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隻螞蟻的思想可以媲美人類思想?關於螞蟻令人吃驚的事實

2021-01-08 網易

  1、一隻螞蟻可以拖動比自身重50倍以上東西!按這個比例,說它是動物界中的大力士一點也不為過。

  2、為什麼這些螞蟻實際上會排成一列?這是由於在螞蟻體內發現了信息素,這是一種吸引激素。也叫費洛蒙,指的是由一個個體分泌到體外,被同物種的其他個體通過嗅覺器官,如副嗅球、犁鼻器察覺,使後者表現出某種行為,情緒,心理或生理機制改變的物質。它具有通訊功能。幾乎所有的動物都證明有信息素的存在。

  3、每個螞蟻都有其自己的獨立特徵。在Chintiyon社會中,發現了三種類型的螞蟻:第一類蟻后蟻(雌蟻),一類是工蟻(雌蟻)和第三類公螞蟻。

  4、與雄性螞蟻繁殖後,雌性蟻后的細翅膀以一種非常奇怪的方式脫落。

  5、雄性螞蟻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特徵:它們使用這些翅膀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進行繁殖。順便說一句,母螞蟻沒有翅膀。

  6、工蟻是不能繁殖的雌性螞蟻。

  7、世界上最大,最危險的螞蟻是「子彈頭螞蟻」 ,其刺傷可能會導致死亡!在巴拿馬的叢林中,人們會發現世界上最大的螞蟻。這些螞蟻可以長到4釐米長。由於體積龐大,它們也被稱為「子彈蟻」。隨著它們的長大,這些螞蟻非常危險。如果有約2,250個子彈蟻攻擊一個人的話,那麼此人就會死亡。因此,它們也被稱為有毒螞蟻。

  8、自冰河時代以來,螞蟻已經在地球上倖存下來。在冰河時期,地球上存在的大多數生物的存在被消除了。有趣的是,儘管如此,螞蟻仍因其體積小的優勢,直到現在它們仍在地球上生存。

  9、除北極和南極外,在所有其他國家中都可以看到螞蟻。

  10、一項研究表明,地球上存在著超過14,000種螞蟻。

  11、今天地球上螞蟻的總數量約為1000億億。相對於地球上的人類,它們的數量要遠超人類人口數量。

  12、科學家發現了一隻非常古老的螞蟻的化石,發現它們比今天的螞蟻大得多,大約有15釐米。

  13、熱帶地區的生物種群中,螞蟻佔總數量的25%。

  14、螞蟻平均大約有15年的壽命。看來螞蟻的壽命比狗更長。

  15、螞蟻可以使自己成為「超級大腦」!即使螞蟻的大腦很小,只有25萬個細胞,但如果所有螞蟻的大腦結合在一起,它們也可以一起形成「超級大腦」。換句話,螞蟻是動物界中最聰明的物種。

  16、世界上最致命的螞蟻「澳大利亞鬥牛犬螞蟻」。20世紀30年代,由於螞蟻的叮咬,有3人死亡。這些死亡背後的原因是澳大利亞鬥牛犬螞蟻所致。

  17、螞蟻可以在水裡遊泳,當亞馬遜森林發生大火時,發現一種螞蟻有一個「筏」,可以通過將它提供的卵聚在一起避免火災而漂浮在水中。這樣,它們能夠以舒適的方式將這些螞蟻運送到安全的地方。雖然螞蟻的體型很小,但它們的才智必須受到讚揚。

  18、被子彈頭螞蟻叮咬後身體的疼痛可以超過24小時。

  19、螞蟻沒有耳朵,螞蟻聽不到外界的聲音。它們是以腳上的偵測器接收聲波引起的土壤震動,或是用分泌物的氣味來進行交流的。和其他昆蟲一樣,是依靠觸角辨彆氣味的,觸角的第一節膨粗,有膝狀彎曲,非常靈活。

  20、螞蟻甚至沒有肺,因此,有人會問螞蟻如何呼吸。其實,螞蟻是通過腳上的小孔進行呼吸。

  21、 40,000萬隻螞蟻的思想可以與人類思想相媲美。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認為人類是地球上最強大,最聰明的生物。但是科學家認為,如果把40,000隻螞蟻的思想結合在一起,那麼它們就可以像人的思想一樣發揮作用。

