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題材的電影一直是我的最愛,這種通過電影的表現手法,把一個個宏大震撼的戰鬥場面以連貫的影像展現給觀眾,讓觀眾對於那些無法回溯時光並且親臨的戰鬥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樣的電影題材帶給觀眾的是難以言狀的體驗,實在是有別於其他電影題材。
但也由於這樣的電影在製作上耗時耗力,並且花費太多的資金,所以這樣的題材相對於其他題材來說較為稀少,一部好的軍事題材電影就顯得更加難得。2019年,有這麼一部軍事題材的電影問世,雖然是標準的歐美風格題材電影,但由於加入中國的投資,所以電影拍得與傳統歐美軍事題材電影又有那麼一點格格不入。看上去,這部電影既不是中國風格,也不是歐美風格,而是有點中西結合,這部電影就是《決戰中途島》。
電影雖然以決戰中途島命名,但並不是只圍繞這次戰役進行,從偷襲珍珠港到中途島海戰,都有詳盡的敘述,並且穿插了空襲東京的這一個在二戰史上作用並不大的事件。
這樣的編劇安排,其實是為了把整個時間線介紹個觀眾,讓觀眾對美日開戰的前因後果有所了解,藉此突出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美軍在處於軍事劣勢的情況如何迅速扭轉戰局,其中最為關鍵的戰役,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中途島海戰。影片對於這幾場戰役場面的敘述,極力還原了戰爭的真實性與殘酷,從偷襲珍珠港那場,沉沒的戰艦、屍橫遍野的醫院,在影片開始就給觀眾們感受到了二戰的殘酷性。
而後通過對空襲東京的敘述,反映出美軍對戰爭的必勝決心,為中途島海戰做出了鋪墊。最後是對該片核心中途島海戰的敘述,用了最大的篇幅來完整展現這一個戰爭場面,採用了主角視角,通過主角駕機對日軍航母的兩場攻擊,向觀眾展現了美軍在該戰役中勝利的必然性。
作為軍事題材的電影,該片對戰鬥場面細節的掌控還是比較嚴謹的,比如主角駕駛俯衝轟炸機對日本航母的進攻,採用了大角度的俯衝轟炸;杜立特中校採用陸基轟炸機在航母上起飛,為此對飛機進行了特殊的減重處理,用以增加航程。
對於戰鬥場面的拍攝,大量運用3D特效,很好的還原中途島海戰的場景,特別是轟炸機在躲避艦船漫天炮火的場面,營造出身臨其境的壓迫感,這樣的處理非常到位。
但作為一部2019年的電影,相對其他相同題材的早期電影,該片並沒有在3D特效上有很大的進步,並未與《珍珠港》等電影拉開視覺上的差距,考慮到這部電影的製作背景,也是可以接受的。特別是在選角色的方面,因為預算原因,最後大多採用好萊塢2、3線演員,可見這部電影的目標並非商業大片。
當然這些演員表現也不差,伍迪哈德森與艾倫·艾克哈特戲份不多,但表現的都算良好,值得一提的是淺野忠信,所飾的山口多聞令人刮目相看,其表演水準堪稱優秀。
《決戰中途島》,這樣的電影,讓人自然而然的聯繫起18年前的《珍珠港》,相較於大場面的運用,《決》在拍攝控制上還不如《珍》,很多鏡頭只能通過縮近突出細節,也許是由於投資限制的原因,這部影片還達不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頂級戰爭片的水準。對於另一部反應同時期海戰的日本電影《男人的大和》,《決》對軍事細節把握得更好,但在人物塑造上不如《男》,後者把人物的悲壯情緒發揮到淋漓盡致,把一群敗軍之將塑造出一種視死如歸的勇士氣勢,堪稱藝術化的洗白,而《決》這些人物,大多顯得個性內斂,與行事風格張揚的歐美人大相逕庭。
談到軍事題材的電影,順便提一下這些年來國產軍事題材的電影,就拿《紅海行動》與《空天獵》來對比吧,雖然這兩部電影敘述的內容是戰鬥,而非戰役,本不具可比性,無論從影片背景和戰鬥場面都無法和《決》相比,但既然提到就拿出來說下。相比《決》,《紅》與《空》對軍事細節的展現,並不符合一部軍事題材的電影應有的水準,更類似於普通商業片的表現,至於場面的運用,《決》雖然比不過《珍》,但也遠大於這兩者,至於人物塑造方面,後兩者水平相當,沒有令人印象很深刻的角色。
而《決》中的山口多聞,估計是因為演員的加戲,在艦船沉沒的那個場景,放棄逃生,自願與艦船一起沉沒,並且勸新兵離開的場面令人印象深刻。這樣的人物塑造,把如惡鬼一般的日軍將領,表演成一個儒雅的古代將領,很有日本影視劇的風格。聯繫起《男人的大和》,這種人物塑造是有一致性的。反觀《紅海行動》和《空天獵》,天馬行空的3D特效用了很多,卻沒有塑造出來一個有深度的中國軍人形象,實在是一種遺憾。比起57年以前中國拍攝的《甲午風雲》,無論是是人物塑造和劇情設計,甚至是演員的表演,差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