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和我私信聊到:孩子1~2歲的時候,特別愛模仿,大人教什麼,孩子就學什麼,可等到孩子2歲多3歲,反而不如小時候愛模仿了,家裡大人教也不愛開口。您認為這是為什麼呢?(多選題)A.漢語強勢B.自主心理增強,產生逆反心理C.聽力輸入不夠,俗話就是之前聽得少了D.口腔肌肉發育不完整E.語言沉默期
以上任何一個因素,都可能會造成孩子不願意開口的現象!下面我們一個一個來仔細分析!爸爸媽媽們也需要重新「認識」一下自己家的寶貝噢~
A.漢語強勢咱們班的寶貝部分都是完全0基礎,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過英文的;也有一部分是之前零零散散的接觸過一些,比如雙語幼兒園或者報過別的平臺的體驗課,還沒有系統地去學習過英文。再純中文的環境下成長了幾年,一定會偏向自己更加熟悉的「語言舒適圈」。
B.自主心理增強,產生逆反心理:科學研究表明,並不是只有十幾歲的青春期才是叛逆期噢,其實兩歲開始,孩子的自主意識就開始慢慢增強了,寶貝們會開始做自己的判斷和選擇,一旦爸爸媽媽違反了寶貝的意願,就會產生逆反心理。但是這個階段的逆反心理也是屬於正常現象,在可控區間,通過正向的引導,寶貝是會慢慢往正確的道路發展的。
C.聽力輸入不夠有句話說的好,「英語啟蒙,聽力先行」。爸爸媽媽回想一下,自己家的孩子是從幾歲開始會叫「爸爸」或者「媽媽」的呀?是先學會「爸爸」還是「媽媽」呢其實寶貝先學會喊誰,除了和漢字的發音有關係,和TA在會喊人之前聽到的頻率也有關係,我們往往是要給孩子進行一年左右的聽力輸入,不斷在寶貝耳邊重複「爸爸媽媽」,積累的夠多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開口啦!
D.口腔肌肉發育不完整這個就是純生理因素了,但是!!!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覺得,孩子現在口腔肌肉發育都不完整,那就等他發育完整了再學唄~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因為口腔肌肉是可以通過訓練從而慢慢形成口腔肌肉記憶的! 順著生理因素出發,越早開始學習英語,中文積累的慣性發音對孩子英文發音的影響越小。想一想,問什麼會有「印度英語」或者「中式英語」?就是因為口腔肌肉適應了母語長時間的發音慣性,學習二語的時候,遇到類似的發音就會不自覺的往上靠,因為口腔肌肉是下意識行動的,一時半會糾正不過來,但是小朋友呢,說白了,他們現在的口腔肌肉還有很強的可塑性,學習英語只是從生理調度上,多加一種舌位關係和肌肉記憶就可以了。小孩可以「納新」並且互不幹擾,自成體系。自然地融入更廣的發音肌肉記憶。但是大人接納不了,因為很多發音都固化了,肌肉記憶也定型了,不容易「擴充容量」或者做「修正」。
E.語言沉默期。孩子在學習二語時都會經歷一個重要時期,即語言沉默期:沉默期是任何一個人在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時都會經歷的重要時期。因為不同孩子的個體特點不同,所以沉默期有的長有的短。通常在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時,孩子們會更偏重「傾聽」,而不是「訴說」。因此在孩子學習英語的初期,家長一定要避免「逼迫」孩子去開口的情況。在「沉默期」,孩子可能是在心裡默念,可能是做一個動作,或者是一個小表情,這些其實都是孩子在表達的一種方式,他們不開口並不表示他們毫無反應,他們只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去接收課程傳遞的信號。
本人家裡神獸4歲了,因為去上了幼兒園,體質就不入之前好了,一個月有半個月在請病假,所以年底孩子提前不去上學了(也因為我們差不多因為氣管炎和肺炎治療了一個多月),孩子每日固定的治療完成後空出來的時間就多了,所以開始給孩子選擇線上啟蒙英語課,目前孩子還是比較有積極性的,希望來年開學他也有所成長!
你家的孩子最近在家有沒有接觸線上教育培訓呢?評論區探討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