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在美定居的李宗仁採訪時說了什麼?

2021-01-10 騰訊網

「青春戎馬,晚節黃花」,在動蕩不安的年代裡,人們的抉擇很容易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曲終人散之時,未免會發出哀嘆之聲。李宗仁生活在戰亂時期,立志成為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事實證明,他也的確給國家的強大做出一定的幫助,並且得到了當時領導人的肯定。只不過他在大陸時代表的利益和人們完全不同,最後只能狼狽地到海外生存。

到了異地的他,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在必要的時候做出一定的支持,這贏得了人們的好感,人們歡迎他能重新回國。

在國家的幫助之下,步入老年的他終於可以在人生的最後幾年安詳地在故土度過。這也許是他一生中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比起其他和家人分隔兩地,生死不能相見的人來說已經好很多了。

人們十分關心的是,當年李宗仁還未回國之前,國家正在經歷著歷史上輝煌的一刻,那便是原子彈的成功,當時他還接受了採訪。從他的談話內容來看,他是一個顧全大局,願意把國家利益放到前面的人,這也是為什麼他最後能順利歸國的關鍵因素。

為國奉獻倍感驕傲

在新時代來臨之前,李宗仁在蔣方擔任著重要職務,是一個特別受器重的人才。但在光明來臨之前,他們所代表的勢力已經阻擋不住新生的希望,所以只能四處流散。

李宗仁是一個很能認清形勢的人,並且少時從軍的目的只是為了能讓國家變得更好,但無奈造化弄人,他所代表的一方無法滿足他的願望。

該勢力失敗之後,他已經不能再擔任以前的工作,而是被迫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國家,到美國生活。在這裡近十年的日子裡,李宗仁大多數時候都是孤苦無依的,不過心裏面一直惦記著國家,畢竟那是自己一生的信仰。

直到他聽到一個消息之後,心中的大石頭才沉沉地落地。這便是原子彈成功的事情,這對國人來說是一件大喜事。

特別是對於出生在二十世紀初的李宗仁來說,他充分見證了國家的落後與苦難,同很多愛國人士一樣,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真正強大起來,並且是在依靠自己的基礎上站起來。

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意義的成長和壯大,而在軍事上成長最具有說服力。可能普通人很難意識到武器強大的重要性,但對一生戎馬的他來說,核武器太重要了,而且太值得讓人自豪了。

李宗仁隨後接受了一個採訪,從言語中,人們能夠感受到他激動的心情。他表示非常為自己的祖國開心,這一刻他等了很久了,並且表示為當年的失敗而感到高興,如果沒有當年的失敗,就沒有現在真正意義上的強大國家。

他的話語不僅表明了自己的愛國之心,而且表示自己對新國家和領導的認可。這種發自內心的表達,引得了人們的重視和鼓勵。

受國助力歸國

對國家來說,只要有一顆赤誠的心,時刻維護國家的利益,那便是一個可以隨時回家的人。國家對李宗仁發出了回家邀請,而李宗仁自己也表示非常願意回家。

他為自己日後不再漂泊的人生而感到榮幸,並且表示願意用餘生的熱量來助力統一事業。他的一言一行,為當時許多流落在海外的同胞們做出了重要的表率,讓人們看到了祖國的誠意。

回家之後,李宗仁和夫人得到了優質待遇,這也使得這位老人看上去愈發的慈祥,這是人生在得到滿足之時所能達到的狀態。領導人對其進行了接待,並且十分肯定他為國家日後的統一做出的一切。

在當時兩地關係有所緊張的情況下,他的做法無疑給兩岸人們帶來了更大的鼓勵,對於日後的交流工作提供了更大的突破口,而且也為那些處在觀望的人提供了更大的決心,對那些盼望和平的百姓來說,是很好的定心劑。

這一做法讓人們看到了統一的光明,這個工作需要有長遠的目光,每一個微小的舉動,都有可能影響到後期相關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祖國對統一所進行的工作從來沒有停止過,每一個階段所取得的成就都離不開細小的石頭進行鋪墊。而李宗仁是一個有特殊身份的人,所以在統一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覷。

這也歸功於他個人正確的選擇,在晚年他雖然沒有守護好自己的地位,但他有著一顆守護國家的心。對於個人來說,能有這樣的覺悟和決定,並不是簡單的事情。所以他在生命最後時光裡做出的決定很容易得到人們的認可。

軍人生涯有所發揮

出生在南方的李宗仁,自小便經歷了社會的苦澀。年少的時候,他在工廠裡做工,面對外面疾風大雨,他認為自己可以做出更多的事情,可以發揮出更大的能量幫助國家做點什麼。

從小他便是一個覺悟極高的人,後來他軍校進行學習,掌握了在當時的年代必具備的能力。後來在蔣方有不錯的表現,不斷地得到提撥。

在前期對外戰役當中,李宗仁發揮了重大作用。其中比較重要的是臺兒莊,他親身參與其中,和戰士們一起拼搏,為戰爭格局帶來了重要的改變。李宗仁身邊的人一致認為他是一個極為有福的人,並且願意和他一起工作和奮戰。

