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罕見植物可由螞蟻授粉 蜜蜂:這是來搶我飯碗麼?

2020-12-04 瀟湘晨報

很多植物依賴蜜蜂授粉來繁殖,這一過程對保持地球生態至關重要。近期一項新研究發現,澳大利亞一種彩煙木屬植物可讓螞蟻代替蜜蜂來授粉。

領導該研究的澳大利亞伊迪斯考恩大學博士生尼古拉·德爾內沃說,大自然中由螞蟻授粉的植物非常罕見,因為螞蟻身體分泌的液體含有抗菌素,會破壞花粉顆粒從而導致授粉失敗。

「這種抗菌素基本上起著防腐劑的作用,螞蟻將其塗在地下巢穴中以防黴菌,還能抗感染。這種抗菌素不僅可以殺滅細菌和真菌,對花粉顆粒也有毒性。」德爾內沃說。

新研究發現,這種彩煙木屬植物的花粉顆粒進化出了抵禦螞蟻抗菌素的能力,從而能讓螞蟻授粉。這也是世界上首次發現具備這種能力的植物。

「螞蟻授粉例子在世界範圍內記錄在案的有46個,不過這些案例都是因為當地螞蟻分泌的抗菌素毒性較弱,從而可以完成授粉。」 德爾內沃說。

德爾內沃告訴記者,這種植物不但演化出利用螞蟻授粉的能力,花朵的形狀也在數百萬年進化過程中變得更適於一種當地特有蜜蜂授粉。同時利用蜜蜂和螞蟻授粉的獨特能力增加了植物的生存機會。他們還將繼續研究這種授粉機制在當地其他植物中的普遍程度。

