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與社會,螞蟻和人類

2020-12-03 冷月的環球之旅

生物學的歷史依附於許多支柱,它們是些有機體,是達爾文所謂「生命之樹」上生長的綠葉,也是我們傾注心力研究的對象。而我們的目標,自然是了解這棵生命之樹的樹枝、樹幹和樹根,甚至它生長出來的種子。也就是說,最終完全解決達爾文自己在傑作《物種起源》中試圖解決的那個問題:不僅僅是生命如何進化、多樣化,直至達到今日的複雜性,甚至包括生命是如何產生的。

許多科學家致力於探究一種生物,並因此聲名顯赫。對大腸桿菌、秀麗隱杆線蟲、果蠅這些生物體的研究就是典型例子,約20位學者因此獲得諾獎。因為登上了進化階梯,達爾文雀族和鴿子如今也在進化論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在這些生物中,過去的實驗最常用的顯然是豚鼠,所以它擁有「試驗品」(cavia)這一別名也就在意料之內了,而現在它已經被小鼠代替。至於卡爾·馮·弗裡希的蜜蜂、尼古拉斯·廷貝亨的小雞和康拉德·洛倫茲的鵝,也都為三位科學家的動物行為研究帶來了1973年的諾獎。與之類似的還有1981年諾獎得主大衛·休伯爾用於視神經系統研究的貓和猴子。

在微生物與大型生物兩極之間的昆蟲類中,以蒼蠅和蜜蜂的研究最為常見。昆蟲類中還有螞蟻,它們的歌頌者是愛德華·威爾森。他曾兩次獲得普利茲非小說獎,獲獎作品分別是1979年的哲學隨筆《論人性》,以及1991年與伯特·霍爾多布勒共同寫作的科學報告《螞蟻》。

不過若要走近蟻類研究(mirmecologia,源自希臘語myrmex,「螞蟻」),也許從《蟻丘》(Anthill,2010)開始著手要更容易些。這本書的敘述方式比小說更平易近人,共分為6章,等同於威爾森研究了一生的六足亞門動物足的數量。它講述了一個同威爾森一樣痴迷於螞蟻和螞蟻世界的早慧男孩兒的故事。

《蟻丘》的第四章說明了書名的來由,它講述了蟻后死亡之後發生在蟻穴中的一起事件。這個時刻的選擇頗具藝術性,因為在一場絕望的生存戰後,蟻后之死註定了系統的崩潰,真可謂一部迷你版《伊利亞特》。實際上,阿喀琉斯所帶領的那群不明所以卻戰鬥到生命最後一秒的戰士,正是被稱為「密耳彌多涅人」(Mirmidoni),即「大螞蟻」。根據神話,是宙斯將這個族群從螞蟻變化成人。

除了在戰鬥中應用從投擲石子到噴射化學物質的各種技術,螞蟻與人還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螞蟻擁有一種基於費洛蒙分泌物的語言,以此進行溝通,並使用嗅覺和味覺來「聽」。其次,螞蟻掌握建築知識,能夠建造或挖掘複雜且多樣化的巢穴,為其配備通風和溫度調節系統,還裝飾了蔬菜地毯和礦物家具。

而螞蟻本身更具有無數令人吃驚的特性。比如,切葉蟻會切割和運輸葉片作為「培養基」,用來種植它們食用的一種真菌。收穫蟻食用它們從不同植物中收集來的種子。蜜蟻能從蚜蟲和其他昆蟲的糞便中提取蜜露。奴役蟻可以奴役其他各種螞蟻替它們完成各類工作。編織蟻使用幼蟲吐的絲縫紉樹枝樹葉,建造巢穴。行軍蟻則像匈奴人一樣有組織地攻城略地,成群結隊地行進,並紮營露宿。諸如此類。

人們對於螞蟻研究如此興致高漲,原因之一在於它們是高社會性昆蟲中最為人所熟知者。我們可以將螞蟻的社群而不是個體當作一個真正的有機體進行研究。威爾森與霍爾多布勒在他們最近的大作《超級有機體》中就這個問題進行了細緻探索,而他們的導師威廉·惠勒(William Wheeler)早在1911年就已在《作為超級有機體的螞蟻社群》一文中引入了這一概念。

