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螞蟻與人類

2020-10-18 竇旭民圖書館

竇 旭 民

蜜蜂和螞蟻均屬於昆蟲綱膜翅目類昆蟲,而人類屬於哺乳綱靈長目類高級動物。然而,三者之間卻有一個共同特點,這就是全都屬於社會性的生活群體。

在昆蟲綱中,蜜蜂屬於高級進化的類群。社會性生活方式的出現,「勞動」分工的不同,「語言」信息的傳遞,蜂巢結構的不同,以及通過「舞蹈」動作辨認蜂巢的方法等等,進一步促進了蜜蜂群體的進化。

同樣,螞蟻是現代動物體系的優勢類群,擁有極為龐大的數量和極為複雜的社會結構。螞蟻與其它各種生物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種類多樣的螞蟻和相關物種的多樣性,以及螞蟻社會分工的多樣性,造就了螞蟻在行為上的多樣性。

人類——則擁有高度發達的頭腦,準確慎密的思維,能夠使用語言,具有複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尤其是能夠建立某些團體與組織機構,可達到互相支持與協助合作的目的。

勤奮的蜜蜂是百花的傳媒,為人間招來了萬紫千紅的絢麗景色,而且又辛勤地釀出了香甜的蜂蜜。蜂蜜是人們常用的滋補品,有「老年人的牛奶」的美稱;蜂王漿更是高級營養補品,不但可增強體質,延長壽命,還可治療神經衰弱、貧血、胃潰瘍等慢性疾病;蜂毒對風溼、神經炎等均有療效;蜂蠟和蜂膠還是輕工業的重要原料。

勤勞的螞蟻被譽為「微型動物營養寶庫」和「天然藥物加工廠」,螞蟻粉中粗蛋白含量高於雞、魚、牛肉。螞蟻又是著名的藥用昆蟲,其製劑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具有雙向免疫調節作用,對免疫功能過強,有抑制作用;對免疫功能不足,有促進作用。能緩解急、慢性實驗性炎症,也有明顯的鎮痛和催眠作用。螞蟻還是保健食品的優良原料,將其用於臨床治療具有較大的開發前景。

從人類來看,不管是飛來飛去的勤奮蜜蜂,還是成群結隊的勤勞螞蟻,都是大自然的造化,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人類無法幹涉;但是,人類還是警覺到了蜂毒的危害,以毒攻毒,將其「害」改變成利;同時,人類亦具備了「千裡之堤,毀於蟻穴」的教訓,牢固打實堤壩,遏制了洪水災害。

應當客觀地說,人類離不開蜜蜂、螞蟻,而蜜蜂、螞蟻也有求於人類。

蜜蜂雖小,但能修建豪華美麗的巢宮;螞蟻雖小,但能成群結隊啃掉一根骨頭。通過勞作,凝聚了強大的力量,組成了不可侵犯的團體。這就給人類一個有益的啟示:團結就是力量,互助才能生存。

藍天在觀看,大地在呼喚,朗朗乾坤在自由旋轉,地球的每個角落都應該是歡樂、平安、清潔、明媚的豔陽天!

人類需要學習蜜蜂和螞蟻吃苦耐勞的奮鬥精神,學習它們嚴格自覺的組織紀律,學習它們分工協作的務實作風,審視反思人類自己的不足及弊病,克服貪婪之心,鞏固民主制度,構建和諧社會,贏得世界和平。