【來源:吉林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一種罕見植物可由螞蟻授粉;地核-地幔邊界發現全新結構丨科技早新聞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純科技借鑑壁虎腳黏附性能和尺蠖運動步態設計的軟體機器人Geca-Robot 受訪者供圖● 12日,記者從武漢大學獲悉,該校工業科學研究院薛龍建教授課題組研製出一種可精準控制方向和速度、綜合性能極佳的迷你軟體機器人Geca-Robot,預期可在廢墟狹縫、生物體內完成各種複雜作業
  • 螞蟻取代蜜蜂的工作?澳大利亞還真有一個奇葩的存在
    很多植物依賴蜜蜂授粉來繁殖近期一項新研究發現,澳大利亞一種彩煙木屬植物可讓螞蟻代替蜜蜂來授粉。領導該研究的澳大利亞伊迪斯考恩大學博士生尼古拉·德爾內沃說,大自然中由螞蟻授粉的植物非常罕見,因為螞蟻身體分泌的液體含有抗菌素,會破壞花粉顆粒從而導致授粉失敗。
  • 蜜蜂瀕臨滅絕?日本教授研究用無人機為植物授粉
    1/3的糧食作物都依靠動物來授粉,而蜜蜂則是為這些植物授粉的主力軍。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定蜜蜂這一物種是否會消亡,但是就在前不久,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FWS)宣布夏威夷七個蜜蜂品種進入瀕危狀態,這是史上首次有蜜蜂進入瀕危物種名單。面對這種不確定的未來,科學家們已經開始著手研究相應的機器來試圖取代它們的功能,以保障萬一蜜蜂末日來臨的時候彌補這重要的一環。
  • 形勢所迫 螞蟻竟然也開始傳粉了
    當你聽到授粉這個詞時,你一般不會想到螞蟻。然而,研究人員近期發現,澳大利亞西南部開花的植物煙樹彩煙木屬(Conospermum)已經進化到可以讓螞蟻像本土蜜蜂一樣有效地為它們授粉。
  • 無人機替代蜜蜂授粉 應對蜂群崩壞症候群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發展,大大小小的無人機已經在諸多領域得以應用,甚至還能夠代替蜜蜂進行授粉的工作,眾所周知,勤勞的蜜蜂授粉得以使不少農作物和植物開花結果,但隨著氣候的變化,全球蜂群的數量在不斷下降,也就是業界所說的蜂群崩壞症候群,小型無人機代替蜜蜂進行這一工作的話,或許能夠解決蜜蜂減少帶來的問題。
  • 梨樹蜜蜂授粉的山西故事
    那年,山西省農科院園藝所的邵有全老師帶領團隊來村裡搞蜜蜂授粉試驗,2011年以堆放為主,每一堆是50箱-100箱,2012年、2014年減少堆放數量,2013年、2014年以散放為主,兩到五箱在地裡散放。
  • 蜜蜂蝴蝶蝙蝠蒼蠅這些授粉物種在急劇減少,殺蟲劑是最大威脅
    突然聽到頭上一陣陣嗡嗡聲,抬頭一看,原來李子樹已開滿白花,成群的蜜蜂正忙活著。正好房東叔叔的妹妹經過院子,二先生對她說:今年的李子花開得比去年多,很久沒見到那麼多蜜蜂了。妹妹走近抬頭望了眼,說到:越來越少了,以前蜜蜂滿院子到處飛,要比這多好幾倍。德國這幾年的氣候和環境變化太不定了。
  • 全球蜜蜂大消亡之際 無人機+泡泡機組合能完成授粉使命嗎?
    大多數人工授粉的例子都涉及攜帶花粉的人或機器與花之間的直接接觸,一次只能與一朵花互動,導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不過,近日日本先進科學技術研究所(JAIST)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絕妙的授粉方法:在無人機上的安裝泡泡機—通過吹出的沾有花粉的肥皂泡進行授粉。這一方法能否緩解蜜蜂數量減少的危機呢?
  • 全球蜜蜂大消亡之際,無人機+泡泡機組合能完成授粉使命嗎?
    大多數人工授粉的例子都涉及攜帶花粉的人或機器與花之間的直接接觸,一次只能與一朵花互動,導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不過,近日日本先進科學技術研究所(JAIST)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絕妙的授粉方法:在無人機上的安裝泡泡機—通過吹出的沾有花粉的肥皂泡進行授粉。這一方法能否緩解蜜蜂數量減少的危機呢?
  • 罕見的藍色蜜蜂重現威爾斯湖脊
    早在2011年,就有關於這種蜜蜂的相關報導,但是當時科學家還無法確定它是否真實存在。但是在今年春天,佛羅裡達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重新發現了這種藍菖蒲蜜蜂。博士後研究員蔡斯·金梅爾說:「我不排除我們可能根本找不到這種蜜蜂的可能性,但我們在野外發現它的那一刻真的很激動。」
  • 科學發現:7種除蜜蜂和蝴蝶外的昆蟲傳粉者
