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重重,為一探車諾比現狀,兩名探險者闖了進去

2020-11-25 騰訊網

圖中一個輻射測量儀器上,醒目的顯示著一個數字1093。單就日常環境來說,這個數值遠遠超過常規,可在車諾比,這個數值再普通不過。

歷史上,在1986年的時候,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爆炸,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的同時,這裡也成了一座鬼城。可是在30餘年後,為了一探現狀,圖中兩名探險者闖了進去。

圖為車諾比禁區內的一棟建築,屋頂上的欄杆鏽跡斑斑。因為事故嚴重,車諾比一直對外封閉,可仍然有不少探險者充滿了好奇,以非常規的方法來此龍潭虎穴。

在距離核電站十公裡的地方,這兩名探險者潛了進去。僅僅步行500米後,放射性讀數就會比健康安全值高出十倍。圖為蘇聯時代的一隻皮革鞋子,時間作用下,早已破爛不堪。

在一座學校的教室內,探險者發現了一些小學課程的物件兒。桌子上擺滿了彩繪圖紙和玩具,落滿了灰塵。

圖中牆壁上,張貼著一張關於輻射危險的民防宣傳。圖紙上標明了核爆炸過程中的一些數值,歷史上蘇聯這方面有過不少宣傳,沒想到在1986年攤上大事了。

圖中一間學校教室裡,散落了一地的防毒面具。年代久遠,多數都破碎不堪,化為塵垢。當年事故發生後,不過三個月就有31人死亡。

一間室內教學的遊泳設施上,探險者正在近距離感受這裡的詭異氣氛。雖然有備而來,可還是危險重重,要知道車諾比事故的輻射線劑量可是二戰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