  22、螞蟻兩個胃。第一個胃消化自己的食物,第二個胃為它的夥伴儲存食物。是不是認為螞蟻既溫柔又聰明呢。

  23、一種被稱為「澳大利亞綠色螞蟻」的螞蟻物種,因其擁有大型巢穴而聞名世界。這些螞蟻窩分布在大約12棵樹上。因此,是不是可以想像這些巢實際上的尺寸了呢。另外,螞蟻還會像人類一樣,按照精確的計劃築巢。它們可以內部安全,輕鬆地生活。

  24、在一些非常大的巢穴中可能存在超過3億隻螞蟻。這些巢也被稱為「超級殖民地」。一般人們看不到這麼大的巢穴。只有在一些特殊和有利的地方才能看到。另外,這些巢穴一般都以非常規範的系統構築。這樣的巢穴使螞蟻居住時非常安全舒適。還有一個非常特別之處就是,裡面放著螞蟻卵。

  25、螞蟻內部也會發生戰鬥。和古代人類一個國王想攻擊另一個國王並佔領其王國一樣,螞蟻也以同樣的方式,為相互爭奪巢穴而戰鬥。

  26、這種螞蟻也會耕種。一種名為切葉蟻的螞蟻,它們從樹木和其它植物上切下葉子,將葉片用來種植真菌。然後用長出的真菌餵養幼蟲。

  27、螞蟻沒有血色。人們認為螞蟻的血液是藍色的。但這是不正確的。螞蟻是沒有血色的。

  28、世界上最長的螞蟻窩長達965公裡。這是人們在南美發現的。

  29、世界上有一種這樣的螞蟻是非常臭名昭著的。據說,有一種食人的螞蟻和它會吃掉所有阻礙它的東西。科學家說,這些螞蟻很容易啃食人類和馬類。

  30、每隻螞蟻軍團都可以長達100米。相對於螞蟻的體積,這絕對是一個龐大的軍團。

  31、世界上最小的螞蟻只有2毫米

  32、每個巢都有不同的氣味。由於氣味不同,螞蟻可以查到巢穴中外族敵人的滲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4萬隻螞蟻的思想可以媲美人類思想?關於螞蟻令人吃驚的事實
    順便說一句,母螞蟻沒有翅膀。 6、工蟻是不能繁殖的雌性螞蟻。 7、世界上最大,最危險的螞蟻是「子彈頭螞蟻」 ,其刺傷可能會導致死亡!在巴拿馬的叢林中,人們會發現世界上最大的螞蟻。這些螞蟻可以長到4釐米長。由於體積龐大,它們也被稱為「子彈蟻」。隨著它們的長大,這些螞蟻非常危險。
  • 生命的計算機:螞蟻、蜜蜂和算法
    它擁有的反應程序特別簡單,平時運轉是沒有問題的,但在許多情況下,螞蟻只會生搬硬套地根據這個程序作出機械反應。單個螞蟻看起來是那麼的渺小,其反應是那麼的機械,可仍然無法阻止螞蟻這種極其簡單的生命,做出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
  • 螞蟻能不能意識到人類的存在?踩到螞蟻對它來說是不是飛來橫禍?
    有人說:螞蟻是二維生物,它們只活在平面的世界裡。而關於維度空間,我們目前只是停留在初級的認知階段,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低維空間的生物是看不到高維空間的生物的,基於這個理論。許多人認為:螞蟻是不能意識到人類存在的,而且即使人類踩死了它,它的同伴也找不到原因。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這些關於螞蟻的驚人事實,或許將刷新你對螞蟻的認識
    雌性螞蟻成為工蟻或蟻后的命運主要取決於它們的飲食,而不是基因。任何一隻雌性螞蟻幼蟲都能成為蟻后--那些吃了富含蛋白質食物的變成了蟻后。其他幼蟲獲得的蛋白質較少,這就導致它們成為工蟻。2. 雄性螞蟻基本上就是會飛的精子與人類不同,螞蟻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的數量決定了它的性別。
  • 5個關於螞蟻的有趣事實,顛覆我們的認知
