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上存在生命?這個如同天方夜譚的想法,今天卻被嚴肅討論了。
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14日發表一項行星科學最新發現,英國科學家團隊首次於金星大氣中探測到了磷化氫氣體。研究者認為,目前有兩種可能的解釋:存在某種我們從未了解過的化學反應,或是金星大氣層中的生命造就了這些氣體。
什麼是「磷化氫」?
如何為金星生命的猜想找到依據?在探測器深入金星大氣層之前,直接捕捉到生命的影像甚至是本尊,顯然不切實際。因此,研究人員可以使用的武器就成了生物標記。這類分子可以由生物體的代謝等活動產生,並且非生命過程都無法製備。之前的研究曾指出,在巖質行星中,故事的主角——磷化氫(PH3)就屬於一種生物標記。
金星與磷化氫分子(圖片來源:ESO/M. Kornmesser/L. Calçada & NASA/JPL-Caltech)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分子天體物理學博士後克萊拉·索薩-席爾瓦曾在天體生物科學年會上表示過,地球上的磷化氫是一種極易燃、極有毒、極惡臭的分子,可以在汙水、沼澤地、魚和人類嬰兒的腸道、稻田等地方找到,但所有這些地方都有一個共同點:沒有氧氣。這是因為,與氧氣接觸時,磷化氫會反應並幹擾細胞利用氧氣產生能量的能力。
她推測,在沒有氧氣的遙遠星球上的其他生命「可以愉快地產生磷化氫」,它們可能藉助磷化氫進行防禦、捕獲金屬用於生化過程或與其他細胞進行交流。
鑑於此,研究團隊模擬了各種系外行星上磷化氫的生成、維持和被破壞過程。他們發現,在某些條件下,確實可以通過測量磷化氫與光的相互作用來檢測到其存在。數據表明,如果磷化氫在該系外行星上的濃度與地球上缺氧生態系統(如汙水處理廠)的濃度相當,那麼其可被檢測出來。
更重要的是,磷化氫不會產生任何「假陽性」——有時候,非生物現象(如閃電)或地質結構(如火山)可釋放甲烷或生物體產生的分子等,愚弄天體物理學家。
模擬顯示,閃電、火山以及其他現象也可以產生非常微量的磷化氫,但這可以忽略不計且無法被檢測到。索薩-席爾瓦強調說:「顯然,在巖石溫帶系外行星上檢測到的磷化氫都只能通過生命產生。」
但她也表示,一顆行星產生大量磷化氫的可能性仍然很低,因為磷化氫需要大量能量來製造,且磷在任何行星上都不太可能大量存在。而且,這個潛在目標只是16000多種可能作為生命信號的潛在分子中的一種。
意外的發現…
在此之前,科學家曾在木星和土星中檢測到磷化氫,但由於木星和土星內部極高的溫度,正是適合生產磷化氫的條件,所以科學家對這項結果並沒有感到意外。
而金星是一顆巖質行星,根據計算,其內部不存在木星與土星那樣的磷化氫來源。而且磷傾向於與氧結合,在主要為二氧化碳的金星大氣中,磷通常會與其反應,而不是形成還原態的磷化氫。然而,《自然-天文學》的最新研究報導了意料之外的發現:在金星的大氣層中,出現了「濃度異常高」的磷化氫。
此次,包括英國卡迪夫大學科學家簡·格裡弗斯在內的研究團隊,於2017年和2019年,分別用麥克斯韋望遠鏡和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觀測了金星。他們探測到一個只屬於磷化氫的光譜特徵,並估算出金星雲層中的磷化氫豐度為20ppb。
JCMT望遠鏡(圖片來源:Will Montgomerie/EAO/JCMT)
研究團隊考察了可能產生磷化氫的不同方式,包括來自金星地表、微隕星、閃電或雲層內部的化學過程。最終,他們無法確定這些微量磷化氫的來源。
金星環境嚴苛,但大氣層某一部分的氣壓與溫度卻與地球非常類似,因而這顆星球一直都是科學家極為感興趣的對象。不過,金星大氣也有匪夷所思之處,其比地球大氣層更為厚重濃密,上層大氣中的雲能以每秒100米的速度移動,幾乎是金星緩慢自轉速度的60倍。而地球最高風速也只有自轉速度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日本「拂曉」號探測器此前發回的結果認為,金星的大氣構成和動力學情況,遠比人們之前預想的更為複雜。
圖中黃色和紅色折線,分別為2017和2019年觀測得到的光譜信號
金星上真的存在生命?
這些磷化氫到底是怎麼來的?現階段,科學家還沒有辦法直接證實是生命活動產生了這些氣體。因此研究團隊能做的,就是找到所有可以分析的可能性,然後逐一驗證。為此,他們考慮了火山活動、閃電甚至是隕石撞擊等非生命過程,根據模型,這些過程有可能生成少量磷化氫,但與觀測到的濃度相比,都至少差了4個數量級。
排除掉錯誤答案後,還存在兩種可能性:其一,儘管已經儘量考慮了所有可能的非生物過程,但在金星上,還存在某種此前未曾知曉的地球化學或光化學過程;而另一種可能性,就是金星上有生命活動。
我們可以想像這樣一幅金星生物畫卷。NASA此前的模擬研究提出,金星早期的氣候十分溫和,這裡甚至存在廣闊的液態水海洋。這樣的溫潤環境,可能孕育出某些簡單的金星生命。而另一項研究認為,是大規模的火山噴發讓金星演變為今天這樣的生命禁地。隨著金星環境的惡化,金星生命的棲息地不斷縮退,最終只有在大氣層的宜居區域中生存。
當然,這樣的場景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如果以地球上的微生物作類比,它們雖然也可以出現在大氣層中,但畢竟不能在大氣層中完成整個生命周期,還需要降落回地表;但金星表面太過於炎熱,實在是無法生存。因此金星生命可能有著與地球生命不同的形式,只是我們還不曾了解。
看到這裡,相信你也意識到:僅憑現有的證據,要證實(或證偽)金星生命還為時過早。而且,研究人員目前認為,探測到磷化氫尚無法作為存在微生物生命的有力證據,但可以表明金星上可能發生著未知的地質或化學過程。鑑於此,他們認為有必要立即開展進一步觀測和模擬,尋找金星大氣中磷化氫的來源。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