                                                                       作於二〇〇七年十月

相關焦點

  • 《蜜蜂和螞蟻》寓言之感
    《蜜蜂和螞蟻》寓言之感 字號:小大 2015-03-07 17:35作者:周小紅 來源:婁底新聞網 我要評論() 為了給小孫子講故事,今天我讀了一篇《蜜蜂和螞蟻》的寓言。
  • 生命的計算機:螞蟻、蜜蜂和算法
    螞蟻是一種什麼樣的生命?在彼得·考夫曼的《窮查理寶典》第十一章《人類誤判心理學》裡,查理·芒格借用了螞蟻的例子來闡述我們常常會進入的一些思維誤區:螞蟻簡單的行為系統自然有很大的局限,因為它的神經系統的功能很有限。
  • 路過的養蜜蜂的師傅請指點,螞蟻危害蜜蜂怎麼辦?
    小編是飼養中蜂的新手,養殖蜜蜂才幾年,有一些蜜蜂的病蟲害也遇到過,但是唯獨螞蟻讓我沒辦法了,如果有看到這篇文章的養蜂師傅看到,請指點小編一下,怎麼才能讓蜜蜂不危害蜜蜂呢?危害蜜蜂的是一種小小的黑螞蟻,螞蟻會進到蜂箱,會釋放一種毒素,就會造成蜜蜂死亡,小編已經有很多群蜜蜂被這種螞蟻螞蟻危害了,而且這些螞蟻就好像認準了這幾群,就經常來光顧這幾群蜜蜂,小編也採用過一些辦法,但是效果都不好。
  • 螞蟻是蜜蜂的親戚?一億五千萬年來螞蟻3種武器的轉變
    螞蟻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昆蟲,也是最成功的社會性昆蟲。螞蟻和各種蜂類一同被歸為膜翅目。沒錯,螞蟻是胡蜂、蜜蜂等各種蜂的親戚,至少在一億五千萬年以前,它們有著共同的祖先。這個祖先是一種獨居的葉蜂,葉蜂有一根堅硬的中空產卵管。
  • 怎樣才能讓螞蟻不進蜜蜂的蜂箱?
    螞蟻是我們在養蜂中常見的一種病蟲害,尤其是蜂箱直接放在地上的那種養殖方式,螞蟻很容易在蜂箱底下直接築巢,進入蜂箱危害蜂群,蜂部落曾經就在家裡的蜂箱底下發現了一群螞蟻,直接將一個強群變成弱群,所以說螞蟻對蜜蜂的危害也是比較嚴重的。
  • 養蜜蜂為何要防螞蟻,螞蟻有什麼危害,如何進行滅蟻操作
    養蜜蜂為何要防螞蟻,螞蟻有什麼危害,如何進行滅蟻操作蜜蜂是目前很常見的養殖昆蟲,在養殖市場上的規模應該是最大的一種了。它生產的蜂蜜也有著很多的用途,不僅可以滋補身體,同時也是可以入藥的,現在因為人們對於養生的關注,所以也讓蜂蜜的需求量提升起來,養殖行業也開始火爆。
  • 社群與社會,螞蟻和人類
    至於卡爾·馮·弗裡希的蜜蜂、尼古拉斯·廷貝亨的小雞和康拉德·洛倫茲的鵝,也都為三位科學家的動物行為研究帶來了1973年的諾獎。與之類似的還有1981年諾獎得主大衛·休伯爾用於視神經系統研究的貓和猴子。在微生物與大型生物兩極之間的昆蟲類中,以蒼蠅和蜜蜂的研究最為常見。昆蟲類中還有螞蟻,它們的歌頌者是愛德華·威爾森。
  • 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螞蟻的問題怎麼處理,這幾個點很重要
    蜜蜂是我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昆蟲,我們平常喝的蜂蜜,就是從蜜蜂的養殖裡面過來的,現如今蜜蜂養殖非常的火爆,市場上的對於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是對於那些養殖蜜蜂的養蜂人來說,總是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說容易出現螞蟻進入到蜂箱裡面,導致蜜蜂死亡的現象,那麼應該注意什麼樣的過程?應該注意什麼樣的預防方法呢?
  • 比蜜蜂更善於儲蜜的螞蟻,蜜罐蟻將蜜都儲藏肚子中,甚至撐爆蟻肚
    在動物世界中,蜜蜂要釀造1千克蜂蜜,需要採集10千克花蜜,蜜蜂會把釀造好的蜜存儲在蜂巢的不同位置,但有一種螞蟻,可以說比蜜蜂更善於儲蜜,因為這種螞蟻會把蜜儲存在自己的身體內,將自己螞蟻肚子撐得鼓鼓的,這就是——蜜罐蟻。
  • 螞蟻取代蜜蜂的工作?澳大利亞還真有一個奇葩的存在
    近期一項新研究發現,澳大利亞一種彩煙木屬植物可讓螞蟻代替蜜蜂來授粉。領導該研究的澳大利亞伊迪斯考恩大學博士生尼古拉·德爾內沃說,大自然中由螞蟻授粉的植物非常罕見,因為螞蟻身體分泌的液體含有抗菌素,會破壞花粉顆粒從而導致授粉失敗。
  • 螞蟻為什麼進蜂箱,對蜜蜂究竟有沒有危害?能讓它們和平相處嗎?
    只要一提到螞蟻進蜂箱的問題,大部分養蜂人都感覺比較頭疼,因為幾乎所有養蜂人都認為螞蟻是蜜蜂的天敵,認為螞蟻進蜂箱對蜜蜂的危害非常大,哪螞蟻對蜜蜂真的危害很大嗎?但是螞蟻進蜂箱的第一目的並不是偷吃裡面的蜂蜜,因為有蜜蜂的守護想偷吃並不是那麼容易,雖然蜂蜜具有足夠的吸引力,但還沒有到鋌而走險的地步。哪為什麼螞蟻明明知道希望渺茫還要進蜂箱呢?其實真正目的是蜂箱裡養蜂人餵蜜蜂的白糖、臘屑和巢蟲。根據觀察對比發現,衛生清潔的蜂箱和有臘屑的蜂箱,飼餵白糖水和蜂蜜水的蜂箱,發現螞蟻的概率完全不一樣。