圖中一名探險者旁邊,放置的一樣東西其貌不揚。可是其放射性卻讓人望而卻步,超過十萬,是禁區內除了反應堆外放射性最強的東西。

一間音樂教室內,一架鋼琴仍然健在。帶著手套,探險者試了試音色。事故後,方圓30公裡地區的人群被疏散,可15年內還是有數萬人死亡。

圖為車諾比的一座醫院,人去樓空幾十年,牆壁上的塗料脫落了不少。為消除輻射汙染,烏克蘭和國際社會一直在努力,警鐘長鳴,但願這樣的事故不再上演。

相關焦點

  • 探險者深入車諾比,輻射值亮相,專家:人類後2萬年才能居住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車諾比發生了核災難。而距車諾比核電站約2.5公裡的普裡皮亞季市受到嚴重影響通過探險者檢測,儘管核災難過去了幾十年,車諾比核電站一些地區的放射性濃度仍然很高
  • 需要一些勇氣,探險者無防護進行車諾比,輻射高於正常值
    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嚴重的核災難發生在車諾比並造成至今仍有超過2500平方公裡的地方是無人居住,而在2000年烏克蘭解除了一些隔離區域的鐵絲網,於是冒險的人們紛紛來到這片被廢棄的土地。不過,在車諾比一些地區隨處可以看到當年被遺棄的裝甲運兵車,甚至坦克;它們當年都接受了大劑量的核輻射。30多年前,這些裝備為了控制住車諾比核災難的蔓延立下了大功,如今由於存在大量放射性設備只能等待時間將它們慢慢的泯滅。
  • 四川黑竹溝「驢友」失聯25天:蠻闖禁區有無邊界?
    8月16日,5名探險者齊聚黑竹溝,開始探險之旅。作為群主和活動發起人,「埋骨人」成為隊長。5位探險者並未裝備GPS和衛星電話。壓縮餅乾是主要的乾糧。  黑竹溝內風光綺麗,空氣清新,可出發後不久,大家便發現網上下載的地圖完全不對,只能憑著感覺走。8月20日下午,5人開始穿越一片茂密的箭竹林。夏龍和一名同伴在前面開路,可遲遲不見其他3人跟上來。
  • 車諾比的現狀如何?當年的禁區早已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
    如今,核電站附近已經成為知名的旅遊區,裡面殘留的核輻射已經非常微弱了,只要有通行許可,就算是核心區域都能進去,在那裡停留7小時以內,所受到的核輻射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所以很多網紅都跑去參觀打卡,比如國內的侶行夫婦、雷探長等,國外的一些模特甚至在廢墟裡拍攝大尺度照片,導致《車諾比》的編劇都看不下去了,認為這些人的舉動是對死者的極不尊重。
  • 車諾比核事故30年後現狀
    車諾比核事故簡稱「車諾比事件」,是一件發生在前蘇聯統治下烏克蘭境內車諾比核電站的核子反應堆事故。該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目前為止第二例為2011年3月11日發生於日本福島縣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
  • 曾經的車諾比——烏克蘭小城的現狀
    所以我很好奇,現在的車諾比到底安全不安全?」接著,視頻裡展示了一小段車諾比事故的簡單介紹:1986年4月26日,車諾比核電廠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釋放出的輻射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30萬當地居民被迫撤離,幾十萬人的健康受到影響,這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站事故。
  • 車諾比(一)
    自1970年開始,蘇聯境內陸續開始了比利比諾、克拉、庫爾斯克、列寧格勒、車諾比等多處核電站的建設,裝機容量遠遠超過蘇聯當時現有的核電機組。由於「第九個五年計劃」的目標是將蘇聯國內生產總值提高37-40%,再加上與世界核電強國法國的一系列合作貿易協定的籤署,因此依靠核電的發展而帶動蘇聯的工業增長,成為了蘇聯在這一時期的主要發展目標,是順理成章的。
  • 世界3個「生命禁區」,有2個在中國,探險者:進去了很難再出來
    不過世界上依舊存在著一些人類無法探究明白的地方,世界有三個地區被列為「生命禁區」,很多探險者為了解開這些禁區的秘密,前赴後繼的想要找出答案,但是大多數探險者非但沒能解開這些禁區的秘密,還永遠的留在了禁區之中,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世界的三大「生命禁區」,其中的兩個還位於中國境內。
  • 圍觀疫情期間必看的良心美劇《車諾比》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美劇——《車諾比》。光看畫面就覺得很壓抑的感覺。由於今年疫情影響,年初疫情的爆發,到處封鎖,居家隔離,小編才看到了這個美劇《車諾比》。車諾比,其實講的是俄羅斯核事故。新聞裡偶爾會提及福島核輻射地區的動物現狀報導,你看過了嗎?變異的動物的圖片,你看過了嗎?如果你對這些並不是很了解。你可以從美劇《車諾比》看起,看完你就會對大自然產生一種敬畏之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陷入沉思。因為,提及車諾比核事故,這就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小編今天不多以解說了。
  • 《車諾比》成IMDb最高評分劇集,不會有第二季
    新京報訊(記者 張赫)6月6日,HBO高分劇集《車諾比》編劇兼製片克雷格·馬青(Craig Mazin)在推特上明確表示,該劇集將不會有第二季。《車諾比》已於本周收官,在IMDb已有15萬人給出評分,均分達到了9.7,超越《地球脈動》第二季,成為IMDb最高評分的劇集/電視節目。
  • 差點「毀滅世界」的車諾比現狀如何?
    車諾比反應堆廢墟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位於烏克蘭境內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了核子反應堆爆炸,由於核電站的爆炸引起的核洩漏導致其臨近的普裡皮亞季城至今為一個死城對此我們的局座張召忠先生曾分析:車諾比事件是導致蘇聯解體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原因。那麼現在的車諾比是怎麼樣的呢?儘管車諾比曾遭到嚴重的輻射,但是它卻意外地成為了一個十分受人歡迎的旅遊景點,吸引著尤其喜歡探險的人前來觀賞。
  • 車諾比核事故區現狀:動物數量不降反升
    北京時間4月27日消息,自從車諾比變成核災難的代名詞開始,已經過去了將近30年了。1986年4月26號凌晨,一項本想檢測核反應堆安全性的實驗出了差錯,造成輻射大量洩漏。在幾周之內,方圓30公裡的隔離區內的數十萬人被疏散一空。從那時起,這一區域便一直鮮有人跡。
  • 黑白世界大冒險 物理益智新遊《勇敢探險者》
    今天,帶給大家的就是一款畫面簡約樸實的物理益智遊戲《勇敢探險者(Brave Bit)》。《勇敢探險者(Brave Bit)》是一款物理益智遊戲,畫面採用了黑白灰色調,道具和人物設計也非常簡單,看上去和紅極一時的《粘粘世界》很像。
  • 車諾比現在能去嗎?車諾比清理人慘狀曝光
    下面就為大家揭秘車諾比清理人慘狀,感興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車諾比現在能去嗎車諾比事故,發生在1986年4月26日,地點在蘇聯烏克蘭普裡皮亞季,被認為是史上最為嚴重的核電特大事故,離車諾比最近的城鎮是普裡皮亞特,普裡皮亞特將需要3,000年時間才能被認為是人類再次安全居住的地方,車諾比曾被評為cnn全球七大恐怖禁地之一,現在空無一人,最好不要私自前往。
  • 車諾比禁區火災燒毀上萬公頃森林,2人被捕
    原標題:車諾比禁區火災燒毀上萬公頃森林,2人被捕 車諾比禁區發生森林大火 中新網4月27日消息,據俄羅斯衛星網26日報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乘坐直升機視察車諾比核電站禁區火情現場期間指出,大火燒毀大量森林,超過1.1萬公頃。目前,警方已逮捕兩名涉嫌車諾比禁區火災的人員。 此前有報導稱,烏克蘭救援人員繼續在車諾比地區兩處火點進行滅火工作。
  • HBO迷你劇《車諾比》:因為「真實」,所以恐懼
    我四處尋找在那所醫院當醫生的朋友,一看到她走下救護車,我就抓住她的白袍說:「把我弄進去!」「我不能。他的狀況很不好,他們都是。」我抓著她不放:「我只想見他一面!」「好吧,」她說,「跟我來,只能待十五到二十分鐘。」我看到了他,全身腫脹,幾乎看不到眼睛。
  • 車諾比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不過,核電也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是清潔且高效,而另一方面則是存在著可怕的核洩漏風險。那麼核電到底安不安全,應不應該使用呢?我們只需要回顧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核洩漏事故,也就是車諾比核電站事故,我們自然就能夠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讓我們來看一看,一座好好的核電站,怎麼就炸了。
  • 車諾比的100噸「大象腿」,遍地散布高溫,人一接近會暈厥!
    車諾比的100噸「大象腿」,遍地散布高溫,人一接近會暈厥!核武器象徵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它的威力非同凡響。據說一顆原子彈投放到一座城市上,能夠直接將這座城市摧毀,造成無數人員的傷亡,想想都覺得後怕。除此之外,核武器還會帶來相應的核輻射,長時間的接觸會生出一種牴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