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名片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2017年以原解放軍理工大學、軍械工程學院主體和重慶通信學院、工程兵學院、武漢軍械士官學校為基礎調整組建,是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並重、工程技術與作戰指揮融合的教學研究型綜合性大學,為全軍重點建設院校之一。
大學佔地總面積11300餘畝、橫跨四省五地,校本部坐落在長江之濱、人文薈萃的六朝古都江蘇南京,另設石家莊校區(河北石家莊)、通信士官學校(重慶)、軍械士官學校(湖北武漢)和訓練基地(江蘇徐州)。
大學立足陸軍,堅持信息主導、以工為主、指技融合,面向戰場、面向聯合、面向未來,育軍事英才、研製勝成果、解部隊所需,是陸軍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陸軍科技創新的攻堅力量、陸軍部隊建設的關鍵支撐、陸軍對外交流的主要平臺。
大學歷史底蘊深厚,各組建單位辦學歷史可分別追溯至上世紀30至50年代在江西寧都創辦的紅軍無線電訓練班、在黑龍江哈爾濱創設的「哈軍工」工兵工程系、在山東諸城創建的「軍械幹部訓練隊」、在江蘇南京創立的「二野軍大」和在吉林通化創始的東北民主聯軍工兵學校。同時,大學具有悠久的研究生教育歷史,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就開始招收培養研究生,文革結束後於1979年恢復研究生培養工作,是全軍最早開展和最先恢復研究生培養的單位之一。
大學培訓任務以陸軍通信兵、工程兵、軍械裝備等領域為基礎,輻射陸軍工程保障和新型作戰力量全領域。建有以信息技術為主導、軍事工程技術為主幹、理工軍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化學科專業體系,擁有機械工程、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絡空間安全、軍隊指揮學、軍事裝備學等1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數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軍事訓練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等1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應用統計、電子信息、機械、能源動力、土木水利、交通運輸、軍事、工程管理等8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同時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2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站),擁有6個國家重點學科、7個軍隊重點學科、12個省級重點學科。
在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信息與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學科評估結果為A-,位列全國前10%;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學科評估結果為B+,位列全國前20%。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穩居ESI全球前1%。
大學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院士領軍、博專兼備、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梯隊。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4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求是獎」獲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對象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獎獲得者3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對象36人。錢七虎院士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員1000餘名,博士生、碩士生導師600餘名。
大學各類教學、科研和生活設施齊全,建有條件良好的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學員宿舍樓、研究生教學科研基地等,校園環境幽雅、辦學基礎優良。建有國家級實驗教學平臺7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數量列全軍院校第二;軍隊重點實驗室11個,數量列全軍院校第一。大學圖書館是軍隊院校圖書館系統先進單位,引進了IEL、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ASME、ASCE、ACM、EI等外文在線資料庫,以及萬方、超星、ADKS等中文資料庫,館藏紙質和數字圖書數量豐厚;館內建有「全軍院校圖書館外文科技文獻資料服務中心」、「全軍院校圖書館數字影像資料服務中心」等全軍性服務中心。學校建有寬帶校園網,並與軍隊圖書信息網絡系統、國防情報信息系統、國家教育科研網和全軍軍事訓練信息網等高速互聯,全軍軍事訓練信息網華東地區信息中心設在學校。
大學與部隊建立了常態化人才培養、聯教聯訓機制,與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浪潮集團等近20個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與聯想集團、奇虎360等多家企業單位共建20餘個聯合實驗室。
