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戎馬,晚節黃花」,在動蕩不安的年代裡,人們的抉擇很容易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曲終人散之時,未免會發出哀嘆之聲。李宗仁生活在戰亂時期,立志成為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事實證明,他也的確給國家的強大做出一定的幫助,並且得到了當時領導人的肯定。只不過他在大陸時代表的利益和人們完全不同,最後只能狼狽地到海外生存。
到了異地的他,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在必要的時候做出一定的支持,這贏得了人們的好感,人們歡迎他能重新回國。
在國家的幫助之下,步入老年的他終於可以在人生的最後幾年安詳地在故土度過。這也許是他一生中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比起其他和家人分隔兩地,生死不能相見的人來說已經好很多了。
人們十分關心的是,當年李宗仁還未回國之前,國家正在經歷著歷史上輝煌的一刻,那便是原子彈的成功,當時他還接受了採訪。從他的談話內容來看,他是一個顧全大局,願意把國家利益放到前面的人,這也是為什麼他最後能順利歸國的關鍵因素。
為國奉獻倍感驕傲
在新時代來臨之前,李宗仁在蔣方擔任著重要職務,是一個特別受器重的人才。但在光明來臨之前,他們所代表的勢力已經阻擋不住新生的希望,所以只能四處流散。
李宗仁是一個很能認清形勢的人,並且少時從軍的目的只是為了能讓國家變得更好,但無奈造化弄人,他所代表的一方無法滿足他的願望。
該勢力失敗之後,他已經不能再擔任以前的工作,而是被迫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國家,到美國生活。在這裡近十年的日子裡,李宗仁大多數時候都是孤苦無依的,不過心裏面一直惦記著國家,畢竟那是自己一生的信仰。
直到他聽到一個消息之後,心中的大石頭才沉沉地落地。這便是原子彈成功的事情,這對國人來說是一件大喜事。
特別是對於出生在二十世紀初的李宗仁來說,他充分見證了國家的落後與苦難,同很多愛國人士一樣,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真正強大起來,並且是在依靠自己的基礎上站起來。
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意義的成長和壯大,而在軍事上成長最具有說服力。可能普通人很難意識到武器強大的重要性,但對一生戎馬的他來說,核武器太重要了,而且太值得讓人自豪了。
李宗仁隨後接受了一個採訪,從言語中,人們能夠感受到他激動的心情。他表示非常為自己的祖國開心,這一刻他等了很久了,並且表示為當年的失敗而感到高興,如果沒有當年的失敗,就沒有現在真正意義上的強大國家。
他的話語不僅表明了自己的愛國之心,而且表示自己對新國家和領導的認可。這種發自內心的表達,引得了人們的重視和鼓勵。
受國助力歸國
對國家來說,只要有一顆赤誠的心,時刻維護國家的利益,那便是一個可以隨時回家的人。國家對李宗仁發出了回家邀請,而李宗仁自己也表示非常願意回家。
他為自己日後不再漂泊的人生而感到榮幸,並且表示願意用餘生的熱量來助力統一事業。他的一言一行,為當時許多流落在海外的同胞們做出了重要的表率,讓人們看到了祖國的誠意。
回家之後,李宗仁和夫人得到了優質待遇,這也使得這位老人看上去愈發的慈祥,這是人生在得到滿足之時所能達到的狀態。領導人對其進行了接待,並且十分肯定他為國家日後的統一做出的一切。
在當時兩地關係有所緊張的情況下,他的做法無疑給兩岸人們帶來了更大的鼓勵,對於日後的交流工作提供了更大的突破口,而且也為那些處在觀望的人提供了更大的決心,對那些盼望和平的百姓來說,是很好的定心劑。
這一做法讓人們看到了統一的光明,這個工作需要有長遠的目光,每一個微小的舉動,都有可能影響到後期相關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祖國對統一所進行的工作從來沒有停止過,每一個階段所取得的成就都離不開細小的石頭進行鋪墊。而李宗仁是一個有特殊身份的人,所以在統一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覷。
這也歸功於他個人正確的選擇,在晚年他雖然沒有守護好自己的地位,但他有著一顆守護國家的心。對於個人來說,能有這樣的覺悟和決定,並不是簡單的事情。所以他在生命最後時光裡做出的決定很容易得到人們的認可。
軍人生涯有所發揮
出生在南方的李宗仁,自小便經歷了社會的苦澀。年少的時候,他在工廠裡做工,面對外面疾風大雨,他認為自己可以做出更多的事情,可以發揮出更大的能量幫助國家做點什麼。
從小他便是一個覺悟極高的人,後來他軍校進行學習,掌握了在當時的年代必具備的能力。後來在蔣方有不錯的表現,不斷地得到提撥。
在前期對外戰役當中,李宗仁發揮了重大作用。其中比較重要的是臺兒莊,他親身參與其中,和戰士們一起拼搏,為戰爭格局帶來了重要的改變。李宗仁身邊的人一致認為他是一個極為有福的人,並且願意和他一起工作和奮戰。
之所以這樣評論他,是因為他經歷過很多戰爭,並且大多都是艱難程度很高的惡戰,每一次都有九死一生的可能。但他身上好像被賦予了保護傘一樣,每一次都能逃脫。
對有這樣「超能力」的人,戰士們當然很喜歡,並且希望李宗仁將這樣的福氣帶到隊伍當中。他是一個相對來說較清醒的人,明白戰爭的意義是什麼,它不是為了讓人們陷入苦難,而是讓人們能夠擁有和平。
在最後對峙時刻,李宗仁依然保持著自己和平的態度,不願意讓人們繼續陷入苦難。這種觀點當然和他所在的勢力大相逕庭,這也是他後期遭到排擠的原因。由此看來,一個人若是能夠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該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結語:
在很多人看來,李宗仁的前半生有著極為精彩的一面,但晚年卻有些許悽慘。但真正識得生活真諦的人認為他的一生是圓滿的,雖然在前半生中沒有找到正確的隊伍,但他自身所發揮的能量沒有減少。更重要的是他有正確的信念,並且在關鍵時期能遵從內心的選擇。從這方面看,李宗仁一生中雖有不足和瑕疵之處,但依然有可取之處。
戰爭和統一是當時國家面臨的重要抉擇,而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每一個人也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有時一個人的抉擇能影響到一個國家,有時全部人的力量才能撼動一個社會。我們人生中會面臨多個十字路口,在這個重要的階段,人們要靜下心來,聽從內心的召喚,不盲從,對自己負責。
我們也會面臨自我利益和整體利益有所衝突的時候,這個時候能把整體利益放到最高處的人,便會受到最大的回報。看似自己失去了很多東西,實際上得到的東西更多。不積矽步無以至千裡,認真地去做好每一次的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