  • 印尼螞蟻輕鬆舉起體形大其5倍蜜蜂(組圖)
    近日,來自印度尼西亞西爪哇省的43歲攝影師埃科(Eko Adiyanto)在自家花園裡拍到了一張令人不可思議的照片:一隻螞蟻舉起體形是其5倍大的蜜蜂,並和同伴合作將其拖回了家。
  • 蜜蜂或螞蟻這種社會性昆蟲,有沒有懶惰的成員呢?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都知道,社會性昆蟲(螞蟻,蜜蜂等),都是分工明確而且勤勞能幹的,但是它們會不會有偷懶的成員呢?如果真的能夠用懶惰來形容昆蟲的話,那麼我們可以作如下懶惰性排序(從懶惰到勤勞)。人>高等靈長類動物(猩猩、猴子等)>一般高等動物(貓,狗等)>社會性群居昆蟲(螞蟻,蜜蜂等)>簡單群居昆蟲(蟑螂等)>獨居昆蟲(寄生蜂,還有比較類似的不是昆蟲綱的蜘蛛綱裡面的多數蜘蛛)昆蟲的神經系統太過與簡單,他們會遵循趨利避害(自私)等本能行動,但不太可能因為心理的自私而出現上面提到的偷懶和懶惰的行為。
  • 螞蟻、螳螂和蜜蜂,三種翡翠昆蟲的造型十分可愛,寓意還很獨特!
    翡 翠 螞 蟻說到螞蟻,大家肯定想到勤勞了,在我們的印象中,螞蟻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將收集而來的食物儲藏起來,因此翡翠螞蟻有鼓勵人們勤勞工作的寓意。螞蟻的體積很小,但是它的力氣卻很大,在搬運食物時,螞蟻可以搬起超過自身體重400倍的東西,還能拖動超過自身體重1700倍的物體,因此翡翠螞蟻寓意身強力壯、有力量。
  • 美洲中一種很有趣螞蟻,比蜜蜂更善儲蜜,蟻肚會隨食物顏色而變色
    在動物世界中,螞蟻是一種體型很小的動物,體長一般在2-20毫米,但螞蟻的種類非常繁多,全世界約有15000多種螞蟻,體型也各有不同,例如北美洲一種螞蟻就是非常有趣的物種——蜜罐蟻,這種螞蟻的肚子就像拖了一個大大的蜂蜜罐子,同時蟻肚還會隨著食物顏色而變色。
  • 螞蟻不釀蜜,長一個像蜜蜂一樣的「蜜胃」有啥用?作用也不小
    對蜜蜂和螞蟻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蜜蜂和螞蟻都是我們常見的典型的社會化群居昆蟲,雖然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分工方式相似,但是他們的食物卻是有區別的,總體來說我們可以理解為蜜蜂屬於嚴格素食主義者,主要以花蜜和花粉為食,而螞蟻則屬於雜食動物,雞鴨魚肉能吃、糖果點心也能咽下。
  • 螞蟻不釀蜜,長一個像蜜蜂一樣的「蜜胃」 有啥用?作用也不小
    螞蟻不釀蜜,長一個像蜜蜂一樣的「蜜胃」有啥用?作用也不小 對蜜蜂和螞蟻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蜜蜂和螞蟻都是我們常見的典型的社會化群居昆蟲,雖然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分工方式相似,但是他們的食物卻是有區別的,總體來說我們可以理解為蜜蜂屬於嚴格素食主義者,主要以花蜜和花粉為食,而螞蟻則屬於雜食動物,雞鴨魚肉能吃、糖果點心也能咽下。
  • 李博士教你如何正確處理蜜蜂、馬蜂、大黃蜂和螞蟻螫傷
    花開了,辛勤的蜜蜂、螞蟻也開始工作了,這個時候醫院急診科的蜜蜂、馬蜂、大黃蜂和螞蟻螫傷的小夥伴也多了起來,受傷後病情輕重不一,嚴重者會出現死亡,因此李博士在這裡提醒小夥伴們踏青旅遊、戶外探險時,一定要學會防範蜂蜇傷,提高自救能力,降低意外風險。因此李博士今天就和大家科普蜜蜂、馬蜂、大黃蜂和螞蟻螫傷的診治和預防。
  • 一種罕見植物可由螞蟻授粉 蜜蜂:這是來搶我飯碗麼?
    很多植物依賴蜜蜂授粉來繁殖,這一過程對保持地球生態至關重要。近期一項新研究發現,澳大利亞一種彩煙木屬植物可讓螞蟻代替蜜蜂來授粉。領導該研究的澳大利亞伊迪斯考恩大學博士生尼古拉·德爾內沃說,大自然中由螞蟻授粉的植物非常罕見,因為螞蟻身體分泌的液體含有抗菌素,會破壞花粉顆粒從而導致授粉失敗。「這種抗菌素基本上起著防腐劑的作用,螞蟻將其塗在地下巢穴中以防黴菌,還能抗感染。這種抗菌素不僅可以殺滅細菌和真菌,對花粉顆粒也有毒性。」德爾內沃說。
  • 同樣是群居動物,為何人類能改變世界,蜜蜂卻只能改變它的小窩?
    我們經常會聽說,蜜蜂的生活方式和我們人類一樣,有管理者,也有防禦者、還有工作者,儼然一個現實的小國度。其實蜜蜂的生活方式還真的和我們人類一樣, 其實都是社會化的群居動物,只是我們人類是高等動物,而蜜蜂屬於無脊椎動物,且是無脊椎動物中社會化群居程度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