近10年來,先後獲評「全國研究生教育先進單位」「全軍研究生教育先進單位」「軍隊院校教學優秀單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學先進院校」「全軍政治理論課教學先進院校」「全軍學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院校」。教學成果獲國家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11項,軍隊級一等獎32項;堅持面向戰場、服務部隊,承擔大批國家、軍隊重大科研和戰略工程建設任務,共獲國家、軍隊(省、部)級科技獎2600餘項,其中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40項,國家發明二等獎4項,軍隊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70餘項。近3年,培養的學員獲國際級獎勵47項、國家級獎勵1000餘項、省(部、軍隊)級獎勵1300餘項。學校共培養出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10名、正省(正部、正戰區)級領導12名、副戰區及軍級領導96名和一大批英模和功臣。
經過長期積澱和建設發展,大學為全軍部隊、機關、科研單位、院校和地方輸送了大批高層次高素質專門人才,為服務軍隊現代化建設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特別提示
1、招生方式調整,陸軍工程大學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實行「自主遴選」和「申請-考核」制兩種招生方式,招生時間為每年9-10月份,具體工作安排以當年招生公告為準。
2、「自主遴選」招生安排在「申請-考核」制招生考試之前組織,「自主遴選」未被錄取的考生可繼續參加「申請-考核」制招生考試(需按相關要求完成報名)。
3、陸軍工程大學在校本部(江蘇南京)和石家莊校區(河北石家莊)招收培養軍人和地方博士研究生,招生學科詳見本簡章中的「招生學科專業目錄表」。
招生對象(生源類型)和報考條件
(一)軍人博士研究生
我校2020年招收軍人博士研究生類別包括生長類應屆碩士畢業軍人研究生、軍隊在職幹部(含在讀碩士研究生)、委任制文職人員,其中委任制文職人員報考條件和審批程序按軍隊在職幹部同等對待,納入軍人博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具體報考條件如下: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思想政治素質好,品德優良,遵紀守法,願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服務。
2.生長類應屆碩士畢業軍人研究生:
(1)經所在院校訓練部門批准,並出具經批准的報考推薦審批表原件和學員證複印件,供我校審核;
(2)根據軍隊政策規定,軍校生長類應屆碩士生不得報考我校軍事裝備學和軍隊指揮學學科(不含軍隊指揮學一級學科下的軍事密碼學、軍事通信學、作戰環境學);
(3)須在博士研究生入學前獲得碩士學位。
3.軍隊在職幹部:
(1)具有3年(含)以上軍隊工作經歷(含本科畢業後任職培訓時間);(2)經所在師(旅)級單位政治機關審批,軍級單位政治機關核准,並依託信息系統,逐級上報軍委政治工作部幹部局備案;
(3)報名確認後,需將經批准的本人報考推薦審批表原件和軍官證、身份證複印件寄送我校審核;
(4)我校準考審核時,其所在單位幹部部門逐級上報至軍委政治工作部幹部局備案的個人報考信息,已進入全軍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統準考考生資料庫;
(5)在職幹部考生經批准可以報考我校所有學科專業;
(6)已獲得碩士學位(在讀碩士研究生須在博士研究生入學前獲得碩士學位)。
4.擬申請2020年國家和軍隊公派出國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必須報考。
5.有至少2名所報考學科專業領域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的書面推薦。
6.身體健康,符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隊院校招收學員體格檢查標準》要求。
(二)無軍籍地方博士研究生(錄取後不參軍入伍)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願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遵紀守法,品行端正。
2.學歷學位條件:全日制應屆碩士畢業生(需在博士研究生入學前獲得碩士學位),或已獲得碩士學位的在職人員。不接受非全日制專業學位應屆碩士生申請。不招收現役軍人考生和委任制文職人員。
3.有至少2名所報考學科專業領域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的書面推薦。
4.身體健康,符合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和軍隊有關要求。
5.招生學科:限工學學科,所有工學一級博士學科均招收地方博士研究生。
註:招生政策、招生學科和報考條件如有變化,以教育部和軍隊最新文件規定為準。
申請考核制招生學科專業目錄表

註:標註「★」的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標註「■」為軍隊級重點學科,標註「●」的為省級重點學科。其中081000信息與通信工程中的081001通信與信息系統為國家重點學科和軍隊重點學科;081200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的081203計算機應用技術為軍隊重點學科;081400土木工程中的081405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軍隊重點學科,081406橋梁與隧道工程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10500軍隊指揮學中的110504軍事通信學為國家重點學科。
各培養單位招生學科專業一覽表

註:石家莊校區研究生招生聯繫方式(聯繫部門:陸軍工程大學石家莊校區教學科研處;通信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新華區和平西路97號;郵政編碼:050003)
考核辦法
