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科技訊11月24日消息,據BBC報導,美國正蔓延著一種奇怪的蛇類傳染病,導致美國蛇類數量銳減,科學家們至今還沒有找到具體原因。
美國蛇群感染神秘疾病 面臨種群崩潰危險
2006年時,美國生物學家在新罕布夏州對美國唯一一種木紋響尾蛇進行研究時,意外發現一種令人擔憂的趨勢:種群崩潰。這種本就極為罕見的蛇(總共只有40條)開始大量死亡,倖存的木紋響尾蛇數量不超過20條。5年後,這種蛇的數量降至瀕臨滅絕水平。
許多木紋響尾蛇死亡之前,頭部和身體上明顯出現嚴過重的皮膚感染跡象。這是感染致命真菌病的早期徵兆,現在它正在美國東海岸的蛇群中肆虐。如今,至少有30種蛇類已被這種神秘疾病感染。在美國16個州和加拿大部分地區,都已經出現「蛇真菌病」的身影。
「蛇真菌病」通常始於非常溫和的皮膚感染,而且通常發生在蛇類皮膚出現物理傷害的地方。感染後,蛇的免疫系統會發揮作用,但僅僅幾天之後,感染處就開始加厚,直至蛇類死亡,並產生黃色或褐色的外殼。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外殼會破裂,露出生肉,真菌可藉此繼續傳播。
如果感染到達頭部,就會感染到蛇的視覺或嗅覺,這會導致蛇無法捕食,進而被餓死。即使感染依然局限在身體上,也會影響蛇的行為,這也會帶給它們死亡危險。舉例來說,有些被感染的蛇本應該在冬眠的時候,卻會暴露在空氣中曬日光。這樣做可提高它們身體的溫度,幫助它們的免疫系統對抗疾病。但是當氣溫急劇下降時,也會導致蛇很容易被凍死。
這些細節信息給人的印象是,這種「蛇真菌病」應該很容易被生物學家理解,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實際上在2015年之前,科學家們依然不知道是哪種真菌觸發這種感染,直至最近兩項研究宣稱終於找到了其「罪魁禍首」。兩個團隊的科學家都發現,健康的蛇如果感染名為Ophidiomyces ophiodiicola的土壤真菌,就會患上「蛇真菌病」。
新千年之交發生神秘事件?真菌變殺手
但令人感到怪異的是,在「蛇真菌病」爆發以前,Ophidiomyces ophiodiicola早已經存在於北美地區。研究人員表示,許多不同棲息地的蛇類都被感染,顯然感染的範圍很廣,因此應該有特定因素導致「蛇真菌病」成為病原體,引發更多蛇類被感染。現在,這種真菌具體何時變成「蛇類殺手」還不清楚。
有零星的報告顯示,蛇類遭到「皮膚詛咒」可追溯到數十年前。可是研究人員無法證明,這些陳年案例是否是Ophidiomyces ophiodiicola感染所致。他們推測,Ophidiomyces ophiodiicola可能是直到最近才開始攻擊蛇類的。科學家們仔細研究了伊利諾州博物館的蛇類樣本,那裡是「蛇真菌病」爆發比較嚴重的州。
他們查看了自從1880年以來每條響尾蛇的標本,甚至重新檢查和評估任何有「蛇真菌病」臨床表現的動物。此外,研究人員還研究了真菌病變的樣本,並對真菌的分子構成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從1880年到1999年之間,從未發現「蛇真菌病」的跡象,直到2000年它才開始顯現出來。
這表明,新千年之交的某個事件導致真菌開始成為蛇類殺手,可是還沒有人找到觸發因素。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時,北美地區東部的環境異常潮溼,也就是那一年首次有「蛇真菌病」被記錄下來。在涼爽和潮溼環境下,當然有利於真菌生長。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科學家們發現不同尋常的炎熱和乾燥天氣也可能是「蛇真菌病」的觸發因素。這種條件會促使蛇在地下潛伏更多時間,以逃避炎熱。這可能促使它們延長與土壤中滋生的真菌的接觸時間,讓它們更容易被感染。
這可能非常重要,因為當蛇類在更溫暖土壤中冬眠時,Ophidiomyces ophiodiicola似乎有更大機會感染它們。其他研究也顯示,人為因素也可能導致「蛇真菌病」蔓延。研究人員研究哪種消毒劑是應對Ophidiomyces ophiodiicola的最有效方式。他們發現可以殺死何種真菌的物品包括漂白劑、酒精以及清潔劑。但是令人擔憂的是,農用殺菌劑卻無法殺死這種真菌。殺菌劑的廣泛使用促使這些真菌病爆發嗎?
真菌感染對蛇類非常致命 或導致某些蛇滅種
找出為何Ophidiomyces ophiodiicola變得如此致命非常重要,但有個更迫切的問題需要回答:這種真菌到底有多致命?到目前為止,「蛇真菌病」已經證明,Ophidiomyces ophiodiicola的致命範圍很廣,已經超過30種蛇被感染。有些被感染的蛇,抗性似乎更強。然而少數種類的蛇群中,「蛇真菌病」卻在造成毀滅性影響。其中,被稱為東部侏響尾蛇的蛇,被感染後的死亡率高達92.5%。在很多地方,蛇的數量都是高度分散的,以免受到各種威脅。而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家們擔心「蛇真菌病」會導致許多蛇類滅絕。
即使蛇類沒有滅絕,數量減少也可能是個壞消息。蛇類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可以捕食齧齒動物和其他攜帶病菌的動物。如果蛇開始消失,這些危險的疾病將變得更加常見,這將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威脅。不幸的是,有大量證據顯示蛇類數量在全球都在下降。
2010年,英國沃靈福德生態與水文中心發布報告,宣稱有確鑿報告顯示,英國、法國、義大利、奈及利亞以及澳大利亞等國境內蛇類數量正急劇下降。科學家們稱,這可能是環境對蛇類造成壓力,比如棲息地消失、氣候變化、獵物減少等,這些都對蛇的心理產生潛在影響。這可能導致蛇抵抗其他感染的能力大幅下降。
那麼,人類應該擔憂「蛇真菌病」嗎?現在就給出肯定回答可能為時過早,但它肯定是個大麻煩。更令人感到擔憂的是,蛇類的公共形象始終不太好。這意味著,爭取支持治療「蛇真菌病」的研究也不太容易。通常情況下,人類都很恐懼蛇,同時也不太在乎它們。此外,大多數感染的蛇都屬於毒蛇,這更難以吸引人類支持。
幾年前,北美地區的蝙蝠研究人員也曾遇到類似的情況。當時蝙蝠也曾遭遇毀滅性真菌感染——白鼻症候群,大量蝙蝠因此死亡。當時,研究人員在解釋蝙蝠帶來的經濟效益方面做得不太好。比如,蝙蝠可以捕殺吃掉莊家的昆蟲,這可以將蝙蝠與農業領域的糧食供應。
蛇類也是一樣,我們不能簡單地闡述問題,這可能是蛇類生物學家面臨的最大挑戰。找到讓公眾關心蛇類處境的方法,可能是對對抗「蛇真菌病」的第一個必要步驟。(小小)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 王真_NT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