之所以這樣評論他,是因為他經歷過很多戰爭,並且大多都是艱難程度很高的惡戰,每一次都有九死一生的可能。但他身上好像被賦予了保護傘一樣,每一次都能逃脫。

對有這樣「超能力」的人,戰士們當然很喜歡,並且希望李宗仁將這樣的福氣帶到隊伍當中。他是一個相對來說較清醒的人,明白戰爭的意義是什麼,它不是為了讓人們陷入苦難,而是讓人們能夠擁有和平。

在最後對峙時刻,李宗仁依然保持著自己和平的態度,不願意讓人們繼續陷入苦難。這種觀點當然和他所在的勢力大相逕庭,這也是他後期遭到排擠的原因。由此看來,一個人若是能夠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該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結語:

在很多人看來,李宗仁的前半生有著極為精彩的一面,但晚年卻有些許悽慘。但真正識得生活真諦的人認為他的一生是圓滿的,雖然在前半生中沒有找到正確的隊伍,但他自身所發揮的能量沒有減少。更重要的是他有正確的信念,並且在關鍵時期能遵從內心的選擇。從這方面看,李宗仁一生中雖有不足和瑕疵之處,但依然有可取之處。

戰爭和統一是當時國家面臨的重要抉擇,而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每一個人也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有時一個人的抉擇能影響到一個國家,有時全部人的力量才能撼動一個社會。我們人生中會面臨多個十字路口,在這個重要的階段,人們要靜下心來,聽從內心的召喚,不盲從,對自己負責。