我校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實行「自主遴選」和「申請-考核」制兩種招生方式。自主遴選按照《陸軍工程大學導師自主遴選博士研究生管理辦法(試行)》明確的標準條件和遴選方式,安排在「申請-考核」制招生考試之前組織,「自主遴選」未被錄取的考生可繼續參加「申請-考核」制招生考試,「自主遴選」招生的具體時間安排和要求另行公告,不在本簡章中明確。
「申請-考核」制按基礎測試和綜合考核兩個階段組織,具體如下:
(一)基礎測試
基礎測試內容為英語和專業課筆試。專業課共2門,專業課一:校本部設置為數學或地下空間規劃原理(報考土木工程一級學科下的地下工程規劃與管理方向的考生,若本科專業為「建築學」或「城市規劃」,可選「數學」或「地下空間規劃原理」科目),石家莊校區設置為矩陣理論或應用數理統計或軍事運籌學Ⅰ;專業課二設置為各學科專業基礎課,具體科目詳見招生專業目錄。
依據招生計劃、生源情況和考生成績劃定基礎測試各科目的入圍分數線。基礎測試各科目均上線者進入綜合考核階段,基礎測試成績不計入最後總成績。
考生的英語水平、學術水平或創新能力符合特定條件者,可申請免考相應科目。各類生源基礎測試科目免考條件詳見本簡章中的「各類生源基礎測試科目免考條件」。
(二)綜合考核
1.考核方式:採用考生匯報、專家提問,以及現場抽題問答(學科自定)的考核方式。
2.考核內容:分學術基礎、前沿知識、綜合面試三個部分。
①學術基礎。考生匯報碩士研究生期間、工作期間所取得的創新成果和科研經歷,重點突出本人專業基礎情況、發表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情況、參與科研項目和參加學術會議情況等,匯報時間10分鐘,專家提問(或現場抽題作答)及考生答辯5-10分鐘。專家小組根據考生的專業基礎和所取得成果的創新性、科研能力、學術水平等方面打分。
②前沿知識。考生對所報考博士專業中某一研究方向(或與導師提前商定的研究方向或考生自選)的國內外研究狀況進行綜述,考生應基本了解該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最新成果、發展趨勢、存在的問題等,並列出參考文獻。匯報時間10分鐘,專家提問及考生答辯5-10分鐘。專家小組根據選題意義及深度、考生對該研究方向狀況的理解程度等方面打分。對軍人考生選取的研究方向還應考察其軍事應用價值。
③綜合面試。考生圍繞本人學習工作經歷、學術創新能力、實踐工作能力、個人修養、綜合素質等方面進行自述5分鐘,專家小組提問及考生回答5-10分鐘。專家小組根據考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心理素質、思維能力、反應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研究興趣愛好等方面打分。
3.分制:三個部分均採取百分制,每個部分具體得分點及分值由各培養單位指導相關學科依據上述考核內容自行制定,報研究生院審核後公布。每位專家對考生進行無記名打分,根據專家的分數取平均值。學術基礎、前沿知識、綜合面試中任一部分未達到60分的考生均屬綜合考核不合格,不予錄取。
4.總成績的計分辦法:總成績= 0.5×學術基礎成績+ 0.3×前沿知識成績+ 0.2×綜合面試成績。
報名手續和考核錄取工作安排
(一)網上報名
考生在徵求報考導師同意的基礎上,於2019年9月13日08:00—10月11日18:00,通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http://yz.chsi.com.cn)博士研究生報名系統進行網上報名,網報期間考生可以修改報名信息,逾期不進行補報,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凡不按網上公告要求報名、網報信息誤填、錯填或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的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二)提交申請材料
網上報名結束後,考生向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提交以下申請材料(PDF版和紙質版),並按序裝訂成冊(A4幅面,紙質版一式兩份):
1.報名申請表:通過網上報名系統下載列印的《陸軍工程大學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制」招生報名申請表》(需本人籤名確認)。
2.報名信息表:通過網上報名系統下載列印的報名信息表(需本人籤名確認)。
3.專家推薦書:由2名與報考學科相關的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填寫的書面推薦,推薦書模板通過網上報名系統下載。
4.學歷和學位證書:應屆碩士研究生需提供碩士階段成績單和應屆生證明(均需經所在學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審核蓋章)。往屆考生需提供碩士學歷和學位證書複印件各1份。如在境外所獲得學位需出具「教育部留學人員服務中心」的認證證書。
5.身份證件:軍人的身份證和軍官證(文職幹部證、學員證)複印件,地方人員的身份證複印件。
6.碩士學位論文摘要:包括碩士學位論文題目、指導教師以及論文摘要和創新性總結(應屆畢業碩士生可提供論文開題報告、論文摘要和核心研究內容等)。
7.符合免考條件的證明材料:按英語水平證明材料(英語水平證書、成績單或留學經歷證明等複印件)、學術論文證明材料(論文複印件、收錄證明等)、獲獎證書證明材料的順序彙編,並註明符合免考的相應科目。
8.其他科研學術證明材料:獲獎證書、課題、發明專利、論文複印件等可以證明考生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材料。
9.報考博士專業中某一研究方向(或與導師提前商定的研究方向或考生自選)國內外研究狀況綜述,不少於5000字。
10.三級甲等以上醫院出具的體格檢查合格證明。
11.軍人考生(含委任制文職人員)須提供報考推薦審批表原件及複印件(原件不裝訂,複印件按順序裝訂入冊)。
12.擬報考定向培養的地方博士研究生須提供定向培養協議書(模板從網上報名系統下載,加蓋定向就業單位公章)。
13.個人承諾書:對提交的各類證明材料的真實性作出承諾。
