之手。
《決戰中途島》中,艾默裡奇延續了他的一貫風格。
用最震撼的特效、最瘋狂的大場面,為觀眾再現了二戰中美日兩軍在中途島進行海空軍大決戰。
開場,影片就展示了日本空軍對珍珠港的偷襲行動。
溫暖的日光之下,夏威夷上的美軍正在享受著愜意的周末,為戰友的婚禮而忙碌不停。
一派歡聲笑語時,防空警報響起,數百架日軍戰機來襲,摧毀了讓美國人引以為傲的戰列艦,摧毀了美軍基地,炸死炸傷更是不計其數。
炮彈如雨,戰艦上烈火熊熊,戰士的哀嚎聲透過屏幕,讓觀者無不傷感。
大場面,大決戰,大特效,短短幾分鐘,艾默裡奇就展現了他的魅力,震撼了鏡頭前的我們。
但這僅僅是個前菜。
為了展現中途島海戰,艾默裡奇斥巨資複製航空母艦。
藉助特效的力量,日本海軍8艘航空母艦、200艘艦艇組成的混合編隊,美國海軍的大黃蜂號、企業號、約克城號重新出現在了世人面前。
還有陰差陽錯誤入敵營的鸚鵡螺號潛艇、發生故障的日本築魔號預警機、火線上任的五星上將尼米茲。
甚至二戰中赫赫有名的美國海軍諜報部隊也出現在了鏡頭之中。
一部電影時長,艾默裡奇帶我們環顧了整個太平洋戰場。
原本孤立存在於電影世界的「偷襲珍珠港」、「空襲東京」、「珊瑚島海戰」、「中途島海戰」被聯接在一起。
更難的是,影片對戰爭態度保持了中立,努力復原了整個戰爭的全貌,甚至包括戰爭中日本軍官的英勇就義,以及他們對戰爭的反思。
雖然他們的戲份不多,卻讓人印象深刻。
可惜的是,這部造價高達一億美金的好萊塢電影,其最終的票房只有可憐的一億美金。
用中國電影市場的分帳比例計算,這部電影會讓投資方狂虧2億美金,即便加上版權分發費用,也無法彌補如此大的血虧。
外媒「Variet」評選的2019年度好萊塢賠本電影榜中,《中途島》榜上有名,擠入年度「虧本」TOP10。
就連影片主投資方博納影業的老總於冬,在採訪時也承認影片的虧本事實,話裡話外透著打碎牙往肚子裡咽的無奈。
以戰爭片的標準而言,影片用誠意滿滿的特效復原了太平洋戰爭,夠大氣,夠客觀,夠震撼,是2019年最讓人難忘的戰爭片之一。
但作為一部商業片,它卻是不合格的。
漫長的故事線、宏大的敘事之下,影片缺少了焦點人物,少了一條完整的情感線。
除了狂轟濫炸之外,觀眾收不到其它有用的消息。
碼字民工:小配角
免費編輯:威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