不過,螞蟻社群只是一種特殊的超個體生物組織。在動物王國中還有許多同類例子:珊瑚、蜜蜂、黃蜂、白蟻、魚、鳥、海豚、大象、獅子、狼、猴子。顯然,人類也榜上有名。如此,我們便能很自然地進入威爾森在1975年於同名書籍中提出的一個研究領域——社會生物學(sociobiology)。這個術語意在指出社會學與生物學之間的一種「新結合」,揭示了「社會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社會生物學試圖破譯的一個例子是1963年威廉·哈密頓對螞蟻、蜜蜂和黃蜂利他主義行為之動機的解釋。這種現象可以從它們的繁衍機制中看到:雄性誕生於非受精卵,而雌性則誕生於受精卵。這樣就保證了雌性會與自己的雌性後代共享一半基因,而與姐妹共享的基因則能達到四分之三。從自身基因傳遞的角度來看,對於雌性,養育姐妹要比女兒更有利,也就是說,在社群中作為不生育的成員比作為母親要更有利。

對社會生物學的討論源於它對基因基礎和行為選擇機制的強調,總體來講就是強調自然因素的影響,這對於強調文化因素的論調非常不利。許多科學家和人文主義者因此強烈反對這一新學科,批判它的基因決定論及其對社會政治中「現狀」的合法化。其中包括遺傳學家理察·李文丁、神經生物學家史蒂文·羅斯以及心理學家利昂·卡明,他們共同寫作了反對社會生物學的書籍《非與生俱來:生物學、意識形態與人性》(Not in Our Genes: Biology, Ideology and Human Nature,1984)。

在人類的諸社會性行為中,社會生物學試圖歸因於基因和基因選擇的包括:性、侵略性、部落制、戰爭、種族滅絕、合作、利他主義、競爭、領導力、隨波逐流、思維控制和宗教。威爾森在前文提到的《論人性》中討論了這些問題,並將宗教定義為「人類思維中最複雜、最強勢的力量,可能是人性中無法根除的部分」。

他不認為科學教育可以使宗教消亡,還拿美國作為反例,因為它既是科學最發達的國家,又是僅次於印度的宗教性第二強的國家。他指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人類相較於了解,更願意信仰」。就像認知心理學家維多利奧·吉羅託(Vittorio Girotto)、科學哲學家特爾莫·皮耶瓦尼(Telmo Pievani)和神經學家喬爾喬·瓦羅爾提伽拉(Giorgio Vallortigara)為他們共同創作的佳作擬定的書名:《生而信仰》(Nati per Credere,2008)。我們除了接受並嘗試理解,別無可為。

對於這種信仰病,威爾森自己也不能免疫,他自稱「臨時性有神論者」,指他雖然已經遠離教會,不再自稱是基督教徒,但也並沒有成為不可知論者或無神論者。在他的大作《造物》中,就有一封寫給想像中的一位浸會教牧師的信件,收件地址是他出生和成長的美國南部,信中他向科學和宗教發出「拯救地球生命的呼籲」,將兩者視作「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兩股力量」。

我們不一定非得同意威爾森的如下觀點:為了分擔他眼中現代人類面臨的問題,必須成立新的「神聖聯盟」。實際上在過去的一萬年中,文明的出現已導致人類歷史時代與自然歷史時代錯位。我們成了不折不扣的嫁接品種,擁有史前的情感、中世紀的認知和未來的技術。這種雜交令我們喪失了對賴以生存的力量的敏感性,也遺憾地使我們預見到很久以後,螞蟻和蟻丘依然會存在,但人類和他們的社會終將消失。