考生需將上述材料(紙質版和電子版,電子版以PDF格式提交光碟)按要求整理完備,通過郵政EMS(不接受其他快遞方式)寄送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郵寄地址為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御道街標營2號陸軍工程大學研究生院,郵編210007),截止時間為2019年10月12日18時(以郵戳為準)。
(三)資格審核
研究生院對照當年度國家和軍隊明確的各類生源報考基本條件進行資格審核,之後將通過資格審核的考生報名材料交由相應培養單位進行基礎測試免考審核。
(四)基礎測試免考審核
各培養單位根據考生提交的報名材料,對照各類生源基礎測試科目免考條件進行審核,並將符合相應科目免考條件的考生名單及佐證材料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後報研究生院。研究生院通過大學校園網、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和「黃埔一號v軍校資訊」微信公眾號發布通過資格審核和免考審核的考生名單。
(五)基礎測試
對未通過基礎測試免考審核的考生,研究生院於10月22日-23日統一組織相應科目的基礎測試,設校本部(南京)和石家莊校區兩個考點,報考校本部相關學科的考生在南京考點參加基礎測試及後續考核,報考石家莊校區相關學科的考生在石家莊考點參加基礎測試及後續考核。參考考生於10月21日08:00-18:00到研究生院招生培養處辦公室、石家莊校區教學科研處辦公室領取準考證。10月27日前,公布通過基礎測試考生名單。未參加基礎測試者,視為自動放棄。
(六)綜合考核
10月30日-31日,各培養單位依據考核辦法中明確的考核內容及形式,按學科組織綜合考核,各學科綜合考核具體安排由所屬培養單位公布並提前告知相關考生。參考考生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學歷和學位證書、科研證明材料、英語水平證明材料等原件供考前核驗。
(七)體檢與政審
分校本部(南京)和石家莊校區兩地組織。10月30日上午組織體檢,10月30日-31日穿插安排政審。
(八)上報擬錄取建議名單
各培養單位根據招生計劃、綜合考核成績、體檢和政審情況、導師意見(報考導師有一票否決權),研究確定擬錄取建議名單,經公示無異議後報研究生院。
(九)審批上報擬錄取名單
研究生院匯總審核各單位擬錄取建議名單,研究確定擬錄取名單,經公示無異議後報校首長審定,並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最終錄取名單以上級主管部門批覆為準。上級批覆未正式下達前,各單位和有關導師不得向考生承諾錄取有關事項。
以上時間如有調整,以陸軍工程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在大學校園網、中國研招網和「黃埔一號v軍校資訊」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的公告為準。
相關費用
根據國家和軍隊現行政策規定,地方博士研究生全部自費,學費10000元/人•年、住宿費1000元/人•年、醫療保險費120元/人•年。我校對非定向培養的地方博士研究生實行學業助學金、學業獎學金、捐資助學金、「三助」崗位津貼等多種獎助政策。地方博士研究生的戶口遷移實行自願原則。
從2019年起,軍隊招收無軍籍地方研究生納入國家高等學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範圍,我校正開展相關政策和獎助辦法修訂工作,有關標準以最新對外發布的通知為準。
軍人博士研究生全部公費,並享受部隊供給制待遇。
注意事項
1.我校招生單位代碼:91004,招生單位名稱:陸軍工程大學。
2.獲2020年國家和軍隊公派出國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佔所報考學科招生計劃指標。
3.關於學習年限和學習方式、地點:根據軍隊有關政策規定,我校博士研究生基本學制為3年,延長學習時間不超過1.5年,學習方式均為全日制,入學時間為2020年2月(具體以錄取通知書為準)。報考校本部各培養單位並被錄取的考生,全期在校本部(江蘇南京)學習;報考石家莊校區並被錄取的考生,全期在石家莊校區(河北石家莊)學習。如有政策調整,以上級最新文件規定為準。
4.信息查詢:報考、錄取階段的相關通知公告可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院校庫/陸軍工程大學/信息發布欄(網際網路)和陸軍工程大學/通知公告欄(軍網)查詢。報考涉及的相關模板下載地址:軍網下載(強軍網網盤:用戶名為lgdbszs,密碼為654321);網際網路下載(電子郵箱lgdbszs@126.com文件中心,密碼為lgdbszs828103)。
5.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相關政策規定,以國家教育部和軍委機關最新文件通知為準,我校將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
備註:無軍籍地方研究生學費、獎助政策及其他注意事項請查閱《陸軍工程大學2020年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制招生簡章》。
聯繫方式
1.聯繫人:張曉博(參謀)
座 機:(軍)0501-828234、0501-828103,(地)025-80828234、025-80828103
E-mail:lgdbszs@126.com
2.通信地址: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御道街標營2號陸軍工程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郵政編碼:210007
3. 各單位招生主管參謀聯繫方式
通信工程學院王 萌(參謀),025-80829129(民線),0501-829129(軍線)
野戰工程學院殷 勤(參謀),025-80821135(民線),0501-821135(軍線)
指揮控制工程學院王 彬(參謀),025-80824109(民線),0501-824109(軍線)
國防工程學院李 展(參謀),025-80825106(民線),0501-825106(軍線)
石家莊校區馬維寧(參謀),0311-87992117(民線),0221-92117(軍線)
責任編輯:張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