    在黃蜂種類中有一個勤奮的授粉種類,稱為花粉黃蜂,已知它們為他們的幼蟲提供花蜜和花粉。研究人員最近發現有種蘭花釋放出一種化學混合物,聞起來就像毛毛蟲一樣,以吸引捕食黃蜂的花朵。最值得注意的有種黃蜂授粉者是無花果黃蜂,它為發育中的無花果果實內的微小花朵授粉。如果沒有這種無花果黃蜂,野生無花果的結果的可能性非常低。
  • 超過75%的農作物品種都離不開授粉保護蜜蜂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敦促各個國家和民眾採取更多行動,保護蜜蜂和其他授粉生物,以避免食物多樣性劇減的風險。  糧農組織指出,一旦缺少蜜蜂和其他授粉生物,咖啡、蘋果、杏仁、番茄和可可等農產品將幾乎絕收。世界上超過75%的農作物品種,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授粉來提高產量和質量。
  • 蜜源植物是如何吸引蜜蜂採蜜的?常見的蜜源植物有哪些?
    由於蜜源植物和粉源植物中大多數都是既有蜜源又有粉源,所以習慣上我們把兩種植物都統稱為蜜源植物。很多朋友不知道蜜源植物究竟是如何吸引蜜蜂採蜜的,對於常見的蜜源植物究竟有哪些也感到疑惑,今天蜂部落就來向朋友們回答這一問題。一、蜜源植物吸引蜜蜂的方式一般蜜源植物吸引蜜蜂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依靠蜜源植物鮮豔的花瓣,其次是利用蜜源植物分發的特有香味。
  • 熊蜂的世界|「授粉者」計劃
    熊蜂對生活在高海拔、高山環境中的植物至關重要。分布於雲南、四川、青海南部和西藏的被子植物梭砂貝母,生長於海拔3800至4700米的沙石地或流沙巖石的縫隙中。花朵盛開後,梭砂貝母就在等待「授粉者」的光臨。蘇氏熊蜂由於體型較大,能夠攜帶更多花粉而深得梭砂貝母喜愛。
  • 如果蜜蜂滅絕了,糧食會減產、只是人類餓肚子?可能要嚴重得多!
    不是所有的蜜蜂都能產蜂蜜我們常說的蜜蜂其實是泛指,是狩蜂和蜂族的統稱,它們其實和螞蟻一樣同屬膜翅目,所有的蜂都以花蜜和花粉為食,所以將這些蜂統稱為蜜蜂其實也沒啥毛病,而且因為這個習性,它們是多種植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 蜜蜂遭遇生存危機,未來它們授粉的工作,將被蒼蠅的親戚頂替?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筆者:三體-小遙作為大自然中最勤勞的動物,蜜蜂的一生都在採蜜和釀蜜中度過,得益於它們的工作,很多植物都能夠順利繁衍下去,千萬年來都是如此。生物學家分析,自然界中的植物離不開天然的傳粉生物,即便如今人類已經學會了人工授粉的方法,也達不到前者的效果。而蜜蜂如今正面臨著生存危機,所以我們不得不尋找新的方法來幫助植物提高授粉成功率。據悉,全球氣候變化導致很多昆蟲的生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蜜蜂也面臨著寄生蟲的威脅,其中也包括很大一部分野生蜜蜂,如果這樣的狀態持續下去,它們很有可能在未來走向滅絕。
  • 肥皂泡也能為花朵授粉,科學家為植物授粉找到新方法
    科學家用肥皂泡代替蜜蜂為梨樹授粉 圖片來源:iScience肥皂泡能通過將花粉粒送到目標花朵上,幫助梨樹授粉,這表明這種異想天開的技術可以成功為結實作物授粉。這項來自能美市日本先進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肥皂泡可能是機器人授粉技術的一種低技術含量的補充,機器人授粉技術是用來補充蜜蜂消失產生的缺口的。相關論文6月17日發表在iScience上。「這聽起來有點像幻想,但功能性肥皂泡能與傳統手工授粉一樣有效授粉和確保水果質量。」
  • 聚焦蜜蜂友好型植物 | 環球
    蜜蜂數量急劇下降也是自然環境變差的問題之一。這些生物很脆弱,但它們對花和植物的授粉非常重要。在陽臺、庭院和花園裡種植合適的「蜜蜂友好型」植物,可幫助蜜蜂找到食物。初夏時節是種植適合蜜蜂生長植物的最佳時機。
  • 螞蟻是蜜蜂的親戚?一億五千萬年來螞蟻3種武器的轉變
    螞蟻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昆蟲,也是最成功的社會性昆蟲。螞蟻和各種蜂類一同被歸為膜翅目。沒錯,螞蟻是胡蜂、蜜蜂等各種蜂的親戚,至少在一億五千萬年以前,它們有著共同的祖先。這個祖先是一種獨居的葉蜂,葉蜂有一根堅硬的中空產卵管。
  • 七個蜜蜂品種史上首次有蜜蜂進入瀕危物種名單
    由於全球氣溫改變、棲息地減少以及生物入侵等多因素等影響,夏威夷群島本土蜜蜂的數量急劇下降。9月30號,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FWS)宣布夏威夷七個蜜蜂品種進入瀕危狀態。這是史上首次有蜜蜂進入瀕危物種名單。Naupaka是夏威夷特有的一種花卉。其花朵呈半圓形,看上去好像只長了一半。