相關焦點

  • 能建立超級社會的,除了人類就只有螞蟻了
    撰文 | 羅東如果問在這個地球上什麼物種與人類社會相似,你會如何回答?可能是猩猩,也可能是猴。但實際上,在哺乳動物世界沒有任何一種野生動物或被人類馴化的「寵物」能像人類一樣建立成員彼此聯結的社會。在人類外,能建立大規模社會的恐怕只有螞蟻。不妨稱之為螞蟻社會。莫菲特綜合同行的螞蟻研究,在一些情況下更是將其叫作螞蟻超級社會或螞蟻帝國。
  • 【沸點天下】第二篇:社群團購,螞蟻雄兵,你我皆為乾坤
    大象有大象的領地,螞蟻亦有不可撼動的王國。就像在一個大草原上,每個物種都有自己的生態位,大家共同創造了生態的平衡和共生;而在一個經濟生態鏈中情同此理,巨頭有巨頭的優勢,然而,在巨頭無法一統江湖的地方,找準自己的位置,照樣可以與日月同輝。
  • 螞蟻,地表「超級社會」的建造者
    只有將人類歷史拉長,將學科領域擴寬,我們才更可能理解人類是如何從動物身上尋找寓言進行動物修辭,而當這些寓言形成後,又是如何影響人的思考和行動。在眾多動物中,除了人類,能形成大規模社會的只有螞蟻。螞蟻社會的各部分高度複雜、高速運轉,讓數十萬甚至數量更龐大的螞蟻居於一個巢穴。
  • 能建立超級社會的,除了人類就只有螞蟻了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但實際上,在哺乳動物世界沒有任何一種野生動物或被人類馴化的「寵物」能像人類一樣建立成員彼此聯結的社會。在人類外,能建立大規模社會的恐怕只有螞蟻。不妨稱之為螞蟻社會。莫菲特綜合同行的螞蟻研究,在一些情況下更是將其叫作螞蟻超級社會或螞蟻帝國。他從生物基因的角度看到了螞蟻身上的分工和仇恨,而這與我們目前接受的文化決定論並不完全相同。
  • 社群、心智解讀與社會關係建構
    鄭磊/文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一樣是群居的,但沒有任何高級物種能夠達到人類社會這樣複雜的形態,而且也沒有發現其他類似人類的高級物種存在。其生物學前提條件是:個體具備正常人的心智能力(如同情心、同理心、接受教育等,幼兒和有某些神經疾病的人除外)。這樣的個體能夠組成最多150人左右的社群。這裡所說的心智解讀能力是高級的社會認知能力(按照鄧巴的心智理論,應達到至少第五階心智水平)。
  • 蜜蜂、螞蟻與人類
    竇 旭 民蜜蜂和螞蟻均屬於昆蟲綱膜翅目類昆蟲,而人類屬於哺乳綱靈長目類高級動物。然而,三者之間卻有一個共同特點,這就是全都屬於社會性的生活群體。在昆蟲綱中,蜜蜂屬於高級進化的類群。同樣,螞蟻是現代動物體系的優勢類群,擁有極為龐大的數量和極為複雜的社會結構。螞蟻與其它各種生物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種類多樣的螞蟻和相關物種的多樣性,以及螞蟻社會分工的多樣性,造就了螞蟻在行為上的多樣性。人類——則擁有高度發達的頭腦,準確慎密的思維,能夠使用語言,具有複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尤其是能夠建立某些團體與組織機構,可達到互相支持與協助合作的目的。
  • 「沸點天下」社區團購與社群團購之爭:社群團購的當下與機會
    來源:時刻頭條社群團購做為當下新零售的主打模式,其出色的終端銷售優勢和突飛猛進的業績表現,已越來越引起全社會大小企業的廣泛關注。尤其是2020受疫情影響普遍低迷的經濟環境下,社群團購卻逆勢而上一路高歌猛進的態勢,更是惹得一波巨頭紛紛落座。
  • 《螞蟻的故事》|透過螞蟻社會看蟻類生物的3種利他行為
    「如果所有的人類都消失了,剩下的生物勢必恢復生機並繁榮興旺……如果所有的螞蟻都消失了,其影響正好相反,而且後果將是災難性的。」螞蟻,這一老幼皆知、微不足道的小昆蟲——佔據地球1%的生物量和1/3的動物量,總重量相當於全人類的總重量。它們1億年前從爬行動物中分化而來,歷經恐龍時期,並迅速擴展到世界各地,是地球上兩大社會文明之一,與人類社會文明可以相提並論。
  • 螞蟻,一個社會與學科的誕生
    螞蟻可能是我們最熟悉的動物之一了,時至今日還記得幼年時在操場上看到的一個個小小的洞穴,那些在洞口爬來爬去的小小生靈,我們也聽說過,螞蟻具有社會性,但我們想像不到的是,螞蟻的社會居然會如此嚴密,以至於它們甚至創造了一個社會。
  • 螞蟻社會緣何等級森嚴分工細緻
    由紐約大學醫學院、華大基因等單位聯合完成的螞蟻DNA甲基化研究成果8月22日在《細胞》雜誌子刊《當代生物學》上發表。該研究首次從全基因組單核苷酸水平上探究了螞蟻的DNA甲基化與其社會等級分化之間的關係,並深入解析了螞蟻DNA甲基化的特徵,為螞蟻的社會行為學等研究奠定了重要遺傳學基礎,對了解人類社會行為及衰老機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螞蟻等級森嚴,分工細緻,同一蟻群內的螞蟻個體擁有著相同的遺傳物質,但對於不同等級的個體,它們在行為和形態上差異極大。