    並不是所有螞蟻都在努力工作儘管螞蟻有敬業的稱號,但並不是蟻巢裡的每隻螞蟻都能做好自己的崗位,在一項北美物種蟻巢研究中,多達四分之一的螞蟻在整個觀察期間都不活動工作,科學家們無法解釋這些螞蟻不活動的原因它們喜歡清理「垃圾食品」2014年科學家將熱狗、油炸薯片和其他垃圾食品放在紐約市人行道上,並觀察螞蟻吃了多少人類的食物。
  • 鄭州引進4隻大食蟻獸 每天能吃3萬隻螞蟻!動物園要為它養螞蟻嗎?
    中原網訊( 鄭報融媒記者 胡成玉 文/圖)大食蟻獸真的是吃螞蟻嗎?吃多少螞蟻能吃飽?動物園要為它養螞蟻嗎?昨日,鄭州動物園大食蟻獸館開館了。動物園引進4隻大食蟻獸在鄭州動物園的大食蟻獸館裡,動物園工作人員李亞介紹:「這次引進了4隻大食蟻獸,兩雌兩雄,平均年齡約2歲。大食蟻獸屬國際瀕危動物,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對食物、溫度和溼度要求較高,國內只有少數動物園有展出。大食蟻獸這次在河南是首次亮相。」
  • 下列哪個成語與千裡之堤毀於蟻穴體現了相似的安全思想 螞蟻莊園12...
    千裡之堤,毀於蟻穴是我們學習過的成語,意思是不注意小事則會釀成大禍,那麼下列哪個成語與千裡之堤,毀於蟻穴體現了相似的安全思想?八寶網小編帶來:螞蟻莊園小課堂12月3日答案。螞蟻莊園小課堂12月3日答案下列哪個成語與千裡之堤毀於蟻穴體現了相似的安全思想?
  • 螞蟻的又一大敵人:土豚,一次可以吃掉上萬隻螞蟻!
    其實它還有另外的一個名字,那就是非洲食蟻獸,螞蟻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動物了,從恐龍時代就已經存在了,現在還活著,也是很厲害了,但是螞蟻的天敵還是很多的,像一些蛇類和蜜獾等都是喜歡誰吃它們的,這下又多了一位土豚。土豚在非洲語言當中的意思是土豬,它們是生活在南非和非洲中部的一種哺乳動物。
  • 大象不在意幾隻螞蟻的撕咬,所以螞蟻咬咬一口餓了又咬一口
    自然世界裡,大象總是不太在意幾隻螞蟻的撕咬,因為這幾隻螞蟻的撕咬對於大象來說,不痛不癢,所以被大象忽略了。現實生活中也基本遵循這個大象與螞蟻法則,強者對於和自己相差太大太大的人所做的一些事,都會忽視掉,不願和這些人計較。
  • 揭秘螞蟻的世界|不足人類百萬分之一大小的螞蟻如何稱霸陸地
    ——《螞蟻的故事》從人類在地球上出現,已經過去了10萬個世代,在這10萬個世代裡,人類從類人猿進化成了具有高度思維的高級生物,進而建立了輝煌的文明,人類通過智慧站在了自然界食物鏈的頂端。我們自以為自己就是地球的王者。
  • 人類能發現螞蟻,那麼螞蟻能認出人類嗎?科學家:不可以
    根據人類現在對世界維度的分類,我們現在處在一個三維世界裡。就是指人類處在一個立體的世界。這個世界有空間的參與。但在另外一些科學家的眼中,人類世界是一個四維世界,這個世界加上了時間。但是大家普遍接受的,還是人類現存的世界是三維世界。但是神奇的是,在人類現存的這個三維世界裡,竟然還有像螞蟻一樣的二維世界的生物存在,並且,在螞蟻的世界裡,是感知不到人類的存在的。
  • 你知道關於螞蟻的12大驚奇秘密嗎?
    平時我們看到螞蟻,總覺得它們個體小毫無抵抗性,一隻螞蟻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一群螞蟻,它們的力量不容小覷。螞蟻作為現今地球上讓科學家們十分著迷的物種,其有很多疑問。那麼接下來呢就由探秘志小管家為大家揭秘關於螞蟻的12大驚奇秘密,感興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
  • 螞蟻看不到人類,不相信人類存在,「無神論」也是同理嗎?