我們也會面臨自我利益和整體利益有所衝突的時候,這個時候能把整體利益放到最高處的人,便會受到最大的回報。看似自己失去了很多東西,實際上得到的東西更多。不積矽步無以至千裡,認真地去做好每一次的選擇吧!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李宗仁在美國接受採訪中,說了一句大實話
    最近幾十年,中國的發展非常的順利,已經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所有的成就中,最令人在意的就是,原子彈的成功爆炸,我國第1顆原子彈爆炸的時候,李宗仁在美國接受了一次採訪,當時他說了一句大實話。李宗仁是民國時期的一個高級將領,他和白崇禧等人代表桂系軍閥打了很多仗。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內情
    中國第一次將原子核裂變的巨大火球和蘑菇雲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中國人終於邁進了原子核時代。 四十年前的那天,激動和喜悅的心情,傳遍了整個祖國大地,巨龍騰飛,震動了整個國際朝野。但是,原子彈的爆炸成功,談何容易。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意味著什麼?
    鄧稼先、錢學森、郭永懷、王淦昌、程開甲……一串串名字從腦海中閃現,這是英雄的名字,時代的音符……1964年10月16日,55年前的今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從此不用再懼怕核武這個紙老虎的威脅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內幕·杭州日報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內幕  1964年10月16日15時,在中國西部的戈壁灘羅布泊地區傳出一聲巨響,中國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中國成為了繼美國、蘇聯、英國 、法國之後,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那麼,中國大地上這前所未有的爆炸後面究竟隱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秘密呢?
  •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之時,世界各個大國都是什麼反應?
    導語: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之時,世界各個大國都是什麼反應? 核武器對於各國來說十分的重要,能夠擁有核武器,那麼就代表一個國家在軍事實力上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科技水平上也會有一個很大的進步,而核武器的製作和研究本身就要經歷很多困難,而我國在經過了很大的努力之後,終於研究出了第一顆原子彈。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後,蘇、美、英、法四國都有何反應?
    要說到人類文明中最可怕的武器是什麼,那絕對非核武器莫屬。在歷史上,美國向著日本投放原子彈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核武器用於實戰,但就是這麼一次讓全世界的人都深刻的記住了核武器的威力,從此之後全世界就一直籠罩在核武器的陰雲之下。在美國朝著日本投放原子彈後,世界各國都認識到了這款武器的戰略意義。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蘇、美、英、法這四個國都有啥反應
    不過到了二戰後期時,隨著義大利和德國投降就只剩下了日本,於是美國為了儘快結束就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原子彈的爆炸摧毀了日本繼續抵抗的決心,在那過後不久日本就宣布了投降。由於在二戰之中各國都見識到了原子彈的威力,所以在二戰之後世界強國陸續開始了原子彈研製計劃。
  •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的十件大事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獲得完全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  40年前的那天,激動和喜悅的心情,傳遍了整個中國大地,深秋的夜晚,首都長安街上蜂擁的人群,追逐著散發原子彈爆炸成功號外的大卡車,全市人民奔走相告,一遍又一遍地聽著廣播,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全國各地大街小巷,人山人海,沉浸在歡騰的海洋中。
  •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第一個通知的誰?
    導語: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第一個通知的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時間是在1964年10月16日,地點在新疆羅布泊。這件事證明了我國的實力,同時也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是不是弱者。從這時開始,中國走上了一條全新化的道路。直至今天,原子彈爆炸成功這件事也要一代代地流傳下去,讓年輕的一輩知道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時間。其實當時中國創造原子彈的過程非常的艱難,在當時的中國還沒有哪一個人創造出原子彈,蘇聯原本給予了我國技術和人才上的幫助。但到了後面蘇聯又翻臉,撕毀了協議。不再給中國提供任何技術和人才上的幫助,甚至把設備也全部撤走。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時,世界各國都有什麼反應?
    有了這兩個緣由,為避免更多的犧牲,美國下定決心向日本投下原子彈,一瞬間,日本廣島長崎死傷慘重,兩座城市幾乎化為灰燼,而當原子彈爆炸後沒多久,日本就宣布了投降,而日本的投降也正式宣告二戰的結束。見識到原子彈的威力後,戰後世界各國開始對原子彈進行研發工作,原子彈殺傷力和破壞力實屬驚人,也因為其威力巨大,原子彈更成為各國軍事技術發展的一種象徵。
  • 世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內幕:美國只有12人知道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加速了研製原子彈的進程。1942年開始實施以「曼哈頓工程」命名的龐大計劃,由美國陸軍工兵部隊全面負責研製原子彈。該計劃投資25億美元,動用10多萬科技人員和工人,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加緊研製。1945年7月16日凌晨,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爾空軍基地的沙漠地區爆炸成功,其威力相當於1500—2000噸TNT炸藥。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蘇、美、英、法四國都是啥反應
    並且為了穩固自己的國際地位,美蘇兩國還限制其他國家研製核武器。不過,我國並沒有放棄繼續研製原子彈,畢竟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只有研製出了核武器,我們才能在國際上站穩腳根。在中國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我國第一枚原子彈試爆成功。那麼,你知道當美、蘇、英、法四國得知這一消息時,都是什麼反應嗎?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世界各國都有哪些反應?
    正當他納悶時,一位社區警察走上前來,親熱地拍著他的肩膀說:「今後再不會有人在你門口倒垃圾了。」 過了幾天,他獲悉中國成功試爆了原子彈,這才恍然大悟。 若干年後,這個故事通過中國駐德大使館傳到了錢學森耳朵裡,又通過他兒子錢永剛講給媒體記者,從而公開流傳。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犧牲了多少人?竟然還有他們...
    55年前的今天, 黃褐色的蘑菇雲在我國西北戈壁 騰空而起,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電影中講了7個新中國最重要的時刻,其中故事《相遇》的背景就是原子彈爆炸! 當原子彈研製基地出現故障,警報響起,指揮員下令所有人迅速撤出! 影片中的主人公高遠為了保護設備,轉身衝進原子彈裝置場地,徒手關閉了試驗設備,警報解除。
  • 【7.16】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背後的四個人
    但在場的很多科學家心裡更多的是忐忑:這次爆炸產生的威力,比他們原先預計的結果還要至少大10倍以上,這也就意味著在戰場上,這樣的一顆炸彈殺死數萬人乃至數十萬人,將根本不是一件困難的事。這顆實驗成功的炸彈,就是全世界第一顆原子彈。
  • 奮鬥七十載 史憶新湖南|1964•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羅布泊蘑菇...
    1964年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雲在新疆羅布泊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中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彈技術,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原子彈的研製和爆炸是一個系統工程,這一工程凝聚了當時核工業「三礦五廠」的集體智慧。湖南作為擁有「兩礦一廠」的核工業功勳之地,為原子彈的成功爆炸提供了合格的原料保障。
  • 揭秘中國原子彈製造歷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為何叫「邱小姐」?
    這倒不是中國真覺得手榴彈可以和原子彈抗衡,只是一來現在人人都知道原子彈威力大,也知道原子彈威力太大,不是那麼好用的,美國要真用原子彈,那蘇聯也用,大家以後就一起坐廢墟上開會好了;二來誰讓中國當時沒有原子彈呢,不用手榴彈還能用什麼?
  •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究竟在什麼地方爆炸成功的?
    我國的原子彈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初,那時候的我們科技跟經濟都比較落後。基本上國內的局面就是百廢待興,但在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下,終於在1964年10月16日發射了第一個原子彈。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場偉大的勝利。原子彈的發射,意味著國力的增強,那個時候我國要自主研發原子彈是十分困難的,蘇聯又剛好撤走一批專家。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蔣介石嘆了一口氣,日本沉默了
    二戰結束之後,各國都認識到了原子彈的威力,都迅速進入到了研究中,而我國自然也不甘落後。1964年10月,我國研製出來了第一顆原子彈,並且在新疆羅布泊引爆成功,消息傳出之後舉國歡慶,而這個時候,遠在臺灣得蔣介石嘆了一口氣,而日本人也沉默了。
  • 55年前的今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是怎麼引爆的?
    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羅布泊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代號596)爆炸成功!為什麼第一顆原子彈代號是596?↓↓↓「兩彈元勳」鄧稼先曾說過,核武器事業是成千上萬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背後,既有我們現在熟知但在當時隱姓埋名的科學家,也有千萬普通科技工作者。在研究原子彈並將其成功引爆這個長長的鏈條上,他們是各個環節的「操刀者」、親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