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考研已然過去,複試基本收尾,多數院校已經發布複試成績,辛苦奮戰了一年的290萬考生終於可以松下一口氣,不管考得怎麼樣,結果如何,都要坦然接受,準備新的事情。
當然這其中還有很多不理想的考生準備2020再戰,也有新的一批考研生力軍湧入,那麼不管是新的舊的,我們應該如何準備2020年的考試呢?
首先,還是選擇好自己心儀的院校,這是第一步,其實,有的考生注重的是專業,那麼就選擇該專業好的院校,真切學到真東西,不僅提升自己的學歷,還可以將其用於自己以後事業的拓展。
總體上來講,2019年的考研人數較2018年的238萬多出了整整52萬,增幅21%,據大數據分析預估,2020年研究生報名人數應該在330—350萬之間,可謂壓力重重。資源是有限的,這必然就要競爭,擇優錄取,所以從現在就開始好好準備功課這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重中之重。
這裡我就英語翻譯專業做一個說明,英語翻譯碩士分為英語翻譯學術碩士和英語翻譯專業碩士,學術就是側重於學術型的,要求比較高,而專業就是強調實際操作方面的能力,要求相對較低,我們本文的主人公小剛就報了這個專業。
現在我們來給小剛規劃一下從現在開始,他應該如何準備英語翻譯專業碩士,也就是獲取英語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的入學資格。他需要準備哪些課程呢?
一共有四門,分別是《思想政治理論》(100分)、《翻譯碩士英語》(150分)、《英語翻譯基礎》(150分)、《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100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論》是全國統一卷命題,其餘三科則為院校自主命題。
因此,小剛在選擇此類專業相關院校的時候就要注意一些問題,要綜合衡量自己的實力和相應院校的牌子,兩個要相配,這就好比找對象,自己要量力而行,不可眼光太高,結果弄得自己沒考上,也不可以眼光過低,埋沒了自己的才華。
那麼小剛就開始從網上尋找翻譯專業碩士學位的招生點,考量學院的牌子、專業的硬度、地理位置等情況,結合自身的實力,衡量2020年考試的人數,做一個綜合評測,大概就鎖定了幾所理想的學校。
接著他就開始從網上尋找備考資源,要買書、買課,多學習、多準備、多實操,為接下來的考試做準備。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應該在這幾門課程當中有一個怎樣的規劃。
英語翻譯說到底就是要看翻譯,要檢驗自己的翻譯能力,所以最為重要的一門考試便是《英語翻譯基礎》(150分),也就是這門課程是他學習的主要著力點,那麼這門課程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這套試卷分為四個題型,第一題、15個術語或專有名詞英翻漢、15個術語或專有名詞漢翻英,分值為30分,第二題、英漢互譯,分為兩篇文章,一篇英語文章,要翻譯成漢語(分值為60分),另一篇漢語文章,要翻譯成英語(分值為60分),兩篇文章一共120分。
顯然這個翻譯課程,主要還是翻譯,小剛要學的還是翻譯,那麼如何才能把翻譯學好呢?這可是個大問題,首先我們來看漢翻英。
漢英翻譯,也就是漢語翻譯成英語,其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在這裡給大家展示出來:
吃透原文——表達清楚——怎麼表達
首先我們來看吃透原文,所謂吃透原文就是要準確理解漢語的意思,我們要把漢語原文給吃透,就要把原文的意思看懂。第一步就是斷句,也就是把緊密相連意思的部分給單獨劃在一塊,方便翻譯;第二步就是壓縮原文,漢語的行文特點不同於英文,通常我們可以壓縮一部分漢語原文當中不斷重複的部分,也可以刪去一些英文表達不需要的部分。
其次,就是英語表達,也就是把自己理解到的意義用相應的英文給表達出來,在英文表達的時候需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英語用語要儘量用常用語,不要用那些生僻的語言,語言用於要儘量簡潔、簡練;二是要注重表達方式,也就是要隨時變換表達,注重轉化;三是要注意語法、拼寫正確、搭配方面等等,這些也是最基本的內容——因此平時就要注意詞彙、語法和閱讀的訓練,要多閱讀英文原文,相應的這些詞彙和語法知識就能夠更加紮實,更能夠明白英語行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語言運用的時候就可以儘量切合英文原文的表達。
漢語原文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漢語理解準確的基礎上,英文才有可能儘量貼切準確,同時也要特別注意英文表達的功夫,只有當英文表達儘量正確和地道,也就是要符合英文的表達習慣的情況下,英文才更容易被讀者所接受。
因此,要突破英語翻譯,關鍵還是要在讀、寫、譯方面著手,首先要重視閱讀,一般而言,我們缺乏的是英文原文的表達,那麼就要多讀原文書籍,要在讀上面扎紮實實做好,從而形成一種自然反應。當然我們明白閱讀是輸入的一個過程,那麼寫作就是輸出,所以要多用英文進行寫作,進行表達。
英文的讀寫只是一個基本功,最終還是要落到翻譯上,要進行兩種語言的互換,將自己的英文底子用起來,就要多做翻譯,多進行漢翻英的練習,多學習翻譯理論,多比較兩種語言,找出其中的差異,有效處理差異,換易語言使之易解。
同樣英翻漢也是這樣一個原理,首先要吃透英文原文,這就要用到自己平時英文方面的功底,把英語理解工作做好,然後就是用漢語表達,在這個過程當中,更需要的是漢語的表達能力,因此要多讀漢語方面的書籍,多讀經典,多用漢語進行寫作,多表達,這樣漢語能力自然就有一定的提升。然後就是要將自己的漢語底子用起來,就要多做翻譯,多進行英翻漢的練習,多學習翻譯理論,多比較兩種語言,找出其中的差異,有效處理差異,換易語言使之易解。
英翻漢、漢翻英就是一個循環往復、不斷推進的過程。
當然,對於這個專業的準備,暫且以這個專業考試《英漢翻譯基礎》做了一個簡單說明,如果有同學要報這個專業,我們也就針對這個專業我們應該如何去複習,如何準備,做了一個大體上的描述和切入。
小剛接下來面臨的是制訂計劃、安排好時間,按部就班地朝自己的考研目標奮進,我們祝他及所有考研的同學,可以學有所成,真正學到東西,在考場上鎮定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都有一個令自己滿意的結果。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請給我留言:你對考研激增的現象怎麼看?提升學歷是否最重要?有沒有一些考研經歷或是見聞,都可以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