  • 「前臺內容,後臺社群」——從《羅輯思維》看網際網路知識社群傳播模式
    這種需要就是社群的維繫點。有研究者認為,網絡社群與現實社群一樣,源於人類的四種基本需求:興趣(Interest)、關係(Relationship)、幻想(Fantasy)和交易(Transaction)。 下面筆者將從這四個維度分析羅輯思維得以維繫的原因。第一,興趣。
  • 科學家發現螞蟻社會等級森嚴分工細緻原因
    螞蟻社會等級森嚴分工細緻分子水平的原因該研究首次從全基因組單核苷酸水平上探究了螞蟻的DNA甲基化與其社會等級分化之間的關係,並深入解析了螞蟻DNA甲基化的特徵,為螞蟻的社會行為學等研究奠定了重要遺傳學基礎,對了解人類社會行為及衰老機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螞蟻等級森嚴,分工細緻,同一蟻群內的螞蟻個體擁有著相同的遺傳物質,但對於不同等級的個體,它們在行為和形態上差異極大。
  • 趙鼎新:我們該如何研究人類社會與其他動物社會?
    馬克·莫菲特是一位研究螞蟻「社會」的昆蟲生態學家,而我曾經也是昆蟲生態學家,即使在轉行社會學後,仍然在思考人類行為乃至疾病的生物和社會基礎,並且關注著醫學、動物行為學、社會生物學,以及和人類進化與人類行為有關的各種研究和進展,因此對這本書有一種特別的興趣。總體上說,我從《從部落到國家》一書中學到了不少東西。螞蟻研究在近幾十年有突破性的進展。
  • 當螞蟻擁有智慧,人類還會是霸主嗎?
    凡此種種,螞蟻社會的運行規則呈現出與人類社會高度的相似性。小小螞蟻,為何能入侵全世界、組成橫越大洋的超級帝國?別急,阿信下面就和大家好好來科普一番。螞蟻中既有農學家、牧民,又有狩獵(採集者)。它們善於溝通、持之以恆、工作努力,隨時做好戰鬥準備,敢於冒險且具有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它們是優秀的軍事人員和勤奮的家庭主婦,共同組成了精細協作的勞動力大軍,也是善於保護和供養社會的專家能手。比如,除了人類之外,切葉蟻擁有比其他任何動物都更加複雜的社會。此外,它們還開展大規模的農業生產。
  • 當螞蟻擁有智慧,人類還是霸主嗎?
    凡此種種,螞蟻社會的運行規則呈現出與人類社會高度的相似性。小小螞蟻,為何能入侵全世界、組成橫越大洋的超級帝國?通過比較人類和螞蟻之間的諸多相似之處,我們可以了解更多關於複雜社會以及它們如何演變的歷史。「蘑菇」種植能手生活在美洲熱帶地區的切葉蟻(leafcutter ants)擁有比其他任何動物都更加複雜的社會。
  • 當螞蟻擁有智慧,人類還是霸主嗎?
    我們現代人在基因上可能更接近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但和我們最相似的動物卻是螞蟻。通過比較人類和螞蟻之間的諸多相似之處,我們可以了解更多關於複雜社會以及它們如何演變的歷史。如果按照人類的計量單位進行換算,那螞蟻的這些地鐵系統相當於位於地下100公裡深。 這樣一個如同大都市般的大型蟻穴具有和人類城市相同的缺點:向裡面運輸必需的物資就意味著要進行一項艱巨繁重的通勤任務。
  • 真正的地球霸主可能並非人類,它們有著和我們一樣的社會系統
    在昆蟲世界中很少有物種比野地螞蟻更複雜了,它們生活在錯綜複雜的社會中,有著龐大數量,同時也是溝通大師,聽起來很像我們自己的世界,那麼像螞蟻一樣活著,到底會有多困難呢?讓我們來看一下螞蟻的生活是怎樣的?在一個蟻巢中首先要定義你的社會階級,最高階是蟻后,然後是同等重要的工蟻和兵蟻,接著是蟻后產下的卵。
  • 螞蟻和人類的世界
    結束了一天的勞作,人們覺得格外地輕鬆和開心,回到了家,路上少有人,但隔著牆還能聽聞裡面農民的說笑聲。現在已經到了晚飯時分,當結束了一天的農活,能吃一頓熱騰騰的飯菜,是舒服不過了。飯菜端上桌子,一大家人圍在旁邊,大人們在閒談今年的收成,小孩子卻很活躍,總喜歡在屋子裡跳來跳去,後面的奶奶跟著端著一碗飯菜跟著跑,一邊呼喊著:「乖娃子,吃飯,別亂跑!!」
  • 螞蟻,人類應付風雨的老師
    我們沒有理由小瞧螞蟻們在預測天氣方面,螞蟻們比我們人類要強得多。如果說螞蟻是人眼裡微不足道的東西,那在螞蟻的眼睛裡,人類就像大象般奇笨。南方的農村流傳著一句諺語:水牛大大需人牽,禾雀小小飛上天……用此句為人蟻作比,也一樣恰當。
  • 螞蟻基因組研究:試圖破解人類難題
    「此項成果為社會行為學等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遺傳學基礎。」張博士說。在科學家眼裡,螞蟻是擁有自然界最精細社會的生物之一,它們形成了一個蟻后、工蟻、兵蟻以及雄蟻等「各司其職」的社會分工體系。而造成這些差異的遺傳基礎,長久以來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