    科學家認為人類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就是因為人的腦子受到了三維空間的束縛,我們的思想受到了限制,所以我們沒有想像出來四維空間的畫面,也沒有辦法認同四維空間的存在。比如生活在三維世界當中的人類和二維世界當中的生物,雖然有著聯繫,但是二維世界當中的生物沒有辦法理解三維世界的生物,螞蟻就是最典型的二維視野當中的生物,在螞蟻的認知當中,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人類螞蟻的世界,只有前後左右,沒有上下這個維度
  • 萬隻「螞蟻」將「布陣」西城紅場
    本周六,如果你在哈西的西城紅場美術館看到一個巨大的「螞蟻」,可別嚇壞了,這是由著名雕塑家陳志光創造的10米長、6米高的巨蟻雕塑。12月10日,「中國當代大型藝術展——螞蟻螞蟻螞蟻」將在西城紅場精彩開幕。本次螞蟻展在東北的首次展出,標誌著哈爾濱在當代藝術領域中邁入嶄新的高度。   本次螞蟻展是「冰天雪地藝術推動新經濟」系列活動的開篇之作,展出將持續到2017年2月12日。
  • 英報刊登令人驚嘆的奇妙螞蟻世界照片
    北京時間3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世界上至少有1.4萬種螞蟻,所有螞蟻的重量差不多相當於全球人口的總體重。以下是英國《衛報》刊登的令人驚嘆的螞蟻世界: 1、遠古螞蟻 遠古螞蟻 這是保存在琥珀中的一隻遠古螞蟻,它被認為是現代螞蟻物種的祖先,也是迄今日本發現最古老的螞蟻標本
  • 這種螞蟻曾經佔領全球,團隊智商驚人,在它們眼裡人類不夠團結
    筆者:三體-小遙人們常常思考世界有多大,於是就將自己比做小小的螞蟻,然而在不斷的觀察中發現,千裡之堤也可以潰於蟻穴,可見螞蟻雖小,卻又不容忽視。有一部分科學家也致力於觀察螞蟻,除了它們的群體生活十分有趣之外,不同種類的螞蟻本身也有很多特殊的技能。甚至有觀點認為,如果從螞蟻的角度看世界,人類未必能做到它們那樣。之所以這麼說,還要提到人們偶然從阿根廷螞蟻身上發現的特殊現象。作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入侵物種之一,阿根廷螞蟻如今已經遍布地球,這個龐大的家族令人感到十分吃驚。
  • 社群與社會,螞蟻和人類
    其次,螞蟻掌握建築知識,能夠建造或挖掘複雜且多樣化的巢穴,為其配備通風和溫度調節系統,還裝飾了蔬菜地毯和礦物家具。而螞蟻本身更具有無數令人吃驚的特性。比如,切葉蟻會切割和運輸葉片作為「培養基」,用來種植它們食用的一種真菌。收穫蟻食用它們從不同植物中收集來的種子。蜜蟻能從蚜蟲和其他昆蟲的糞便中提取蜜露。奴役蟻可以奴役其他各種螞蟻替它們完成各類工作。
  • 4維空間的生物在窺探人類?研究表明:人類是三維空間的螞蟻?
    而人類則是三維空間的產物,對比於多維度的宇宙空間,人類的存在是渺小的,或許在宇宙中,還有著許多高緯度的生物存在,只是人類由於維度過低,因此無法察覺到他們。4維空間的生物在窺探人類?研究表明:人類是三維空間的螞蟻?關於人類所在的三維空間,科學家是這樣解釋的。
  • 成千上萬隻螞蟻輕鬆渡過湍急的河流,它們是怎樣做到的
    人類依靠團結的力量成為地球的主人,在動物界狼群也是依靠團結的力量稱霸於動物界,即使是實力強大到碾壓任何動物的老虎,遇到狼群也要退避三舍。狼的骨子裡有一種不服輸的狠勁,遇到再強大的對手它也不會退縮;再加上狼是群居性動物,團結協作的捕獵精神成倍的放大了狼群的戰鬥力,只要是它們看上的獵物基本上都不會有活路。
  • 怎麼理解螞蟻和螞蟻鏈
    最近很多人問我怎麼理解螞蟻。經濟可以圍繞產業寫歷史,聊華為就是一部中國電信產業發展史,寫中芯國際就不得不提中國半導體史,說蔚來就該放進中國造車史。把企業沉浮放進產業變遷中,方能看出興衰的本質。只有螞蟻很特殊,把它放進網際網路金融史,或者是數字科技史,都不完整。我覺得,要真的讀懂螞蟻,需要一個提綱挈領的視角,那就是,中國建立信任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